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及防范措施探究

2018-04-22 01:31赵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归因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个体对身心各类应激源产生的消极反应,会引起心理状态的失调发生心理障碍甚至引发精神失常,同时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和发展性。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在掌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干预技能方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对象、应激源、心理危机特征及防范措施的探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心理危机 归因 干预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发群体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由于突发的重大生活事件或持久性的心理矛盾、冲突引起的一种消极应激状态,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会引起困惑学生的精神压力并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危机行为。心理危机的发生,是由内部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和外部社会环境刺激过强的共同作用结果。心理危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身体和心理原本已适应的平衡被打破,且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应激反应,如过度焦虑、精神紧绷甚至产生幻觉等,严重状况会伴随过激行为。

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发对象按照应激源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

1.1个体人格及原生家庭偏常

个体成长环境尤其是童年时期家庭氛围对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和人格、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是个体社会规则建立和习惯形成的载体。缺乏生活目标、情绪管理能力差、心理脆弱等心理危机的发生常常受到原生家庭陪伴着的影响,独裁型、溺爱型或者惩罚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剥夺了个体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导致个体在应激反应中易陷入困境。

1.2典型性易多发群体

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发群体类型,除了上述个体层面,大学在校生中几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群体,包括家庭困难、学业困难、社交困难及重大创伤性事件等。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焦虑、自卑等,会导致学生社会交往被动,甚至有些同学缺乏清晰的社会判断能力,由于经济困难走上“校园贷”道路。在校生学习压力来自于学生自身、朋辈、老师、家长等,有些在意外界评价的学生可能由于学业困难导致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触发点常常来自于寝室矛盾、社交障碍等,在群体生活中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必要的社交技巧是避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必要条件。重大创伤事件对于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危机现象常常发生,这类负性事件作为精神性压力源很可能导致自杀率很高的抑郁症。这些类型的学生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留心观察,进行重点关注。

2大学生心理危机归因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危机,防范及处理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了解心理危机的成因对于危机防范和干预具有指导性作用。根据引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性质,可以将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分为下列幾类:

2.1特殊人格特质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都会使个体的心理个行为产生固定的行为模式。人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其中情绪性人格特质会导致行为易冲动,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2不合理认知

个体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者负性应激事件后,并不一定就会导致心理危机,只有在个体不能够用做好自我心理平衡时才会导致危机。个体对所遭遇情境的认知、理解和主观评价才是引起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

2.3社会支持系统匮乏

在校大学生处于学校这个社会化的载体内,需要时不时的和各类群体打交道,建立稳定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舒缓突发事件带来的压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社会支持系统匮乏。

2.4家族精神病史

尽管绝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并没有遗传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精神病有遗传的可能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需要排摸学生家族精神病史,对潜在危机进行防范。

2.5适应性障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本质是适应,适应需要个体对新的环境进行同化、顺应和获得平衡。很多刚步入大一的学生会发生适应性障碍,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与高中截然不同,有些同学会迷失了方向,甚至会发生退行。

2.6发展性障碍

此处的发展性障碍指大学生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在校大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的思维拘泥于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考虑事情缺乏辩证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处理应激事件时易引起心理危机。

2.7社会环境压力

个体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个体能够通过心理调适对社会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在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高发期在临近毕业一年,这个阶段,他们有职业生涯决策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等,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冲突及危机事件多发。

2.8创伤性事件

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类生活事件,创伤性事件就是其中一类。创伤性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精神压力且容易情景再现,且长时间不能恢复心理平衡,在心理调适失败后易出现心理危机。

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3.1普遍存在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极其常见,偏差的应激反应导致心理问题,进而引起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表现,这类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学生在经历心理危机后及时的寻求帮助或者进行合适的情绪宣泄,通过危机事件获得了成长。但是也有部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在个体面对应激源的作用力时,心理调节机制没有很好启动而导致心理与生理的失衡。

3.2症状复杂多样

引起心理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形式也千变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辅导员需要觉察各类异常状况,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防范。

3.3难以一次解决

相对于非心理危机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常常是有复杂原因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想要改变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危机事件的诱因常常会使学生强迫性回忆,情境重现,这对于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挑战。

4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干预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需要及时察觉学生暴露出来的痛苦、焦虑等一些不稳定因素,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及处理方式、方法、流程,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1早期预测与危机预警

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会给学生本人、周围同学以及家庭带来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学习区域和生活园区。思政队伍成员都要肩负起关心学生的职责,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类心理失衡;生活园区设立楼层心理委员及班级心理观察员,在遇到学生异常行为时及时上报给辅导员及心理导师,及时对相应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4.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大学生在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后,如果学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社会支持和疏导,原有的心理平衡水平得不到恢复,则可能导致各类心理和精神问题,进而产生自杀或暴力冲突时间。因此,在学生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预与快速反应机制对于尽可能减少心理危机对学生的伤害意义重大。心理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需要包括危机预警、应急策略、处理计划、干预方法及危机事件中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等方面。

5小结

辅导员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网络,保持通畅的危机干预通道。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应当积极地分析问题,并主动朝着问题根源方向努力来解决问题,对心理危机进行预警和防范。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编号为SZTS201807。

作者简介:赵青(198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菏泽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讲师,专职辅导员、心理老师。

参考文献

[1] 危求仁.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7(46):38.

[2] 张晓洁.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229-230.

[3] 刘杰,唐海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常见认知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246-247.

[4] 裴领霞.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12-113.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