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六维:产教共融、校企共生新常态

2018-04-24 05:29叶人瑛施丽新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缙云县校企实训

叶人瑛 施丽新

从“三引三进”完成校企合作的“原始积累”,到“一体双元”实施校企合作的“自我革命”,再到“四标双岗”实现校企合作的“重构升级”,作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首发”学校之一,缙云职业中专致力于将校企合作从浅层次的就业环节的供需合作中跳脱出来,构建起产教共融、校企共生的全程化、可持续的合作新常态。顶层设计之下,理念革新之中,模式探究之上,学校形成了校企合作“三阶六维”的校本表达。

一、“人脉式、个案式”阶段的三引、三进

作为县级中职学校,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一直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杠杆。在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人脉式、个案式”阶段,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路径是订单合作、企业冠名、实习实训三类,以短期、不规范、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居多。为了打破这一合作瓶颈,学校在该阶段实施“两维路径”。

第一维,落实“三引”工程,即引企业入校园、引产品入实训、引匠师入课堂。专业团队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考察,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实训基地实地考察、论证,确定适合专业定位、利于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最后敲定引进晨龙、锯力煌、固驰电子等企业,并整合企业真实项目,引进了第一批企业大师。

第二维,落实“三进”机制,即学生进工段、教师进企业、教学进现场。学校与县内外5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激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吸纳企业专家合理的建议,完善学生进工段的实施方案,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共建,打造仿真型的教学环境,促使教学环境现场化。

“三引、三进”如同双旋螺旋桨,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初步实现了“双向挂牌、相互兼职、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的合作目标,在增强办学活力的同时,为企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缙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二、“联盟式、集约式”阶段的一体、双元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三引、三进”所带来的合作效益与日俱增,校企合作逐步从“学校围着企业转”转变为“企业跟着学校走”。这就意味着,学校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满足企业、学校、學生的“共赢诉求”。基于此,学校以“联盟式、集约式”为合作方针,探索一体办学、双元协同的合作新维度。

第一维,组建职教集团实现“一体”办学。由学校牵头,与缙云县电大分校、浙江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了缙云县职业教育集团。在这一校企合作维度上,学校着力实现物力、人力等多种资源的共享:以缙云职业中专实训场所为基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类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实现缙云县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以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为核心,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为载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实现智力资源共享、科研优势互补、创新效益共享。可以说,集团办学推进了缙云县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维,试点现代学徒制推进“双元”协同。学校先后在锯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两大专业在之前“企业冠名班”基础上,与企业达成协议,共建“现代学徒实习”试点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2名学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联合招生40名学生。试点班采取渐进式培育模式,通过师徒结对,由企业师傅提前介入学生培养,第一阶段由企业师傅协助学生进行“专业认知”;第二阶段由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共导,阶段性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车间完成专业技能培养;第三阶段由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徒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综合实践,由企业完成对学徒的考核,颁发“出师”合格证。目前,学校在全校11个专业班级中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制化”教学,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11个、制订“顶岗实习”实施方案11项,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标准化、制度化”阶段的四标、双岗

2017年,是学校名校建设的立项开局之年,随着名校建设项目的逐一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改革深水区。同时,“联盟式、集约式”阶段所滋养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文化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学生、教师对打造“校企共同体”的呼声日益高涨。基于人才合作、科研红利、资源互补、效益驱动的合作“刚需”,探索了“四标合一、双岗转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拉开了校企合作“标准化、制度化”的大幕。

第一维,“四标”合一钩织“校-企-校”育人模式。“四标”合一是指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技能标准、毕业标准四大标准的有机结合,作为现代学徒培养的新标准。在此标准的引领下,学校融合了来自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育人资源,形成了“校—企—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1月11日,在宁波举行了由宁波泰鸿机电有限公司、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丽水广播电视大学三方共同参与的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通过“校—企—校”的跨区域、跨校际的混合式合作模式,实现招生招徒一体化。

基于此,学校一方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构建课岗直通的课程体系。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在分析岗位(群)职业能力、职业标准基础上,以“岗”导“课”,以“岗”定“课”,重建现代学徒的课程,构建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为专业通用技能培养阶段;第二阶段为岗位专项技能培养阶段;第三阶段为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培养阶段。重点开设校外实践实习课程。

另一方面加快评价改革,构建“丽水技工”技能达标体系。以“丽水技工”为核心,积极探索学生专业技能教学与评价改革,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下,校企共同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达标体系。以“技能实操”“技能素养”“技能创新”三大技能达标模块为核心,构建学校层面的技能达标体系,同时各专业立足专业特色,设立对应的模块子项目。为了确保“丽水技工”技能达标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学校探索“六化”策略。一是考核内容题库化。二是考核训练竞赛化。三是考核方式项目化。四是考核标准公开化。五是考核成绩分段化。六是考核全程调控化。

第二维,“双岗”、“转场”创新“循环体验”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既能做好教学岗工作,又能做好经营岗工作,既能胜任技术岗工作,又能胜任研发岗工作的“双岗型”教师,提高教师“双能力”(岗位标准、教学标准的研制能力和市场项目、创新项目的研发能力)。

针对教师下企业时间集中暑期、挤占休假时间效率低下的问题,学校提出了“转场”概念。将教师下企业放在学期中间,计划引入大学的实习学生代课,空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時间。

“双岗”“转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双能的复合型“现代导师”,同时还可以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双岗”、“转场”模式,学校专业教师不仅可以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藩篱,还可以创新实施基于“循环体验”的行动化教学方式。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拟采用“1.5+0.5+1”的“循环体验”教学方式——前两年主要在中职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一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四周在学校、一周在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依次轮流,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穿梭”于校企之间,学生、学徒两种身份共存、交替,学习、工作两种方式交织、贯穿,把企业文化带入学校,把学校文化带进企业,他们俨然成了文化传递的使者。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永恒话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进入2.0时代。作为与区域产业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县级职校,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以名校建设为契机,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知识看知识,直接瞄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瓶颈”,运用将行业、高校、企业资源整合联系的平台化思维,提升产业与专业动态对接机制效能,不断优化校企合作的校本新常态。

(作者单位: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缙云县校企实训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