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4-25 02:08孙晓榆沈阳市铁西区精神卫生中心辽宁沈阳110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肌电脑电汉密尔顿

孙晓榆 沈阳市铁西区精神卫生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41)

焦虑症是常见多发情绪障碍疾病,以反复发作以及广泛持久焦虑为主要表现。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是通过采取脑电生物反馈仪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活动进行监测,并将其转化成为有效信号反馈至患者而采取调控措施的一种治疗方式[1]。本研究分析了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98例焦虑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脑电生物反馈组。脑电生物反馈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53.25±2.72)岁。发病时间1~23年,平均(11.02±0.21)年。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平均(53.93±2.45)岁。发病时间1~23年,平均(11.13±0.6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焦虑药物和心理疏导,脑电生物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嘱咐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双臂置于体侧,自然松开双腿。采用脑电生物反馈仪,用电子仪器对神经-肌肉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进行监测,并将信号转为听觉、视觉信号转给患者,指导患者根据反馈信号进行调控,直至可改变患者原来固有脑电变化规律为止。2d1次,治疗20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焦虑症控制效果;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

显效:症状消失,焦虑情绪消失,肌电恢复正常;有效:焦虑症状缓解50%以上,各项评分降低50%以上,肌电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焦虑症控制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作计量、计数数据录入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焦虑症控制效果相比较

脑电生物反馈组焦虑症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焦虑症控制效果相比较

2.2 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脑电生物反馈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相比较(±s)

表2.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相比较(±s)

注:每组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焦虑自评分 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脑电生物反馈组 49 干预前 72.55±2.21 18.35±5.24干预后 31.31±0.52#* 6.71±0.72#*对照组 49 干预前 72.02±2.45 18.41±5.15干预后 54.54±2.69# 12.24±0.65#

2.3 两组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相比较

脑电生物反馈组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相比较(±s)

表3.两组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焦虑症缓解时间(d)肌电恢复正常时间(d)对照组 49 8.49±2.77 12.40±3.57脑电生物反馈组 49 6.51±1.41 10.51±2.61 t 8.292 9.454 P 0.000 0.000

3.讨论

焦虑症是现代社会常见多发病,其发生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精神状态紧张相关。常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效果有限[3,4]。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为通过简单训练减轻肌肉紧张度和精神紧张,促使患者获得其脑电和肌电变化信息,治疗师根据反馈信息指导患者进行调控。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过程不采取强制方式,而是根据训练难度循序渐进进行治疗,促使患者不断学习和重复练习,直至形成一种自动行为[5,6]。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焦虑药物和心理疏导,脑电生物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结果显示,脑电生物反馈组焦虑症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脑电生物反馈组焦虑症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脑电生物反馈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焦虑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症状,加速肌电恢复正常,减轻患者焦虑症状。

[1]郭隆润,钟华,廖梅蓉,等.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惧症观察[J].江西医药,2016,51(4):371-373.

[2]Goes, F.S., McCusker, M.G., Bienvenu, O.J, et al.Co-morbid anxiety disorders in bipolar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on: Familial aggrega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orbid panic disorder, social phobia, specific phobia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2,42(7):1449-1459.

[3]李陈成,陈旺,王莉,等.帕罗西汀与尼莫地平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1):1045-1049.

[4]李荔,王玉凤.神经生物反馈治疗在精神神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83-586.

[5]任灵敏,张赟,和慧丽,等.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667-670.

[6]Jonathan Del-Monte, Stephane Raffard, Robin N.Salesse, et al.Nonverbal expressive behaviour in schizophrenia and social phobia[J].Psychiatry research,2014,210(1):29-35.

猜你喜欢
肌电脑电汉密尔顿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为称呼上诉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Bagging RCSP脑电特征提取算法
脑电逆问题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