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丁
李彦宏又被骂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他的一句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让人火冒三丈。
客观地说,这话在很大程度上被断章取义了,李彦宏当时还说了后半句:“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让使用者受益,他也愿意,我们就去做。”合在一起看,李彦宏说的虽不中听但不算大错特错。只能说,他钢铁直男的“不识时务”再一次点燃了人们对百度的反感情绪。
真是环球同此凉热。那边厢,扎克伯格正为脸书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焦头烂额;这边厢,李彦宏却往枪口上撞,毫不自知。其实,当此之时,百度这样的国内科技巨头大可向中國用户陈情:我们可以做得比脸书好!可惜百度没有。看来,懂算法与人工智能,却未必那么懂用户的心。
网友曾言,“人类已经不能阻止百度犯错”。其实更准确的表述是:人们越来越容不下百度犯错。竞价排名导致的搜索不准确让很多人弃用百度,魏则西事件暴露的卖贴吧现象更揭露了百度具体经营中的难看“吃相”。在进退维谷之际,百度甚至不得不声明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一位公关行业的朋友一脸无奈地说:骂百度已经成为政治正确。
何以至此?时光回到2010年,当时的百度也曾青葱娇羞讨人喜欢。通过更接地气的搜索,它赢得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真刀真枪地将谷歌份额砍到不过30%。“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为人熟知,“简单可依赖”的核心理念确实让人信服。仿佛在谷歌退出的那刻起,百度就失去了“众里寻他”的魅力。有意思的是,这几年,百度口碑急速下坠,美股股价却一再冲高,这也真是应验了一位投资人的话:作为普通用户,最不喜欢垄断;作为价值投资者,却最爱垄断公司。
垄断并不一定是怪兽。出于效率衍生出的巨型科技公司几乎是今天科技世界的潮流。但同时,做大做强而不忘初心是普遍难题。其实百度比谁都清楚,从2002年到2017年,中国网民从不到6000万暴涨至7.7亿人。论受益,它算是最完整享受中国互联网过去15年发展红利的一位。网民依赖百度,百度何曾不依赖着用户?你能提供一个看世界的可信窗口,我就将它当作开机页,不就是彼此最简洁明快的契约吗?然而,如果百度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连基本的信息准确都无法保证,连用户的核心利益都无法正视,这样的契约精神又何存呢?
大数据负面新闻不断曝出,让透明人恐慌蔓延开去。网络世界里,构成一个网民人格的,不是身体发肤,而是数据。如果说15年前的中国用户,为求得使用权能对隐私权按下不表,那么时至今日,明确主张隐私权的人已越来越多。公众哪里是不懂“自由与安全是一对矛盾”“便捷与效率充满张力”,只不过,当网络生活被几大平台瓜分,人们的替代选择阙如,无非是不希望科技巨头一边赚了自己的钱一边还将自己当作傻白甜,而是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足够的保障。
正因此,面对扑面而来的舆情狂潮,百度与其总摆出一副受害者论调,抱怨做什么都错,不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竞争缺失,如何行动才能抗衰老?这其实也是所有科技巨头要面临的命题。没错,这些年科技巨头如日之升,甚至将10年前世界福布斯榜单上的土豪纷纷拉下马来,但之后呢?科技公司不会老吗?还是比尔·盖茨睿智:“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想,他说的不止是技术,更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