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探析

2018-04-25 12:29,,,
地下水 2018年2期
关键词:石臼溧水供水量

, ,,,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 南京 210008;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 淮安 2230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南京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并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明确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

为了更有利的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南京市政府、溧水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南京市溧水区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初步建立了“河长制”管理模式[3],孔凡斌等人[4-6]针对河长制展开了研究,但往往仅局限于水环境、水生态领域河长制工作机制的推广和落实,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少之又少。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7],文中提出“推行河长制主要基本原则包括: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主要任务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

溧水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南部,是皖江城市带进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门户。沈欣媛等人的研究表明溧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8-9]。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沈乐[10]等人于2013-2014年期间对溧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河湖水资源合理开发,为推行河长制提供技术支撑,有必要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目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1 溧水区概况

溧水区地理位置在北纬31°23′-31°48′,东经118°50′-119°14′之间,隶属宁、镇、扬丘陵山区,东邻溧阳,南界高淳,西南与安徽省当涂县毗邻,西北与江宁交界,东北与句容接壤。溧水区境南北最大宽度45.7 km,东西最大长度37.9 km,总面积1 066.94 km2,其中丘陵面积773.5 km2(含岗塝地),占总面积的72.5%。

1.1 自然特征

溧水区气候属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受季风和环流影响较大,寒暑分布显著,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一年中以东北及东风为多,多年平均风速2.7 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240 h,无霜期约237 d。

溧水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38.2 mm(至2016年),最多的年份即2016年,其降水量达2 161.7 mm,最少年份降水量为544.5 mm。根据《溧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2009)》,溧水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24.6 mm,径流系数0.30,年径流总量4.22×108m3,多年平均蒸发量1 038 mm。地表水年际间水量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全年有3个明显的多雨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的春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秋雨。3个雨期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1.2 河流水系

溧水区主要分属秦淮河流域、石臼湖流域。根据《溧水县水资源公报》,石臼湖、秦淮河客水资源是溧水区水资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淮河流域464.82 km2,石臼湖流域599.39 km2,太湖流域2.73 km2,见图1。秦淮河流域、石臼湖流域分水岭东西向横贯溧水区中部,分水岭将境内河流流势分为南北两向,北水流归秦淮河,南水汇入石臼湖。

(1)溧水河水系:溧水河水系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属秦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汇水面积464.82 km2。其中一干河全长为28.3 km,汇水面积172.98 km2;二干河全长25.60 km,汇水面积227.10 km2;三干河全长11.19 km,汇水面积64.74 km2。

(2)石臼湖水系:石臼湖湖泊面积207.65 km2,属溧水区面积90.4 km2。水系内主河道全长53.57 km,汇水面积599.39 km2。其中,新桥河全长26.28 km,汇水面积204.36 km2;云鹤支河全长11.99 km,汇水面积103.17 km2。此外,在和凤镇龙头水库以南有一片川谷地区,面积16.85 km2,汇水入固城湖,为石臼湖水系中的一个独立支系。天生桥河连接石臼湖与秦淮河,同时具有引水、排洪和通航功能,全长15.3 km。

1.3 水利工程

建国以来,溧水区先后掀起了3次水利建设高潮,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降渍、供水、治污综合治理工程体系,体系主要由河湖(库)堤防、撇洪沟、中小型水库、排涝泵站设施组成:目前全区共建有排涝站91座,总流量119.37 m3/s,受益面积15.81万亩;建有灌溉站265座,总量65.21 m3/s,受益面积33.74万亩;建有排灌站42座,总流量22.2 m3/s,受益面积5.42万亩;兴建水库79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小㈠型水库15座,小㈡型水库58座,总集水面积303.54 km2,总库容1.74×108m3;塘坝共45 159座,总库容1.255×108m3;骨干引排河道6条,总长度共计114.46 km;堤防总长度达299.64 km,其中湖堤25.2 km,河堤104.96 km,撇洪沟堤169.48 km。

2 水资源状况

2.1 本地水资源总量

根据《溧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2009)》,溧水区多年平均产水模数33.2万 m3/km2,多年平均产水系数0.30。受区域降水影响,2016年全区水资源量14.146亿 m3(不包含客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552亿 m3(2000年—2016年)多154.8%。2016年溧水区水资源量详见表1。

表1 溧水区水资源量表

2.2 客水资源量

溧水区境内有石臼湖(属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和秦淮河水系,且与长江沟通,过境水量比较丰富,其中水阳江2016年过境客水量为113亿 m3。

2.3 水资源时空分布

溧水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尚较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的现象。在年内,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3.1%左右,在年际,从1962—2016年间,最丰年降水量为最枯年的3.97倍。遇干旱年份,占全区72.5%的丘陵山区由于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库塘调蓄能力弱,引提水工程不足且运行费用大,缺水较为严重,时常形成旱灾,水厂取水困难,部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得不到保证。白马镇浮山村、石头寨等地势较高的地方联网困难,部分人畜饮水困难。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供水工程和供水量

(1)蓄水工程。溧水区共有6座中型水库,73座小型水库,总计控制集水面积303.54 km2,设计总库容1.74亿 m3,兴利库容0.85亿 m3,设计灌溉面积85.9万亩。中型水库有6座,分别为中山、方便、卧龙、老鸦坝、赭山头和姚家水库。另外,溧水区各类塘坝共计约有4.5万余座,总库容为1.27亿 m3,兴利库容为0.79亿 m3,全县水库及塘坝蓄水工程兴利库容约为1.64亿 m3。溧水区各区水库塘坝情况见表2。

(2)骨干河网供水。溧水区境内共有6条骨干河道,以跨省、市的流域性或跨市、县的区域性骨干河道划分水系,可划分为秦淮河、石臼湖两大水系。

(3)公共自来水厂内河提水。目前溧水区有1座区自来水厂和2座乡镇水厂,全部以地表水为水源,取水地点以水库为主,现状提水能力22.0万 m3/d。溧水区公共自来水厂提水现状见表3。

表2 溧水区各区水库塘坝基本情况 万m3

表3 溧水区公共自来水厂提水情况

(4)地下水提水。溧水区2016年地下水提水10万 m3。

(5)总供水量。2016年溧水区总供水量3.850亿 m3。2016年全区总供水量3.850亿 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849亿 m3,占总供水量的99.98%;地下水源供水量0.001 0亿 m3,占总供水量的0.02%。与2015年比,全区总供水量减少0.052亿 m3,其中减少地表水源供水量0.051亿 m3,减少地下水源供水量0.001亿 m3。

3.2 用水量和用水结构

2016年全区实际用水总量3.850亿 m3,溧水区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其次是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农业用水量(包括林牧渔业用水)为3.146亿 m3(占81.7%),居民生活用水量0.265亿 m3、工业用水量0.228亿 m3(不包括工业重复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0.185亿 m3、城镇公共用水量0.026亿 m3,各类用水量组成见图1。

3.3 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

根据《关于下达2015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的通知》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要求,2020年溧水区用水总量、单位GDP用水量分别控制在4.09亿 m3、70.0 m3/万元。2016年全区实际用水总量3.850亿 m3,在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范围内。根据近五年的区域用水量和逐年GDP值,得出溧水区近五年单位GDP用水量。分析表明:近五年来溧水区单位GDP用水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溧水区用水效率逐年提高,2015年以来其单位GDP用水量介于61.6~68.1 m3/万元之间,已达到2020年控制目标(70.0 m3/万元)。详见表4。

表4 溧水区近五年单位GDP用水量统计表 m3/万元

4 水资源开发潜力

溧水区地处丘陵山区,虽降水量丰富,但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靠区内中小型水库和水塘拦蓄部分水量供生产、生活和农业灌溉使用。在目前的用水结构中,溧水区用水结构显示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最大,占81.7%,较2015年73%的比重有所提高。由于建设资金不足,灌区配套不完善,大多输水渠道并未护砌,现有输水及分水建筑物又长期缺乏有效维护,渠道渗漏,水资源流失较为严重。

由此可见,挖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关键在于农业,要依据“江苏省节水型灌区标准(试行)”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设施和灌溉技术,建设完善渠系回用工程加大回归水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争取空间。

按照国内现有水平并参照省内其它城市,溧水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若达到2020年目标(25%),开发潜力可增加628万 m3/a。

5 结论及建议

(1)溧水区水资源丰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造成年内阶段性缺水。占全县72.5%的丘陵山区由于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又存在库塘调蓄能力低、引提水工程破损老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建议加强区域供用水调控和城市再生水回用,增加水资源开发潜力。

(2)溧水区水资源用水总量和单位GDP用水量现状已达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但现状水平年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占全年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溧水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农业是高耗水产业,溧水区现状节水灌溉面积小,与节水型农业目标距离较大,且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建议加强农业用水效率控制,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3)切实推行河长制工作机制的全面开展,加快制定并落实溧水区河道管理“河长制”考核奖惩及相关管理办法,建议“河长制”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注重水环境、水生态领域,处理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方面亦需重视。以便优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水资源开发潜力。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J].中国水利.2012(7): 1-3.

[2]胡四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解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J].中国水利.2013( 1):10-11.

[3]刘军,程涵.南京市“河长制”管理及存在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6.2(07):86、111.

[4]车小磊,韦凤年,吴卿凤,等.江苏:“河长制”的生命力[J].中国水利.2014(6):14-19.

[5]谢帆,于斌,鲁刚.天津市河道水生态环境“河长制”管理新模式浅析[J].海河水利.2014(8):34-35、59.

[6]孔凡斌, 许正松, 陈胜东,等. 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J].鄱阳湖学刊.2017(3):37-45.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国水利.2016(23):4-5.

[8]沈欣媛,赵敏.基于超效率DEA的江苏省用水效率研究[J].水利经济.2015.33(1):9-13.

[9]张磊,谭炳卿,马向东,等.淮河流域用水效率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3(4):23-28.

[10]沈乐,龚来存.南京市溧水区用水效率控制方案研究[J].人民长江.2016.47(1):31-35.

猜你喜欢
石臼溧水供水量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心手相连克难关,在溧水台胞台企助力抗疫在行动
南京溧水虎头鞋:“四根针”里有文章
惜物即惜福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惜物即惜福
禅意新中式建筑设计初探——以南京溧水2019G15地块示范区为例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神奇的鼠尾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