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由健康养生话题引发的思考

2018-04-24 05:37陈凤珍
上海商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志心理健康情绪

文/陈凤珍

我从事健康养生事业已经有十一年了。十一年来,我接触了大量有关健康养生的方式,归纳起来大概有七大类:一是中医养生;二是保健按摩;三是足部保健;四是运动锻炼;五是食物疗法;六是劳逸结合;七是保持心理健康。

以我的工作实践和经验体会,我认为,心理健康对人体的健康来说,远比生理健康重要的多;能达到的程度,也远比生理健康难的多。

一、心理健康历来为世人所重视

194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宪章里,明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86年,世界卫生协会还发表了“健康还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宣言,进一步丰富了健康的内涵,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心理健康也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由此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心理健康具体地概括为十个方面: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他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个人需求适当地满足。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则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五个标准:1、智力正常。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良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生活充满希望;3、人际和谐。乐于与人相处,有知心朋友;4、适应环境。有坚强的意志,寛容的心态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发展;5、人格完整。人格的结构不存在缺陷与偏差,清醒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通过长期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人要活百年,各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同情绪有关,有效控制好情绪,就可以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不得大病。

我国古人通过对人类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人的情绪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把人的五脏化为五气,分别应对五种情绪,论证了五种情绪对五脏的影响,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告诫人们要“和喜怒而安居处”,要懂得“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的道理。《黄帝内经》提出的九气论,虽是几千年前的古训,今天读来,还是让人敬佩万分。

二、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在心理疾病上所反映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在四个方面:

特色小镇的繁荣开辟了道路方向,体育产业的崛起提供了资金支撑,旅游产业的郁勃创造了融合的机会,这都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体育特色小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体育产业不再是一种孤立的产业形态,通过“体育+旅游”模式打造出的体育特色小镇,融合了新技术、新业态,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是体育特色小镇的核心发展模式,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处方。体育特色小镇的构建为各项产业跨界融合提供了借力点,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未来体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1、心胸狭窄。主要表现为: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生性妒忌,难以容人。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听不得别人意见,一旦遇挫折、遭失败,就心存怨恨,欲以报复泄愤。

2、心地阴暗。主要表现为:对新生事物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对社会进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思想消极、颓废,没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人生缺乏信心,对社会缺乏爱心。

3、心情压抑。大都集中在心格比较内向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却乏信心,对别人不敢相信;终日坐井观天,跳不出个人的圈子;知识面比较狭窄,,主观意识强烈,想问题易钻牛角尖;缺乏大局观念,患得患失情绪比较严重。

4、心格暴躁。主要表现为:遇事不冷静,缺乏思考,缺少分析;易冲动,易急躁,易发怒。心格暴躁的人,逢喜事往往会忘乎所以;遇急事往往会急火攻心,不知所措;遭挫折往往会焦躁不安,大发雷霆;受委屈往往会行为失控,怒火冲天。

心理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损害是巨大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黄帝内经》在〔灵枢﹒口问篇〕中说,“故悲哀忧伤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在躯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一旦有激烈的情绪波动,恶性情绪占主导地位,病情还可能进一步恶化;《黄帝内经》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明确指出,“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唉”。现代医学实验证明:人在情绪低落、生气郁闷的时候,会发生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影响肝的疏泄,还会损害心脏功能。另外,精神紧张,焦躁不安,生气发怒,在短时间内会使人的胆固醇明显增高,在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压力激素”,也称为“毒性激素”,对人体十分有害。医学临床证明,一个人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体内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持续的精神内伤可使人的肾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压力激素水平会居高不下,抗体形成减慢,使身体免疫力降低,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残,心血管系统也会变得格外脆弱,从而极易患心血管疾病、溃疡病、甲亢及癌症等疾病,心肌梗塞的概率也会提高。

现在癌症病人的死亡率为什么会这么高,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三分之一是病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吓死的。这种说法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有一定道理。对于癌症,现代医学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这是癌症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临床误诊、缺乏精准治疗、过度治疗也是癌症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癌症患者得知病因后,产生恐怕心理,思想上全线崩溃,全身免疫系统彻底瘫痪,以至癌细胞长驱直入,加速病情恶化,也是癌症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我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二个癌症患者,一个害怕死亡的在医院接受治疗,心情压抑,终日不安,结果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另一个以乐观心情对待癌症,变买家产去环球旅游,一年后去复查,癌细胞奇迹般地消失了。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气周瑜”的故事里,自以为聪明盖世的吴国统帅周瑜,屡次败在诸葛亮的计谋之下,盛怒之下,吐血身亡。由此可见,如不注意心理健康,狂怒之下会有性命之忧。

三、心理健康要在主观上下功夫

无论是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还是数千年来人们的生活经验总结,都充分证明,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要远比生理健康重要的多。实践证明,要做真正做到心理健康,也远比生理健康要艰难的多。

心理健康主要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上,它涉及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人的思想情绪和道德修养,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人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和应变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要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须从主观意识上下功夫。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吸取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度,不断摒弃头脑中原来形成的错误认识;通过加强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不断增强自身的约束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不断培训自身的良好心态。具体地说,要从三方面去努力:

1、要培养坚持的意志

人的意志,有先天基因的因素,也有后天努力的结果。一般的说来,一个人如长期生活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对人世间的艰辛知之不多,体会不深,一旦家境发生变故,不少人便会手足无措;一旦疾病袭来,精神负担也比较重,如遇上重病绝症,更易精神崩溃。而从小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心理素质就明显不一样,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意志会更坚强,应变能力也更强。当然,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也会有意志薄弱者,在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在后天的锻炼过程程中,也有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的。

要做到心理健康,培养坚持的意志,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培养坚持的意志,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多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关键是三个方面:

⑴ 勇敢面对困难。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挑战,是意志薄弱和意志坚强的分水岭。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更重要的是锤炼了自己的意志,激活了浑身的细胞,为心理健康创造了条件。

⑵ 勇敢面对挫折。人的一生挫折是免不了的,充其量是大小、多少而已;无论是做工作,还是干事业,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总会有成功与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工作中,遭人误解、蒙受冤屈的事,也会经常发生。在任何挫折面前,不能消极、沉沦。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勇敢面对挫折。

⑶ 勇敢面对疾病。疾病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疾病,特别是面对重大疾病,患者必须要有很好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坚强的意志。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免疫系统,这个系统听从大脑的指挥,意志越是坚强的人,对病菌的抵抗越顽强,在同等的医疗条件下,恢复就比较快;特别是在重大疾病甚至是绝症的治疗过程中,一个人意志是否坚强,治疗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在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证实。

2、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能不能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中国有句古语,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愉悦的心情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现代医学证明,人在开心的时候,人体内会分泌出一种有益的激素,这种有益激素会使人的细胞更加活跃,生命力更强;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会明显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抵御外来病菌的入侵,延缓新陈代谢功能的衰退,保持人的青春活力。

人生的喜怒哀乐,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会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人的情绪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必须:

要积极向上。要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国家。要对家庭充满责任,对生活充满阳光,对社会充满爱心,对国家充满希望。正确处理个人和家庭之间、社会之间和国家之间发生的矛盾,正确看待社会和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被社会的阴暗面和不和谐的东西蒙住眼睛,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未来一定光明无限。

要积德行善。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助人为乐”,说的是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赢得了快乐。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在心甘情愿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从而会降低人体内的压力素水平,促进有益激素的分泌。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忧郁症。

要多参加文体活动。中老年特别是上了一定年龄的老年人,要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一定要多参加文体活动。通过散步、跑步、乒乓、游泳等体育活动,能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参加旅游,人们会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增添愉悦感,在同行伙伴们的笑声中忘却烦恼;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去唱歌,我觉得很有道理,音乐会让人得到美的享受,歌声会让人丢掉疲劳,正确的歌唱还有助于打通人的血脉,激活细胞,增强免疫力。

猜你喜欢
意志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