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县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定及山洪成因和特征分析

2018-04-25 12:29
地下水 2018年2期
关键词:格拉山洪暴雨

(新疆阿克苏水文勘测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1 县域概况

1.1 水文气象

温宿县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北部和西部受天山屏障的阻隔,西风环流带来的水汽部分可翻越帕米尔高原或天山进入本县,属温暖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盛行东南风,多出现沙尘。平原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光照充足、风沙较大,夏热冬寒,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值见表1。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霜冻与冷害、冰雹、干热风、大风与沙尘等。暴雨主要分布在山区沿山一带,而特大暴雨则集中在沿山一带,时间主要分布在 6~8月。据《温宿县农业区划》记载:温宿县沿山一带22年中,出现大雪3次,大雨21次,暴雨21次,大暴雨3次,特大暴雨3次。而山区15年中,出现大雪23次,大雨63次,暴雨21次,大暴雨5次。暴雨是温宿县形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暴雨常常引起山洪,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及水利设施,危害非常大。

1.2 水资源现状

温宿县境内有托木尔峰南部冰川197条(托木尔峰山区山脊南侧海拔4 000~5 000 m附近有一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可达600~800 mm),其东部冰川144条,也大都分布在县境内,其中大型山谷冰川10条,冰川面积1 219.68 km2,储水量1 582.02×108m3,是温宿县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泉。县内有河流众多,其中有三大河流,东部平原有台兰河,西部平原有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其他较大的河流有木扎尔特河、柯柯亚河和喀拉玉尔衮河等,共有河流43条,湖、泉5处,较大自然沟19条。地表年径流总量为96.44×108m3,其中本县产32.788 4×108m3,外地来水63.665 3×108m3。根据《温宿县水土保持规划》,地表水资源详见表2。

2 温宿县山洪防治区划定及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山洪给温宿县造成巨大的灾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温宿县各族人民最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加强山洪防御措施,细化防洪具体工作,将温宿县划分为恰格拉克防治区、协合拉防治区、博孜墩防治区和温宿县城防治区四大区域进行防治管理。

2.1 恰格拉克防治区

恰格拉克防治区位于托什干河北岸,温宿县城西北方向。距温宿县城29 km。该防治区包括红星干渠、恰格拉克干渠以及阿热勒镇的一大队、二、三、十五大队的部分、恰格拉克乡及恰格拉克乡一大队、二大队。恰格拉克防治区仅1998年—2000年就发生了四次洪灾,见表3。

表1 温宿县气候特征值表

表2 温宿县地表水资源量 108 m3

2.2 协合拉防治区

协合拉防治区位于温宿县城西北方向。该防治区是温宿县防治山洪灾害的重点区域,该防治区包括萨瓦甫齐牧场、吐木秀克镇、革命大渠上段。协合拉片是温宿县防治山洪灾害的重点区域。该区从1998年到2000年共发生9次洪灾。详见表4。

2.3 博孜墩防治区

博孜墩防治区位于温宿县城东北部。该防治区主要包括博孜墩乡的1个村和博孜墩牧场的三个村。博孜墩牧场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前山区,平均海拔2 500 km。在博孜墩牧场境内,辖4个牧业队,72个牧点,场部驻尤喀克买里村,距温宿县城直线距离61 km。据统计1970年至1984年15年间共冲毁耕地3 900亩,房屋254间,树木914株,为防洪投工85 400工日,拖拉机238台班,木料12 869根。1999年7月18日发生一次大洪灾,造成共青团农场引水枢纽进水闸、退水闸、两侧护墙及挡水坝近200 m被洪水冲毁,冲毁三脚架1 000个、农田380亩、羊圈1个、机耕道3 km、排渠3 km、引水渠4 km。淹没农田800亩,塔克拉克牧场447人受灾,累计经济损失高达294万元。

表3 恰格拉克防治区受灾情况统计表

表4 协合拉防治区灾害情况(1998—2000年)

2.4 温宿县城防治区

温宿县城防治区包括温宿镇、温宿县城。温宿镇位于县境南端偏西。东、北两面是坎坡高崖,西南与托乎拉乡毗邻。辖6个村委会,19个村民小组,中共温宿县委员会、县人大常委、县人民政府、政协委员会均驻镇内,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温宿县城有记录的重大洪水这灾害如下:1951年6月18日,全县遭暴雨洪灾,受灾户1 632,倒塌房屋30间。1960年5月23日,温宿镇遭遇暴雨冰雹袭击,倒塌房屋40多间。1965年5月28日至6月1日,暴雨造成洪灾,洪水冲入城内,水深达1—1.5米,冲毁房屋80间.1971年7月4—7日,连降大雨,日最大降水28.7 mm,冲毁道路、36桥梁处。1982年3月23日—30日,全县遭暴雨袭击,特重灾民62人,重灾民645人。1988年7月23日下午,降暴雨,持续1.5 h,山洪爆发,损失惨重。1995年,山洪爆发,冲淹房屋63户,倒塌31户。1996年,冲淹房屋108户,倒塌66户,淹没道路10.2 km。1997年,冲淹房屋84户,倒塌36户。1998年,冲淹房屋33户,倒塌21户。2000年,冲淹房屋36户,倒塌28户。

3 山洪灾害成因及特征

3.1 山洪成因分析

温宿县南部高山和中部中山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境内沟壑纵横,地质环境复杂,变化强烈,对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组合汇流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河道的泄洪能力萎缩也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此外,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并且在河道中大量种植树木,致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根据洪水发生情况的不同,温宿县的洪水灾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融雪型洪水、暴雨型洪水和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流域的洪水发生原因也各有不同。

3.2 暴雨山洪特征

(1)暴雨山洪季节性强。温宿县的主汛期是5—9月,也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多年的实际情况看山洪灾害都集中在这5个月,每次山洪灾害都给温宿县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暴雨山洪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来势凶猛,成灾速度快。温宿县部分乡镇地处山谷河道之中,因山高坡陡,山沟较多,如遇上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山洪汇流快,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无数条山沟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汇入棋盘河,往往几个小时便导致河道水位暴涨,造成山洪灾害。

(3)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温宿县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4)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温宿县的水利、交通、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修复难度较大。

4 结语

温宿县地理环境和气候特殊,常年气候干燥,降水历时短,降水强度不大,但经常遭受暴雨山洪的危害,山洪灾害的主要形式为暴雨型山洪和融雪型山洪,局部有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县城现有渠道和建筑物被暴雨山洪所带的泥沙经常淤满,大量泥沙随洪水溢到县城主要街道上,城市形象遭到严重损害,间接损失惨重,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温宿县对山洪防治非常重视,采取了修建防洪坝、卸洪渠、植树造林等工程性措施和建设预测预报自动监测系统和应急抢险预案等非工程性措施,大力进行防洪工程的建设,但受地方经济制约、防洪战线相对较长等原因,使防洪工程的建设具有标准低,使用周期短,抗洪能力差等特点,远期还需加大对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

[1]程龙仓. 蓝田山洪地质灾害调查与对策. 陕西水利.2012.(3):151-152.

[2]新疆阿克苏水文勘测局,北京七兆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R].2016.6.

[3]王凯. 伊吾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地下水.2017.(6):186-187.

猜你喜欢
格拉山洪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当暴雨突临
优雅地表达
善良带来的好运
意外的好运
暴雨袭击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