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汽修专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4-24 05:29汤浩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岗位人才

汤浩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智造转型,

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一段时期的实践来看,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保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型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新型学徒制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进行定向和联合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新型学徒制是培养汽修专业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在汽修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即由企业与学校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方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校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基础训练,也能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与工作。

二、中职汽修专业实施新型学徒制的优势

1.准确定位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得人才能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技能服务。通过此模式,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量身定制,使得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准确。

2.提高效率

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学习实践知识。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共享资源

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迅速丰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科研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同时让学生学习到企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三、中职汽修专业实施新型学徒制的措施

隨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涉及很多新技术,包括机械、电子、多媒体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制订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

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双方的学习和岗位实践条件。要对合作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企业岗位对技能实际的需求,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分工,让企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的岗位实践培养。

2.建设合适的课程体系

在整个汽修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课程,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按照工作过程和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专业技能、体验工作过程。在构建教学体系时要注重基础性、时效性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 改进教师的培养模式

中职汽修专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是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其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而且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目前,很多的老师从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企业岗位工作经验。因此,想要有效提升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水平,就要加大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岗位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在企业中实践等,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实际需求以及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

新型学徒制必须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一套完善、科学的培养计划,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和实践的锻炼,让学生毕业即上岗。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对新型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共同提升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汽修专业新型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能使人才培养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岗位人才
人才云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