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春天花事录

2018-04-24 05:23
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野花杏花长城

有人把万里长城比喻为祖国大陆颈上的花环。据文物部门考察测量统计,全国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全加起来,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明代的万里长城,在北京段全长约629公里,呈半环形分布于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区,算弧形花环吧。春天花事繁忙的季节,北京段的各长城段各有各的花事故事。北京段长城春天的花事花景花情,让人动心。

居庸关门墙上的野地黄

当我在居庸关北关门的城台高墙墙缝中看到紫色的野花时有点惊讶。仰望,真的是仰望,城台很高,居庸关关门楼的总高度超过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清康熙年随康熙大帝出关北巡的随行文人感慨地称居庸关为天下第一雄关并记在笔记中。居庸关给他此印象的因素应该很多,城楼崇雄必定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野花开在城台上的位置也高,虽然它们不是从一层而是从多层砖缝中钻出来的,这些砖层砖缝也不是在城台的最高位置上,但它们确实是在我高仰着脖子的时候从上面闯入我的视界的。我差不多是贴城台站着的,从这个位置仰望城台上的城门楼更能深切体验城门楼的巍峨高峻。这段城台的台墙可称之为花墙,它的底部是多层大石块砌的,上面的城砖不是一种而是多种,有大城墙砖也有小城墙砖,非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型制,说明这城台并非明清两代城台,至少辽、金、元时都参与过修筑,屡遭战火毁坏屡屡修补的,近年复建居庸关长城时修旧如旧地把历史风貌保存下来,让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历代城砖博物馆。在这刚硬坚实的古董花墙上,柔柔的小小的野花不仅高高在上,而且分外霸气和盛气凌人。我对它们出现在那高度的古董城台墙缝中有不可思议感,更多的却是敬佩。不是什么植物都能从高墙缝里钻着长的,那也许是金也许是辽代古墙,砖缝间粘连和涂抹缝隙的材料凝结的坚硬度用铁镐刨都未必刨得动的,柔弱的野花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竟为生存拼到如此分儿上。我只见过松树创造过从古墙缝中钻生出来的奇迹,这些野花又凭的是什么?

我原以为那些野花是二月兰。我愿意它们是二月兰。我喜欢二月兰是因为一个著名作家的一篇名为《二月兰》的短篇小说。那是我少年时读的。二月兰不是名贵花种,是野花,这野花却开得漂亮。单株漂亮,成片的开更漂亮,紫成绚丽的花毯。它是春季开得较早的花,不畏寒,有挑战精神,否则怎么会叫二月兰呢!它有一个别名,叫诸葛菜,诸葛亮用它给征魏的大军救过急,用它当军粮。用它当军粮足可见诸葛亮攻魏的大军实在是饿疯了,这也说明它对生存条件的要求不苛刻,有点土有点阳光就疯长就灿烂的那种,适应性很强。但我把拉长了焦距拍回的照片与书上的花种细细对照后,发觉它们是地黄,是与二月兰同样紫红色的地黄花。地黄可是大享盛名的药材,能治肝炎、白喉、降血糖、止血的。药材居然也到古长城上抢地盘了!

从居庸关北关楼城台上看到地黄花时玉兰花也在居庸关开着。开在南关门楼瓮城外,是人工特意栽培的,有园林专家的精心养护,给的生长条件很充足。南瓮城外开的是黄玉兰,黄玉兰并不多见哟,很珍贵的。马神庙在南关楼西南,马神庙前台地下还栽有紫玉兰,花开得盛也开得纯,嫩绿的叶片都见不到几芽的,开成了紫云山,紫出了尊贵高雅的气质,也紫出了热烈。还有大面积的桃红色花,枝枝成串地开,株株开成红粉丛红粉团。天气不好,雾气沼沼,朦胧灰暗,这反倒给众花添了一种彩儿,仙林仙树似的,盘山的关长城反倒成了它们的陪衬。居庸关关帝庙一带红墙黄瓦旁还有山桃花、白玉兰、连翘、紫丁香呢!

慕田峪长城,杏花的浪漫与困惑

长城上看杏花是一种浪漫。世上的很多事都是不好整明白的。我记得我在慕田峪长城上看到雪白的杏花时,托举着长城的山山岭岭还都是光秃秃的,有坡已见绿意,但极浅淡,见到一树树雪白的杏花就很兴奋。我当时的理解和认识,杏花就是白色的,这白色杏花就是慕田峪长城上的报春花。这些杏花在慕田峪长城多开在山岭上的城墙边儿,开在孤零零单株的杏树上,或开在多株扎群儿的杏树上。这些杏树不很粗,但不会是野杏,棵棵都很高的,大多能与城墙比肩,甚至有的高过城墙。雪白的杏花,虽在荆丛、矮树、高乔木的枝杈枝条都光秃着的满山赤褐的山山岭岭中显不出什么,色调太过和谐于自然界,但那毕竟是春季鲜活起来的生命,感动着柔软着登城者心肺的生命。春就身边,就在脚下,无论是出登城口望青龙般的长城随山岭起伏腾跃,还是入登城口拾阶登上长城,或望城上高阶层叠着陡升,或望敌楼骑长城躯身拔耸,抑或望长城平脊曲腰,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一种走过寒冬后享受新生命新生活的感觉。白雪般的杏花不仅透着春的信息,而且把春的活力也注入了游者的躯体。凡对游客开放的长城都能时时遭遇老外,看他们走得大汗淋漓外衣都扒下来一脸兴奋的样子,心中便陡生出一种骄傲,为长城骄傲,为祖先创造的建筑奇迹骄傲,为祖国山川的壮丽骄傲。但有了点儿杏花的知识后一下子就对所见的慕田峪杏花景起疑了。无关春,只关杏花。在慕田峪长城见到的雪白树花是杏花吗?困惑开始缠绕着我。

杏花是变色花种,先开花后长叶。合苞待放时朵朵艳红,花朵绽开来,色彩開始由浓转淡,由红变粉变白,到谢花期才雪白一片,也就是说,当看到一树雪白雪白的杏花时,那已是杏花的暮期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咏杏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飘落的美,是落雪般的美。“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的《北坡杏花》诗道出了别开生面的审美画境。杏花谢时,春色已浓吧?未洗尽大萧条痕迹、光秃秃的慕田峪长城山岭上的雪白杏花竟已是晚期杏花?恨与大自然相距太远,对在我国已有二三干年栽培史的杏树杏花,竟盲然无知若此。

杏花花朵与梅花与桃花有极大的相似性。我认定的暮田峪长城杏花绝不是梅花、桃花,也不可能是梨花。梨花、桃花盛开时都有绿叶陪衬。北京的梅花开时也是有叶儿的。难道是杏花中的独有品种?多种颜色的杏花只是相传,而且是为粉红色、梅红色、红色,这传说的真实性还被学者否定了,说它不可能存在。

残长城,杏花海

看杏花,去八達岭长城和残长城,那里的春季有杏花海,尤其在残长城。

到2018年,八达岭残长城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已有十多年了?一晃的功夫。它的位置在八达岭关城西南,距离5公里,为石峡关。石峡关段长城能看到长城城墙的断切面,石牙大石块纵横凌乱的场景让人惊悚恐惧,那暴露出长城内层结构的断切面如狰狞残暴凶恶之口。它是战争的遗痕?李自成由此破关,再攻陷八达岭关直逼京城迫崇祯皇帝煤山老树上悬颈,大明王朝寿终正寝。这非是第一次破八达岭段长城改朝换代的战争,北魏北齐长城北京段的历史研究有缺口,八达岭长城史存在悬疑。在石峡关可以登山顶下眺巍巍敌楼众谷,长城的险峻陡拔了然于目,雄浑壮阔之景惊心动魄。杏花海的磅礴气势在此了望更是刻骨铭心,它太具震撼力,满山满谷杏花潮杏花浪,若说这里是北京规模最大杏花最集中开得最有气势最壮观的观赏地你很难不信,除非再有一个这样的杏花谷杏花海呈现在你面前。

我不太喜欢山野的杏花,它能把山凌乱成一个癞痢头。残长城杏花谷的杏花景不是这样,它长得太密实太紧凑太蓬勃茂盛了,少有空间的疏隔,想癞痢都癞痢不起来,盛花期只呈现鲜丽壮美。那是错列着紫色、粉色、白色、绿色的花之海花之浪花之潮。开始我不解,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这里除杏花谷也有紫荆花谷的。莫非紫莉花提前开了?紫莉花不甘杏花独霸一方,非要掺和进来争个谁艳?待知道了杏花的变色天性后才释然,明白了这是杏花的自我变奏自我组合自我布局。花期不同,在谷在坡的位置不同,在山的阴面阳面不同,花期也便不同,开得早的已变白,开得稍晚些的呈粉色,刚刚结出花蕾花苞的便紫红,多代同堂竞相争艳,延长了整体花期,也竞出色彩的丰繁和层次。在这里,杏花把春闹出了别样的风采。石峡关残长城是修旧如旧的,增建了安全设施,铺设了安全登道,却没有破坏长城的原始风貌,沧桑不减,壮美依旧,花事里的悲喜春秋悲喜人生融在时间的长河里待人拷问。赏春不去八达岭残长城,是遗憾。

猜你喜欢
野花杏花长城
杏子哪去了
野花谷的牛
北陂杏花
登长城
宝岛的野花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野花
怀念杏花妹妹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