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及护理作用

2018-04-24 08:31崔晓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7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肠梗阻乙组

崔晓艳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粘连性肠梗阻[1]。有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超过80.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出现的因素都是腹部手术[2]。粘连性肠梗阻很容易出现肠坏死以及肠绞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的健康[3]。所以,有必要对腹部手术之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控制。为了探讨和分析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护理的方案和作用,本组研究抽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腹部手术且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以下为研究的具体内容。

表1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总结[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研究抽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腹部手术且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其中甲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19~73岁,平均为(43.32±4.81)岁;3例患者是脾手术、9例患者是肠道手术、4例患者是腹膜手术、10例患者是胃部手术、8例患者是肝胆手术、6例患者是阑尾手术。乙组男性为19例,女性为21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平均为(43.25±4.75)岁;4例患者是脾手术、8例患者是肠道手术、5例患者是腹膜手术、9例患者是胃部手术、9例患者是肝胆手术、5例患者是阑尾手术。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酸碱紊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肠人工运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按照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给予其肠被动运动,根据实际病情指导其进行上肢屈、握、伸、拉以及上举等上肢运动,每次15~20遍,每天2~3次。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取平卧体位,对患者指导鼻吸气,指导缩唇慢慢呼气,患者在呼气同时进行数数,到7时发“噗”声,每4 h进行1次,而每次进行2次呼吸运动。同时指导患者下肢运动,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缓慢增加活动量,而患者无法下床活动时,要及时给予患者翻身以及拍背,协助和指导在床上患者做适应性运动。对腹部进行按摩:协助、指导患者按照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摩腹部,每天2次(早晚),每次按摩时间20 min,按摩持续7 d,力道从轻到重,之后从重到轻。给予患者肠胃减压,通过负压吸引器对肠胃减压,保证吸引顺畅,并密切关注引流液性质,在手术后的第3天,通过开塞露对患者的肛门进行刺激。给予心理干预,因手术创伤致使患者切口疼痛,而且镇痛药对肠蠕动产生抑制,向患者讲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存在的负面情绪,确保患者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禁食期间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功能恢复后流质食物,如无异常反应,在术后第3天改成半流质食物,在术后10 d饮食,饮食清淡,食用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且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护理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以及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1.4 评价标准:以自行研制的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做评估,百分制度。

1.5 统计学分析:以SPSS16.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s)表示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经t检验,(%)表示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护理满意度,经χ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对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进行总结:本组研究甲组40例患者护理后有2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生率是5.0%;本组研究乙组40例患者护理后有8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生率是20.0%;甲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小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

2.2 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进行总结:本组研究甲组40例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平均是(8.42±1.32)d,本组研究乙组40例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平均是(20.74±4.25)d,甲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09,P=0.000)。

2.3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总结:见表1,甲组对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

3 讨 论

临床中,腹部手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使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增加,患者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威胁到患者的健康[4]。假如未妥善处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除了承受较大痛苦,还会危及到生命安全。所以要根据腹部手术具体特点,实施科学细致护理,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服务[5]。有相关研究证实:强化腹部手术护理,可有效避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6]。综合护理是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全面以及细致的护理服务,是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照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给予肠人工运动、胃肠减压以及腹部按摩等护理服务,再加上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存在积极的意义[7]。此次究结果表明,甲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小于乙组,甲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短于乙组,。甲组对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乙组,P<0.05。证实在腹部手术以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中,综合护理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并且患者的胃肠功能可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使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应推广。

[1]张小英.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4441-4444.

[2]罗莉,张爱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748-749.

[3]庞彬彬,包晓雯.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75例联合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7):86-88.

[4]陈丽敏,冯彩霞.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411-412.

[5]王志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6):213-214.

[6]阚蓉,梅亚萍,张蕊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183.

[7]柯玉峰.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374.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肠梗阻乙组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