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成 指尖上的精彩

2018-04-24 17:34
中华儿女 2018年8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拜师

面塑,俗称面花、面人、江米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分有各种流派,“面人汤”“面人李”“面人郎”“面人萧”等,每派的创作题材都各不相同。青年艺术家陈金成就是“面人萧”萧占行的弟子。

“萧派面塑主要以四大名著的人物、场景为题材、内容。”其中人物又以关公最具代表性。陈金成的大部分作品都会用玻璃罩罩住,以作收藏,每一件作品都是他长时间的灵感与心血的结晶,每一样也都是孤品。有些作品,他会自己留存,多少钱都不卖。

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

面塑,特别讲究灵感,受师父的影响,陈金成也特别喜欢听评书,他的面塑代表作《战长沙》《四大天王》《取经路上》等其灵感皆来自四大名著中那些经典传说。其中《战长沙》就是以《三国演义》中,刘备南征四郡,关羽与黄忠长沙会面,在长沙城大战几百回合,互相欣赏的佳话为题材而创作的。关羽与黄忠两个人物骑在战马上,挥刀力拼,战马、人物的肌肉、骨骼、毛发、经络、神韵,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组面塑的色彩古朴典雅、艳而不俗。

与一些传统面塑艺人不同的是,萧派着重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也着重其中的文化。“每一个人物都有背景、有故事。”陈金成说,“创作一个面人作品,不是简单的用小塑刀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而更在于对所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甚至需要阅读好几遍四大名著,参考史书,才能真正把每一个人物的形态、气质等准确、精心地表现出来,才能算是完美的艺术作品。”

因此,在陈金成的心中,面塑不仅仅只是一件工艺品,其背后独具文化与艺术价值。这也是他们与一些自学面人技艺的喜爱者最大的区别,两者可能在外行人看来都好看,但也只是好看。“他们会过多把人物服饰、配饰美化,添点七七八八的东西。”陈金成说,“在我看来,很乱,把精髓丢了。”

捏制面人的每一步都非常有讲究,首先是面团,要无公害。陈金成都是亲手调配,再通过蒸、煮等方法处理,要可塑性强,可水洗不怕摔,更易于收藏。然后是铁丝骨架,也是经过高温处理,防生锈。再就是人物的构思,人物形象要与历史吻合。“捏制一个骑马的人物至少需要一周,构思则更长。”陈金成说。

比如关羽,他是一名武将,那无论是骑马、站立、持刀、还是经典的捋须动作,都要呈现力感。神情上,丹凤眼、枣红脸、嘴角上扬带着一丝傲气,但整体要给人一股正气。服饰上,他的盔甲制式、衣袍颜色、腰带上的图腾、长刀的比例等每一处都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陈金成在构思的时候,他会选择听评书,他听的《三国演义》评书一共有三百六十回,每一回半个小时,有时感觉不过瘾,会反复对某一回听好几遍。

“他们模仿的是表面,内在的东西其实有很多讲究。”陈金成道。

自学面塑的人一般是在网上根据视频或图片模仿,也有一些人会慕名寻找面塑大师请求指点,或拜师,陈金成当初拜师也是这样,但他很幸运。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祖辈相传,甚至传男不传女,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

对于面塑传播,陈金成说,“我更希望给别人呈现的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手工艺深具文化内涵,不只是单纯的工艺品。面塑不比其他雕塑。面塑是中国最古老、特有的雕塑文化,更是中国雕塑的一个符号。”

传承与守护

陈金成的伯父是位木雕师,每当伯父做木雕时,陈金成都会去围观,从小他就对雕刻工艺有点兴趣和常识。2003年,陈金成在大学时学的也是雕塑专业,毕业后又专门在大连一个雕塑民办学校进修一年多,学了很多种雕塑技巧,冰雕、泥塑、泡沫雕、面塑、果蔬雕塑等。“一开始很高兴,学了那么多技艺,而且当时每一行都很吃香。”陈金成回忆道。

2007年,陈金成准备回长沙就业,在深圳游玩时偶然看到萧占行的展览。“这不就是我想学面塑的那种感觉吗?”陈金成很惊讶,一边细细揣摩一边对照自己的面塑基础。“突然从一个层次去看另一层次的东西,只能仰视,我做不出来。”内心震撼的陈金成,当时心中有股迫切的冲动,“想拜师。”

“面人萧”萧占行是萧家第三代传人,他的太爷爷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曾经给一些达官贵人捏过像,第二代传人是“面人萧”的祖父,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响遍了北京城。萧占行在6岁时在祖父的教导传承下,开始钻研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之后辗转到深圳定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萧占行的面塑作品已经卖到几百元一个。陈金成笑称,“用金钱打动不可能,那就只能用心了。”

陈金成几番周折打听后,找到了当时萧占行的一个工作室。陈金成没有一上门就直言拜师,而是细细观摩萧占行捏面人。一连十几天,陈金成大部分时间都在萧占行的工作室中度过。这种行为也引起了萧占行的注意,随口问了他几句。“当时像我这般对面塑感兴趣的人不多,坚持的也不多见。”陈金成道。

再去时,陈金成已经做了一个决定。“拜师是有条件的,你要有时间,有面塑基础,还要不被生活所迫。”为了让自己一心学面塑,他把几个已经谈妥的高薪职位辞掉,“看到萧占行的展览后心就不能安定了,我一定要学。”

也是陈金成撞上了他的机缘。在陈金成拜师之前,萧占行很少收徒,按传统而言要传也是传给他儿子。当时他儿子在广州美术学院学雕塑,虽然萧占行指定让他接班,但他的格局更大,想法更多,并不想只传承面塑。

刚开始随萧占行学习,陈金成学了八个月,他专门在深圳离蕭占行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白天学习,晚上自己琢磨,抓住每一分时间。“不说吃饭,吃碗泡面都是能省则省。”在常人眼中的不理解,但对陈金成来说,“只要能学东西,其他的都不用管。”每一个面塑要领不掌握陈金成决不休息,练到凌晨四点是常事。“最喜欢的技艺突然有大师给你指点,不抓住会错过。”陈金成笑道。

这种坚持、执拗的心态直到现在陈金成都有,技艺早已炉火纯青的他,仍每天不间断创作,甚至连续几个小时,陈金成从不觉得枯燥,“我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我做工艺的时候,会把什么都看得很淡,把一个个历史人物复原,这是一种莫大的喜悦与乐趣。”

在面塑文化比较空缺的长沙,陈金成很早就开始传播面塑手艺。2008年回长沙后,除了开一间店作为面塑文化展览的窗口,更多的时候他是通过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授课和做公益活动展览的方式,每月都至少有一两场,反响强烈。有时他还会参加一些比赛和博览会。

对陈金成而言,面塑早已成为内心的一种精神寄托,更产生一种强烈的传承使命感。陈金成说:“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应该让它留存起来,不让中国这一代表性的雕塑符号丢失。”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拜师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捏个萌猪迎新春
孙空空 捏面人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柳公权拜师
师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
欧阳修拜师
李固千里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