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

2018-04-25 01:38黄道名陈丛刊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供给

黄道名,周 民,陈丛刊,谭 宏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

黄道名1,周 民1,陈丛刊1,谭 宏2

1.西南财经大学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1130; 2.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四川 绵阳 621010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现状的产业规模、结构、从业人员和区域发展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体育产业供给“量”不足,“质”总体不高,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健全的内在困境。据此提出体育产业供给改革的治理对策: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以期缓解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供需错位的矛盾,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了中国经济治理思路重大改革的号角。此次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利用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推动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扩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高速发展,成为重要发展产业之一。从2006年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GDP的0.46%,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 5 494亿元,占GDP比重0.8%,我国的体育产业在不断发展,在国内经济的比例中也在稳步提高。特别是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我国体育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经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阵痛期”。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供给滞后等问题。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体育产业有效供给和加速体育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现状

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值要达到5万亿元,我国体育产业迎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1.0%[21]。在国家宏观战略的大力支持和经济发展不断释放的强劲动力中,我国体育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1.1 体育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 563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63%。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 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 040.98亿元,占当年GDP的0.64%[13]。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5 494亿元,占GDP总量约0.8%(图1)。虽然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总值2%~3%的规模相比在总量上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增速快、增量多的特点(表1)。2006-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3%,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的实际增长速度。同时,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上也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图1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例

Figure 1. The Added Value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Its Proportion in GDP

数据来源:1)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21.html);2)腾讯网http://sports.qq.com/a/20151228/036779.htm。

表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总值及占GDP百分比

注:数据来源于1)美国Plunkett市场研究公司研究报告,日本早稻田大学体育商业研究所(RISB)统计报告,欧盟体育经济影响研究报告(2012),韩国体育白皮书(2012),澳大利亚统计局体育价值统计报告(2013),各国大使馆所提供材料;2)非美元货币根据当年汇率换算为美元。

1.2 体育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与结构不完善并存,体育服务业比例偏低[4]。统计数据表明,在2006-2012年7年间,我国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已经由2006年的17.11%上升至21.01%,增加了4%(表2)[5]。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例在60%以上,特别是美国甚至达到了80%以上的比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正逐渐趋于平衡,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表3)。在所有制结构中,体育用品业非公有制地位突出,而我国体育用品业主要以民营投资和港澳台、外商投资为主,国有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较小[10]。此外,在体育赛事转播方面,以腾讯体育、阿里体育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媒体逐渐占据体育赛事转播市场,打破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我国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

1.3 从业人员比重提高

据统计,第三产业每增长1%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比第二产业多50万个左右,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4]。在我国的产业结构划分中,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在促就业、保民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从2006年我国体育从业人员256.3万人,到2014年达到425万人,8年间增长了168.7万人[15]。同时,在体育的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如体育用品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表4)。同时,我国体育系统机构和从业人员也有较大的增长。截至2014年底,我国体育系统机构数7 106个,体育系统人员数148 247人[10]。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从事体育产业的就业人数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

表2 2006-2015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

数据来源:1)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http://www.sport.gov.cn/ n16/n1077/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21.html);2)腾讯网(http://sports.qq.com/a/20151228/036779.htm);3)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28-29。

表3 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

数据来源:黄海燕,第九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主题报告。

表4 2006-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业从业人员数

数据来源: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48(4):28-29。

1.4 区域发展实现协同

我国经济发展呈东部发达,中西部较为落后的总体格局。体育产业的发展受经济发展影响和制约,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等区域市场化程度高且体育产业规模大,中西部内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较缓慢,产业特色不明显。此外,还存在以城镇发展为主,农村发展为辅的“二元结构”和以省会城市发展为主,其他城市次之的态势。随着体育产业的逐渐发展与壮大,不同经济带之间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区域发展失衡的流弊逐步革除,协同发展路径开始显现,趋势日渐清晰。2006-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确立和命名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有8个分布在东部地区,6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表5);在认定的12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中,东部地区有9家,中西部地区有3家(表6)。在体育服务业方面,截至201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的不同机构也在全国各个区域都有分布(表7)。中西部地区正以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突出的资源优势逐步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表5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国分布情况(截至2015年底)[3]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汇编,表6同。

表6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在全国分布情况(截至2015年底)[3]

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供给的内在困境

2.1 体育产业供给“量”尚存不足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每年发展速度快于同期国内经济发展,但是,体育产业发展仍存在量的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以服务业为主,而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服务业所占比例还相对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以马拉松赛事为例,据统计,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134场,较2014年增加83场,增幅超过160%,而150万参赛人次也涵盖了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跑爱好者[12]。比赛数量的增加依然不能满足我国马拉松比赛的实际需要。相比人口不到3亿的美国,每年举办2 000多场马拉松比赛。我国人口近14亿,平均每年马拉松比赛只有100多场。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是比赛场次的数量美国是我国的15倍。在体育产业供给量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表7 我国体育服务业不同区域机构分布情况[14]

资料来源:刘娜,姜同仁.中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约束与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1):19-26。

2.2 体育产业供给质量总体不高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在供给的质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简单的加工制造上,在产品的研发设计方面还缺乏创新意识,在科技含量方面也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我国冰雪产业为例,我国雪场、冰场器材设备主要采用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次产品,仅日本滑雪装备品牌就占到我国市场的50%以上份额。而在体育竞赛表演业方面,作为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最高联赛,中超联赛在2016年其价值增幅大约2.7亿英镑,位居全球第一,涨幅达到81%。巨大的投入吸引了大批世界级的外援和教练加入中超联赛,但是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还有待提高。每年NBA中国赛以及国外高水平的足球商业比赛来华都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反观国内联赛,上座率整体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根据2016年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2015-2016赛季中超联赛上座率排在世界第6位,影响上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比赛的质量不够高。

2.3 体育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

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是我国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主题。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各重点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障碍。

2.3.1 劳动力比例不均衡

2006-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66倍。当前,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从事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比较低。我国体育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中,2/3以上是从事体育用品制造业,从事体育服务业的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2007-2011年,美国体育行业就业人口稳定在320万人左右,约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2.5%,而中国约在0.4%[25]。特别是美国在2013年直接从事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人数就达到130万人,2015年达到150万人。2011年,欧盟体育产业的就业人口达到446万人,占欧盟就业总人口的2.12%。在体育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3.2 土地使用不科学

截至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7 m2,相比2013年的1.46 m2,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我国的人均场地面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尚不足美国几年前相应数值的1/10,不足日本的1/12。我国很大一部分体育场地属于教育系统,中小学占比最大(表8)。由于涉及安全和管理等因素,很多中小学运动场不对外开放,真正对社会大众开放的体育场地面积极为有限。同时,一些位于主城区的体育场馆还面临着布局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在场馆改造和升级方面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而在郊区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则面临着使用率过低等问题。

2.3.3 资本引入欠多元

经济学家哈罗德和多马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样,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的投入也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以中超联赛为例,虽然当前各个俱乐部队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在投入上与欧洲五大联赛的投入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在人才资本的储备上,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在体育赛事的运营和管理上,主要被国外公司如IMG等国外公司所垄断。在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体育服务业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和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其国有和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比重高达68.4%和51.8%[7]。

表8 我国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情况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http://www.cnenbd.com/Article/news_qyyw/Article_24780.html)。

2.3.4 创新发展缺动力

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中对要素的投入不足,导致体育产品的原创力不足,使体育产品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与探索。原创力不足和创新意识的缺乏,使我国体育产品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消费认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产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体育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供需矛盾。以滑雪装备为例,当前,国内市场滑雪装备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国内滑雪装备在供给上还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导致人们参与冰雪运动需要购买高额的进口装备(表9)。

表9 中国滑雪市场国内外品牌占比

数据来源:崔玲.冬奥冰雪奇缘[J].中国企业家,2015,17:78-82。

2.4 体育产业供给体系不健全

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品、供应链、服务、保障等领域存在着供给不足、衔接不够等问题。产品生产出来后,销路及后期的服务和保障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以全国马拉松赛事为例,在举办场次逐年递增的同时,频繁暴露出赛事组织混乱、服务和保障不力等问题,如2016年在安徽举行的“黄山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挑战赛”,由于主办方没有将突发因素考虑在内以及竞赛组织和管理存在较大缺陷,致使一场挑战赛演变成“荒野求生”;由乐视体育主办的“鸟巢ICC冠军杯”,虽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天气导致场地不能满足比赛需求等原因而取消比赛,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主办方没有制定完善的赛事服务保障体系,以致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备方案,导致在比赛即将开始的前几个小时宣布取消比赛。

3 基于供给侧改革对体育产业的治理措施

3.1 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育产业体制改革和创新将会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释放体育产业发展活力。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前体育产业发展形势,补齐制度短板,加快实施体育产业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破除体育产业发展壁垒。要实施制度创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1)加快实施政府职能创新。政府部门要避免过分陷入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微观事物中,其主要职责是在宏观上指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同时创造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2)实施政府组织管理创新。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部门要结合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发展部门,增加专业体育产业人才管理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做到“一创、二合、三化”,即全面提高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融合和并购整合发展资源,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

3.2 提高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

追求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结构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目标,保证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才是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9]。提高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要抓住问题补足短板,精准扶贫才能扩大有效供给。例如,在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要抓紧实施淘汰过剩产品,企业要积极降低库存风险。在质量上,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水平,统一建立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对体育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淘汰品质过低的体育产品,使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同时,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并加大科研投入,紧紧抓住人们的消费需要进行产品研发和制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体育竞赛业方面,要结合供给侧改革中的“去杠杆”以及市场需求,提高竞技比赛的观赏性,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竞技比赛的观赏需求。同时,要优化体育产业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此外,加快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补齐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短板:1)各地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设体育产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以高校为主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2)各类体育公司可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加强对其员工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继续学习深造;3)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人才的引进,利用政策或其他渠道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4)重视对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源的开发,要鼓励和促进他们积极从事体育产业及其相关工作,充分挖掘和开发他们的潜力;5)加强体育产业创业孵化建设,积极鼓励实施以体育产业为主的创业发展,探索体育产业人才创业途径,拓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发展渠道。

3.3 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国务院《意见》的发布,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促进本地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体育总局在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省(市)体育局制定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的体育消费。同时,要降低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因此,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鼓励技术创新,优化存量和产能结构;2)做好体育领域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以企业为龙头,带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还要转变以体育用品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服务业和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展。同时,利用体育服务业和竞赛表演业的辐射效应,带动其他体育产业发展,进而发挥体育产业在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减少产业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新路子。

3.4 实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复合产业在发展中还涉及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降成本和补短板为契机,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体育+”发展战略,促进体育产业与医疗、旅游、交通、教育、文化、科技、保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实施体育与其他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核心地位和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在实施融合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协调,挖掘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以及体育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的作用,进而推动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此外,打好以京津冀、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东南沿海等地区为主,中西部内陆地区为辅发展的“组合拳”,以“一带一路”倡仪、“京津冀一体化”和“健康中国2030”为新的产业发展契机,结合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国家的政策与扶持,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体育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实施不同地域的体育产业特色发展。

4 结语

供给侧改革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还处于缓慢的复苏阶段,人们对体育产业的消费受到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机遇是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体育产业依托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体育产业的供给,缓解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供需错位”矛盾。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体育产业有效供给,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1] 陈晓峰.我国现今体育产业政策分析: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5):7-15.

[2] 范周,周洁.正确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东岳论坛,2016,37(10):5-14.

[3] 孤凤.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整体发展概况[EB/OL].(2016-05-2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6/20/31721317_56255907 8. shtml.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5-05). http: //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5] 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4):28-29.

[6] 焦斌龙. 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7,(5):10-14.

[7] 荆林波.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4): 1-10.

[8] 蓝庆新,姜峰.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17,(2):17-23.

[9] 李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 2016,50(2):54-55.

[10] 李格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4):47-50.

[11] 李铄.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J]. 统计与决策,2017,(8):121-125.

[12] 李旭.2015年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数量增幅超160%[EB/OL]. (2016-01-09).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6-01/09/ c_128 611516.htm.

[13] 林德韧,岳东兴.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13574亿元[EB/OL].(2015-12-28).http://sports.qq.com/a/20151228/03677 9. htm.

[14] 刘娜,姜同仁.中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约束与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1):19-26.

[15] 刘涛,刘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1):78-80.

[16] 卢进勇,宋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走出去”战略新思考[J].国际贸易, 2017,(2):21-25.

[17] 马晓河,郭丽岩,付保宗,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J].宏观经济研究,2017,(3):3-15.

[18] 毛中根, 杨丽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J]. 财经科学, 2017,(1):72-82.

[19] 齐骥.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与行动逻辑研究[J].东岳论坛,2016,37(10):15-21.

[20] 沈一岚,雷原. 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J]. 当代经济科学, 2017, 39(2):31-35.

[21] 孙海光.2015体育产业将增值4000亿2025年目标值超7万亿[EB/ OL]. (2015-12-09).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others/2015-12 -09/doc-ifxmihae9318678.shtml.

[22] 孙素玲,臧云辉.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00-504.

[23] 王思语,林桂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服务业发展思考[J].国际贸易, 2017,(3):15-21.

[24] 吴栎阳.金融支持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分析[J].金融经济,2016,16(40):97-99.

[25] 易剑东.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7):6-8.

[26] 张永韬.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挑战与转型[J].体育与科学,2015,36(5):22-27.

Supply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upply-Side Reform”

HUANG Dao-ming1,ZHOU Min1,CHEN Cong-kan1,TAN Hong2

1.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upply side reforms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cale, structure, employe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that our country sports industry to supply the lack of "quantity", "quality" in general is not high, unreasonable structure, imperfect system of inner pligh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supply side reforms:the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onvergenc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sports industry fac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disloc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and continuous power.

G80-05

2017-01-06;

2018-0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TY002)。

黄道名,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与管理,E-mail:huangdaoming@swufe.edu.cn。

陈丛刊,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治理, E-mail: chenck@swufe.edu.cn。

1002-9826(2018)02-0015-06

10.16470/j.csst.201802002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供给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四川祭出农业供给侧“优、绿、特、强、新”五字诀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