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改善的结构与原因

2018-04-24 05:09张明
财经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外流贸易逆差

张明

2018年3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四季度以及全年的国际收支数据。从最新数据看,2017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与2015年、2016年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善。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用来刻画资本流动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逆差(分别为-514亿美元、-4345亿美元与-4161亿美元)之后,在2017年终于由负转正(1486亿美元)。

从季度数据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在2014年二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经历了连续11个季度的逆差,而在2017年的四个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全部为正。这说明持续的资本净流出在2017年终于得以扭转。

尽管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在整体上显著改善,但依然存在两个值得重视的隐忧:第一,地下渠道资本外流的规模依然显著。2017年误差与遗漏项的净流出依然高达2219亿美元,显著高于同年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考虑到2015年、2016年的净误差与遗漏分别为-2130亿美元与-2295亿美元,2017年地下渠道的资本外流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第二,经常账户下的服务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654亿美元,显著高于2015年的2183亿美元以及2016年的2331亿美元。近年来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攀升,让人担忧背后有一定程度的隐蔽资本外流。

笔者认为,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中国央行收紧资本外流管制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中国对外跨境借贷规模的收缩,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下降,均与中国央行加强资本流动管理的举措有关。

第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由单向贬值转为双向波动。尤其是2017年5月逆周期调节因子引入之后,人民币无论对美元还是对CFETS货币篮均呈现出升值趋势,这打消了市场上的本币单边贬值预期,进而使得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改善。

第三,自2016年底中国一行三会启动了以金融业去杠杆、控风险为目的的新一轮强化监管行动之后,中国国内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率显著上升,这拉大了境内外利差,吸引了资本流入。

第四,2017年中国经济触底反弹(由2016年的6.7%上升至2017年的6.9%),改善了國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第五,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有所上升,尤其是债券通北向的开通,吸引了更多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市场。

考虑到近期中美贸易战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正在上升、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仍有激化可能、中国经济增长在2018年可能温和下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双向波动等因素,2018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仍面临着较强的不确定性,短期内资本外流管制难以显著放松。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外流贸易逆差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国际收支分析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外流贩毒高危预警模型初探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