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索

2018-04-24 05:29王晓东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船工程技术职业院校

王晓东

焊接技术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广泛开设,虽然沿海地区焊接专业毕业生大多受聘于船舶企业,但学校教育缺乏定向培养,地区特色不明显。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突显,技术过硬、操作娴熟的技术人员紧缺,近年来又暴露出造船技术人员老龄化的问题,船舶制造维修及其配套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熟练掌握加工操作技能、能够现场指挥管理、掌握图纸绘画识别、熟悉生产规程的操作和管理人才保持旺盛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沿海地区院校有必要依据实际情况将焊接技术专业转型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区域内船舶修造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充分体现办学特色,服务周边地区船舶企业,现探究如下。

一、 专业建设基础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焊接技术专业的特色化延伸,现焊接技术专业又是国家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教育的重点专业,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一线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还有许多人成长为企业管理骨干。

在师资方面,焊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着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比武、世界技能大赛等比赛经验,参与学院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省级重点专业群申报等攻关项目,并取得众多奖项和荣誉,完全可以胜任教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

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原焊接、机械加工、力学等实训室只要稍加改造,通过与企业联办改型,实现实训与生产结合,即可满足学生进行焊接、机械加工的实训需要。

二、教学研究改革

1.加强一体化课程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改革

加大教师操作技能培养力度和范围,鼓励教师考取更高级别职业技能证书,外派教师参与技能类培训,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逐步提高双师素质及师资比例,适应专业教学需要。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大胆改革创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将生产一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优化课程设置,适应专业群的发展

目前,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注重于焊接方面的理论知识,船舶专业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不能适应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计划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设船舶专业理论课,主要开设船体装配工艺学、船舶焊接工艺学、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制图等课程,加大对学生船舶理论知识的培养。

实习课题上,结合船舶焊接的实际情况,开设船舶焊接相关的课题,加大专项实习力度,为学生将来能尽快适应船舶焊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实施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实践技能

主要措施包括:开发制定适合本校并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配套船舶工程技术一体化课程教材;优化改造和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甚至节奏分离的模式;重点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三、设施设备建设

为适应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当地市场发展需求,本专业需要建设的设施设备包括:标准化焊接实习车间,气割训练车间,焊接实验室,符合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焊接机器人系统、等离子切割机、X射线探伤仪、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逆变氩弧焊机、埋弧焊等。

四、校企合作建设

在学院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致力于加强学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探索有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合作平台,实现专业、实训中心、课程共建和就业合作。

五、教学成果方向

一是人才效益:教育培训批量预备技师和高级工,显著提升造船行业高技能人才比例,推动造船行业转型升级,并且通过社会培训显著提高本地区造船企业高级工的比例。

二是办学效益:通过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资源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辦学效益,增强学校整体实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三是科研成果:开发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取得省部级科研课题、优秀教案、课件,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等。

四是社会效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

在职业院校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状态并呈逐步发展壮大趋势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造船业高技能人才,促进造船业再创新高,助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跨越。

(作者单位:威海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造船工程技术职业院校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