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2018-04-23 02:11曹雪梅
法制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主权利公平正义依法治国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法治进程进一步加快。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多次强调法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措施,使法治更好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依法治国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民主权利;执政兴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230-02

作者简介:曹雪梅(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具体的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发展布局。依法治国的实践有其重大现实意义。

一、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发生的呼格吉勒图、聂某某这样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在一些司法案件中,存在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更有甚者,以权压法、逐利违法,这些污点成为了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

“司法责任制改革”,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对所判的案件终身负责。“终身负责”使得法官、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公平公正,以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以審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注重庭审过程的实质化。要求把收集的证据以质证的方式呈现在法庭上,来审定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客观性。来源不明的或者不符合程序的证据,都不能采纳。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更加规范化,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行政执法的原则就是正当程序原则、合理合法原则、诚实守信原则。2016年,公安部出台了《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明确提出公安在执法时应该全程记录音视频,并给公安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这些执法记录仪背后体现出——“公开”二字。用执法公开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扩大中等收入,增加低等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

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二者紧密联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使城市居民(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的法律,充分保障了居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赋予了社区居民(村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区居民(村民)有权通过一定的选举形式选举和被选举为居民(村民)代表、社区居(村)委会成员等。在社区中如果有重要的事项要决定时,要求充分考虑社区居民(村民)的意见,重视社区居民(村民)的参与度,以充分保障其决策权。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制度作为城乡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保障了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和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管理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在民主监督方面,人民群众对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起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使人民的监督权得到保障。

此外,其他民主权利也在不断完善。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我国宪法;2010年选举法修改,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保障人民的诉讼权。

三、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需要制定有关各个方面的措施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这些政策出台以后要具体实施到各级机关、各个地区会遇到很大阻力。例如一些人违背相关政策、措施,做出危害公共利益的事。为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有法律的保障,通过立法,完善相关制度,使党在改革的过程减少阻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样,使党制定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减少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事件的发生。

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保障党的蓬勃发展。同样中国共产党也要把自身建设好。中国共产党员必须以身作则,根据宪法和法律的准则来行事,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以法律约束自身行为,绝不允许利用职权来“打招呼”,违反法律,违背公平、正义。坚持“反四风”建设,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刻认识我党面临的考验与危险。腐败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威胁,现在的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1]。对腐败问题严格防范、严加监管,严肃处理。实现不敢腐的目标,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能腐的堤坝,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引领者。

四、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古人云:“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2]”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样,在这样关键性时期,依法治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党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发挥其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领域,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充分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二字,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样需要从法治上为其提供制度化的方案,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有了法治的保驾护航,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有了法治的保障,我国的经济才会越来越发达、民主越来越健全、文化越来越繁荣、社会越来越和谐、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才能距离小康社会越来越近。我国制定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法”、“善法”,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道路。法治建设有助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世界各国树立榜样,使各国人民所向往,在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参 考 文 献 ]

[1]本书编写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36.

[2]孙海龙.司法责任制改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08-1.

猜你喜欢
民主权利公平正义依法治国
权利—能力型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逻辑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教师管理应当关注“人本主义”诉求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基层党支部怎样过好组织生活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