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研究综述

2018-04-23 01:09谢佳黄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研究综述培养

谢佳 黄胜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卓越教师内涵及卓越教师培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加深了解,同时亦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卓越教师 培养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1关于卓越教师内涵研究

1.1国外关于卓越教师内涵相关研究

2009 年 Vivienne Collinson 在文中指出卓越教师的内涵应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的知识,课程和教育学知识)、人际关系知识(与学生的关系、所在单位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关心),和内心的信念(教师的道德和性格);英国学者认为卓越教师应该在专业素质上要与学生建立相互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建构性的和谐师生关系,并就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学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在专业知识和理解力上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及行为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拓展知识的维度,熟悉所教科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做到把教学计划高效且创造性地付诸实践,对学生学习成绩、在校表现与学校教学工作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监督、与反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实践经验。澳大利亚学者认为,卓越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不仅要精通自己教授的内容,而且要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在专业实践上不仅能计划、实施高效的教学,而且能够营造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在专业发展上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与同事、家长展开友好合作。关于对卓越教师的理解,加拿大对诸多利益相关者,如家长、教师等的看法进行征集,最终认识到,卓越教师以和学生的关系、专业能力以及知识等作为关键属性。

1.2国内关于卓越教师内涵相关研究

叶澜教授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划分为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新的能力三个方面。卓越”即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付兴林等认为卓越教师的主要特质表现在道德风范、精神境界与专业功夫上,它是一种综合气质,每一个要素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称得上“卓越”。毕景刚所认为的“卓越教师”就是指在教师素养和能力结构等方面都优于普通教师的这一类教师。谢维和教授认为优秀教师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化的知识、对学生及其学习的承诺和责任、教学实践技能、班级领导和组织的技能、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等五方面。张传隧教授认为卓越教师需具备爱教、能教、善教、会研的能力和素质,教师的素质结构包含知识、技能和品质三个维度;周先进教授认为所谓卓越教师,就是指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明确的价值取向、熟练的教学能力、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有学者明确界定为: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教育活动的优秀教师,在深层背景上应该是研究型教师、学者与专家型教师、魅力型教师、个性化教师的合体,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风范、健全的民主法制觀念、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研究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备的知识结构等基本素养。还有学者认为卓越教师是既有高尚德行又能够践行现代教学技术的教育家且在结构化专门学科基础上不断有意识思考与反思学科实践的专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卓越教师必须具备卓越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个人品格、崇高的道德修养及勇于实践与创新,并积极反思的优良品质。

2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相关研究

2.1关于国外卓越教师培养相关研究

张忠华,周萍在一文中谈到美国卓越教师培养的经验在于建立高标准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创建校本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卓越教师成长的生态文化环境,赋予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弘扬教师职业信念和献身教学改革的精神。何菊玲,杨洁通过总结国际卓越教师培养经验得出:培养卓越教师的基础与前提是选拔具有专业潜质的优秀人才。并且通过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其学术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实习体系,实现职前教师教育的准备与“脚手架”功能。刘铁军在文中探讨德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实现路径:第一、确定能力本位的核心价值;第二、纳入可持续的跨文化教师教育理念;第三、模块化课程的设置内涵和特点;第四、坚持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

2.2关于国内卓越教师培养相关研究

陈群,戴立益认为卓越教师培养应该依托教师成长规律,塑造“卓越教师原型”、用“完整的人”奠基“卓越教师”,建设卓越教师课程、实行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完善卓越教师实践教学、欲成其师必先正其人,进行卓越教师养成教育。杨晓,崔德坤从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出发,认为卓越教师培养应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其一是“ CS”模式,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培养教师教育人才的模式;其二是“ UGS”模式,即由大学、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张雅静通过分析国外卓越教师培养的优秀经验,得出我国卓越教师培养应该从几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2)引入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模式;(3)实行多元合作的培养方式;(4)构建开放多样的培养课程。付兴林等认为我国应该加大卓越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建立改革平台、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等方面探索更多的改革经验。且列举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通过建立实验班制度,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改革经验;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职前职后有效对接等来培养卓越教师。冼梨娜提出我国卓越教师培养应从政府层面制定倾斜政策、开拓“双师型”教师人才的来源、挑选在职教师,强化技能培训、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身份意识,提高职业能力等入手。赵姝等分析了大数据在优化师范生招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校管理与就业服务优化、职后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路径。笔者认为,我国卓越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需要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其次需要提供卓越教师培养的生态环境;再次需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然后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Vivienne Collinson.Redefining teacher excellence[J].Theory Into P-ractice,2009(11):12.

[2]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EB/OL].http:∥www.Tda.Gov. Uk/teacher/developing-career/professional-standards-guidance/downloads.Aspx,2012.

[3]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EB/OL].http://www.Aitsl.Edu.au/verve/-resources/AITSL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of or Teachers.Pdf,2012.

[4] 谢晓宇.加拿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目标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6(10):114-120.

[5] 唐红.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 付兴林,徐向阳,吴金涛.卓越教师的内涵、特征与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6(11):61-63.

[7] 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之背景、内涵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33-35.

[8] 周先进.卓越教师:内涵、素质及培养[J].高等农業教育,2015(08): 31-35.

[9] 杨晓,崔德坤.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6(03):9-12.

[10]   张忠华,周萍.怎样培养卓越教师——由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评选引发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7(12):117-124.

[11]   何菊玲,杨洁.他山之石:国际卓越教师培养之成功经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62-169.

[12]   刘铁军.德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目标和路径[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13]   陈群,戴立益.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27-29+48.

[14]   杨晓,崔德坤.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6(03):9-12.

[15]   张雅静.卓越教师培养的内涵、特质及其国际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04):29-43.

[16]   付兴林,徐向阳,吴金涛.卓越教师的内涵、特征与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6(11):61-63.

[17]   冼梨娜.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0):80-82.

[18]   赵姝等.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01):47-52.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研究综述培养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