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和他的“法国梦”

2018-04-23 05:01慕阳子
世界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克主义法国

慕阳子

戴高乐曾说,法国如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但在经历过上一轮全球化高潮后,“高卢雄鸡”似乎陷入发展无力、社会分裂、恐袭频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法兰西的荣光逐渐暗淡,骄傲的法国人深感迷茫、沮丧。2017年法国大选,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唯恐民粹怪物在怨念的滋养下失控,吞噬整个法兰西,所幸法国民众最后选择了马克龙,选择了希望。这位年轻的法国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向全世界喊出了他的理想与雄心:法国不是在衰退,而是“站在伟大复兴的转折点”,他的责任是带领法国人“重拾征服精神”,将“繁荣、强大与自信”带回法国,让法国再次成为“世界的典范”,进而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尊严”的使命——这种气势绝不亚于在法国历史上力挽狂澜的拿破仑、戴高乐。

“老灵魂”“情智双高”与“反骨”

1977年12月21日,马克龙出生于法国北部索姆省亚眠市的一个传统、和睦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中长子,父母均为医生。马克龙的祖母曾是小学校长,也是马克龙的启蒙老师。马克龙自幼在祖母家遍读法国文学经典,当别人还在学习法文文法时,他就整天捧着纪德、图尼埃、格拉克的著作,“感觉年轻人很无趣”。他更愿意和老师聊天,并用“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惊人的才华”征服了比他大24岁、有夫有子的戏剧老师布丽吉特,并最终在2007年娶她为妻。所有人都觉得马克龙年轻的身体里其实住着一个“老灵魂”。布丽吉特目前仍表示“至今难以衡量他的深度”,甚至为他删去演讲稿中过于“晦涩”“深邃”的内容。

1999年,马克龙来到巴黎上大学,一边在巴黎大学学哲学,一边在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学公共事务。笔者和法国人交流后得知,这种“双学位”在法国是非常难完成的,这点就充分证明了马克龙的高智商。与此同时,他的高情商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助其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所有和马克龙接触过的人都对他赏识不已。因此,拥有高智商、高情商“双引擎”的马克龙一路受重量级伯乐赏识、提携,在商界、知识界、政界游刃有余,发动政治运动一呼百应,扶摇直上走向“人生巅峰”。

更为突出的是,马克龙充分继承了法国人血脉里的反叛与革命精神,用中国人的话就是“天生脑后长反骨”。他从小就立志“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最接受不了被人安排的生活。可以说,引导马克龙人生的,唯有“自由”二字:为道路自由,不顾医生家庭的传统(其弟弟、妹妹均成为医生),一心报考文学、哲学专业;为信仰自由,虽然父母均为无神论者,依然在12岁时主动要求接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为爱情自由,不顾世俗眼光和家庭阻挠追求布丽吉特;为政治自由,不惜背负“叛变”社会党的骂名单独参选。这也是他为什么敢于去啃法国改革的硬骨头,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就是自己创造的“奇迹”。

“马克龙主义”

马克龙自称“非左派也非右派”,也不是“传统中间派”,在其自传《革命》一书中阐述其理念是既要“根基”(racine)也要“羽翼”(aile),政策纲领中指出既要“保护”也要“自由”,演讲中常用到“同时”(en même temps),因此常被政敌嘲笑其“犹豫”“无主义”。其实,马克龙有着自己坚持的“道”,此“道”更多传承于以法国社会党籍前总理罗卡尔为代表的“另类左派路线”。

一是进步主义。马克龙充分继承了法国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主义传统,主张“不为万物、只为进步”。马克龙认为,法国要进步就必须“打破左右界限”“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也是马克龙将其发起的运动命名为“前进”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法国目前经济僵化停滞、政治窒碍难行,因而“不管什么方向,必须先动起来”。为此,他指出:一要明确什么是具有进步性的,如普世的身份认同、开放社会、环保、平权、基本福利保障、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科技现代化等;二要将具体政策“置于技术层面”“少谈主义,多就事论事”,方法上不拘一格,即便“搅局”“越界”亦在所不惜;三要彻底打破传统政治分野,将政治派别划为自己所代表的“进步、开放、包容”和玛丽娜·勒庞所代表的“保守、封闭、排外”两大阵营,促多数人“选边站”。在此基础上,马克龙成功收归左派,分化右派,得到多数支持的执政基础。

二是社会自由主义。马克龙主张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应避免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从而打造“融合理想与现实的法式社会主义”。一方面,摈弃法国“包揽一切”的“大政府”传统,通过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鼓励市场经济、地方自治、公民参与和对外开放,激发产业活力和科研创新。另一方面,保留高福利、高保护的“法式社会主义”根基,警惕过激变革特别是外部冲击。此外,马克龙强调,经济成果是为了优化财富再分配、消除社会分化、稳固法国价值观,因而反对予外资过多优惠。

三是欧洲主义。马克龙深得罗卡尔派另一元老、欧委会前主席、欧元区“教父”德洛尔“欧盟哲学”的真传,坚信法国兴衰荣辱系于欧洲,将欧洲视为法国力量的“倍增器”,国内改革的“催化剂”,因而“将欧洲主义置于竞选纲领核心”,对外演讲必谈欧盟。但马克龙也认为,当前欧洲“危机深重,除根本性改革外别无他法”。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欧洲一体化的倡议,希望建立“更务实、更高效、更具保护性”“可与美国、中国匹敌”的强大欧洲。他接受“多速欧洲”现实;主张加强德法合作,发挥“双引擎”先锋作用;加强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联盟,重塑欧盟内“权力平衡”;在此基础上,推动各方着眼长远,明确政治愿景,加快财政、防务、教育等领域一体化制度建设。

四是多边主义。马克龙深知独立性是法国以二等国家发挥大国作用的基石,且目前全球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西方面临多重困境,曾经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正在持续退缩,特朗普的当选使西方共同价值观出现严重裂痕,欧洲和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国“发声”。欧洲主义是多边主义的一环,马克龙上任后致力于推动欧盟在反恐、气候变化、国际经济治理等议题上发挥领导力。外交理念上,马克龙继承和发扬戴高乐—密特朗主义,不屈服、不依附于任何力量,既坚持原则又保持接触,上任半年内外交成效显著,使法国成为能与美、俄平等对话的一方;推动地区热点問题上的政治解决方案,在乌克兰、中东、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上积极斡旋;倡导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但强调“公平竞争”,主张打击“税收倾销”行为;继续充当气候治理旗手,维护《巴黎协定》成果。

“不睡觉的造梦人”

考虑到改革成效的滞后性,马克龙上台后立即明确优先事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启各项改革。马克龙清楚地知道,他的机遇期也就在这五年,如果未能实现其“法国梦”,民众将不会再给他下一个五年的机会。

目前可以说马克龙有成功的机会,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稳定,2017年法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8%,失业率降至9.4%。可以说马克龙接盘了近10年来法国最好的经济形势,这使他的改革有了更大的运作空间,其支持率也在经历断崖式下落后回升至46%,可见民众对马克龙政府抱有较大希望。

近期法国《快报》杂志有篇题为《马克龙,夜晚》的专访,文章称马克龙当总统后,爱丽舍宫再无“阴”,只有“阳”,“工作狂”马克龙常和部长们开会到深夜。据总统身边人称,马克龙可能每天只在早上七点左右睡两、三个小时。这篇文章从侧面反映出马克龙正逐渐改变法国自由散漫、低效的行政状态,整个社会也在被“马克龙效应”调动。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曾经热衷抱怨法国劳动力市场不佳的在法美国商人竟因为马克龙和他的改革改变对法国经商环境的看法,72%的高管认为法经济将在未来2~3年内好转,并有意愿扩大在法投资。虽然法国专门有人写文章称他属于典型的“睡眠高效人士”,但笔者感觉上任半年来,马克龙的外貌和神态明显“变老”不少。但这并没有关系,起码马克龙的妻子是不会嫌弃他“老的”。而且笔者相信,伴随着接下来的重重考验,马克龙会更加成熟、睿智,越发像一位担得起法国复兴梦想的“伟大总统”。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马克主义法国
连通器及其应用
法国(三)
法国(一)
新写意主义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近光灯主义
马克明篆刻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