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室助产士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预防研究进展

2018-04-24 04:05东保吉刘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液助产士艾滋病

东保吉 刘燕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而引起的严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势日益严峻,且感染人群由男性向女性为主转化,而年轻女性处于生育高峰期,若感染艾滋病将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目前认为分娩时经产道感染HIV的风险性最大,占母嬰传播HIV的45%-60%。而助产士属于锐器损伤和体液接触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致使其面临艾滋病感染的较大风险。因此关注助产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并依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当前医院的重点工作事项。

一、助产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一)防护意识薄弱 助产士缺乏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易致使其成为职业暴露危害较为严重的人群之一。大部分助产士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缺乏充分认识,不完全了解疾病的感染与传播途径,从而致使疾病感染隐患的爆发。经报道,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而其职业防护知识不严重足,35%的助产士不明确普遍性的防护措施及遭遇危险后的处理原则与方式,能够在接生过程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的助产士仅为65%[1]。此外助产士多因工作忙碌而不按规程进行操作,甚至是违规操作,致使其增加职业暴露。从而增多HIV感染的几率。

(二)锐器损伤感染 针头、刀片、缝针及玻璃碎片等属于助产士被感染的主要途径,目前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等方式传播,而艾滋病、乙肝及丙肝等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最大,一次接触即可能产生感染。助产士于接生过程需进行人工破膜、阴丛麻醉、切口缝合及器械清洗等操作,易被缝合针或镊子等刺伤,从而致使血液感染的几率上升。经临床研究调查,从事产房助产的医护人员中,因会阴切口缝合而被针刺伤约占80%,而处理污染物或行静脉输液与催产素注射时出现针刺的约占42%,表明锐器刺伤属于助产士感染HIV的高危因素[2]。

(三)体液接触感染 助产士的日常工作中需采集尿液与血液样本,并进行肛查、接生、会阴冲洗及伤口缝合等一系列操作。产房中经常出现急产、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紧急情况,助产士需立刻投入抢救工作中,且时间不允许其进行有效防护,在此过程中助产士频繁接触含有感染病毒的羊水恶露及血液等体液,易致使皮肤或黏膜的污染,而皮肤与黏膜若有破损情况则易产生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口腔、鼻及眼暴露于污染体液与血液中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四)暴露处理不当 大部分助产士被有传染病孕妇的体液及血液污染或出现锐器损伤后,其多采用自行处理的方式,而未向护士长、护理部或相关部分报告,且未能及时进行预防抗体的注射治疗,由此增加其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由于HIV需借助易感细胞的表面受体进入细胞,而HIV病毒进入人体后的24-48h可到达局部淋巴结,大约5d后可于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成分,若危险因素暴露后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易引起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

二、助产士感染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一)增强防护管理 医院应针对产房工作特殊性,定期进行对助产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培训,引导其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条例,并加强其对感染危害的认识与学习,从而有效增强助产士对AIDS的防范意识。针对新上岗助产士需加强职业考核,直至考核完全合格方能进行助产工作;医院还需建立控制防护医院感染的工作制度,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并规范助产士的消毒隔离与防护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其感染风险;此外,助产士应及时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每年定期进行HIV检测、胸片及肝功能检查,并于工作中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职业艾滋病感染的几率。

(二)避免锐器损伤 因损伤后果的严重性与预防性治疗的不确定性,采取减少助产士锐器损伤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而60%-80%的损伤可通过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预防措施包括普及预防知识及规范操作行为等。助产士在进行艾滋病、乙肝及血液传染疾病等侵袭性的护理与诊疗中,需保证充足的室内光线,伤口缝合时需充分暴露操作视野,尽量避免以手指探测缝合针的位置,出针时可采用血管钳或镊子进行接针,从而避免徒手接针导致的手套刺破与手指扎伤[3]。接产过程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等锐利器械时应事先说明,并将其集中置于固定地点,不可徒手接触使用过的器械,避免传递不当造成的锐器损伤。

(三)规范安全操作 据相关报道,助产士于分娩过程接触血液、体液者达到100%,为产妇进行阴道灌洗及会阴冲洗等操作中接触体液者高达90%,因此助产士于助产过程中接触产妇体液、血液及排泄物时,必须规范操作并进行有效防护。操作完成后即刻洗手消毒,从而直接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毒,若助产士皮肤出现破损,其进行护理与诊疗应佩戴顺双层手套,从而减少针头刺伤后的传递血量。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体液及血液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身体的情况发生,因而助产士还应穿戴具有防渗功能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高通防水靴或隔离衣等,避免体液喷溅的感染性。

(四)处理应急暴露 预防体液与血液暴露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暴露情况,此时进行及时适当的处理是保障助产士安全的重要措施。职业暴露多为皮肤损伤暴露与黏膜接触暴露,且皮肤损伤暴露感染的危险性高于黏膜暴露。暴露发生后,医护人员可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暴露部位,并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之后采用流动水与肥皂进行冲洗,最后可采用碘伏与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此外助产士发生暴露后,应及时上报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关于暴露时间、部位、处理方式及暴露种类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助产士得到及时咨询与心理疏导。同时还可帮助管理者分析职业暴露管理的漏洞,并进行职业防护体系的有效完善,从而有效减少艾滋病感染的机会。

三、结束语

助产士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工作过程中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羊水及血液等,因而其属于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针对助产士因防范护理不当、锐器损伤、体液接触及暴露处理不当等方式造成的感染,医院与助产士都应该加强防范管理,提高助产士的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减少工作中的锐器损伤与液体喷溅污染。已发生暴露的助产士需及时进行预防处理并及时上报,从而有效提高助产士AIDS感染的防护水平。

参考文献

马力凤.助产士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预防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55-57.

陈莉.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与防护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281-283.

李营.助产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天津护理,2012,20(2):55-57.

猜你喜欢
体液助产士艾滋病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助产士有什么用?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体液指标在运动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