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2018-04-25 02:08温学慧李卫星于宝龙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误诊率符合率节段

温学慧 李卫星 于宝龙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清晰观察到患者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可靠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后期治疗顺利实施,但该诊断技术具有创伤性,且诊断费用较高,无法满足患者需求[1]。近年来,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但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尚存在争议[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CTA在冠心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43~79岁,平均(60.52±6.13)岁;合并症类型:糖尿病36例,高血压32例,高血脂2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AG检查,间隔4周后再行CTA检查。CAG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患者取仰卧位,术区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侵润麻醉,运用Seldinger法于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生产厂家: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批准文号:J20100029),第一时相注射60mL纯对比剂,第二时相注射30mL对比剂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比例为3:2,第三时相注射4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mL/s)。CTA检查: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机,患者行仰卧位,对比剂使用情况与上述相同,扫描参数:管电流500mA,管电压120kV,视野:20cm×25cm,层厚:0.75mm,初始扫描患者需憋气8s,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

1.3 评价指标

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分段标准[3],冠状动脉的有效节段数为15个,以CAG作为“金标准”,评估CTA与CAG有效节段相符数及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诊断符合率=(a+d)/(a+b+c+d)×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A与CAG各节段相符数

参与本研究的96例患者诊断CAG有效节段数为1056段,CTA与CAG诊断结果相符的有1015段,占比96.12%,诊断结果不相符的有41段,占比3.88%,见表1。

表1.CTA与CAG诊断结果情况相符对比(n,%)

2.2 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

以CAG检查结果为依据,CTA诊断敏感性为96.32%(838/870),特异性为95.16%(177/186),诊断符合率为96.12%(1015/1056),漏诊率为3.68%(32/870),误诊率为4.84%(9/186),见表2。

表2.CTA诊断冠心病的结果(n,%)

3.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国内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地域性差异,北方患病率较高[4]。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形成血栓、局部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等原因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等,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发病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干预可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5]。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CAG为金标准,对比CTA诊断结果,发现其诊断灵敏性为96.32%,特异性为95.16%,诊断符合率为96.12%,虽然存在3.68%的漏诊率与4.84%的误诊率,但CTA诊断技术可操作性较强,诊断耗时较短,易于被患者接受,检查效率高,大大降低了患者因诊断时间过长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临床研究发现,与有创性CAG诊断技术相比,CTA更适用于年龄较大、耐受能力不足、免疫力较差的患者,其应用价值更为突出,无需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生理创伤。该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态、管壁厚度等情况可直观显现,对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6]。除此之外,还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预后情况,如观察患者用药、心脏搭桥或植入支架手术后血管改善情况,便于开展下一步治疗工作,促进心功能的改善与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研究中,CTA有效节段存在58段血管节段与CAG不相符,导致该情况的原因可能与钙化斑块出现高密度伪影、对比剂未完全渗入、心率>90次/min等有关,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尽量避免此类因素的干扰。同时研究学者还发现,CTA诊断技术比CAG更具有经济性,且低剂量的CTA的辐射剂量较低,有利于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CTA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与特异性较高,可作为早期冠心病诊断的有效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李志刚,伍小六,胡宴宾.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60-162,165.

[2]孙红.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0):1009-1011.

[3]J.V.(Ian) Nixon.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诊治手册(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56-257.

[4]郑立文,刘晨.320排CT冠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价值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109-6110.

[5]刘思宏,刘孝臣,吴平,等.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351-1353.

[6]周钏,李天然,杨平生.多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0):3449-3451.

猜你喜欢
误诊率符合率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