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8-04-25 05:50吴帮壮
价值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吴帮壮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桥梁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其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路径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the number of bridge projects in 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pan continuous bridge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cases,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span continuous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bridge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关键词: 桥梁施工;大跨径;连续桥梁;技术应用

Key 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large-span;continuous bridge;techn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135-03

0 引言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完成整体施工项目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将控制对象锁定在桥梁施工项目本身,优化施工管理和进度管理,按照标准化流程和计划要求完成悬臂施工的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项目,从根本上减少徐变变形等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推动桥梁施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案例

本文以某特大桥梁为例,该桥梁属于单线铁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项目,全长约为3700m,主跨采取的是68m+120m+120m+68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桥梁施工技术,是当地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该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温度较为适中,全年的主风向是北风,该桥梁施工地点在平原上端,河床宽度在400m到700m之间,年径流量约为每秒1800m3,因此,也将其作为防洪大堤。

该桥梁本身是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的箱梁结构,整个中跨中部约为26m,梁高在5m左右,见图1。

另外,整个桥梁的预应力体系是按照横向、竖向两个方向设计的,整体结构更加系统。一方面,纵向的钢束要利用高强度钢绞线12-7?准5,且其自身的Ryj=1860MPa,整体结构是千斤顶张拉,外部金属波纹管外径约为97mm,整个桥梁设计体系中,顶板束约为198,腹板束约为76,底板束约为118,其中,束的长度最长能达到118m,最短仅为12m。另一方面,横向的钢束是3-7?准5钢绞线,整体采用的是扁型金属波纹管,内部宽度为60mm,高度达到19mm,整体张拉结构采取的是扁型锚具,利用有效段进行固定。需要指出的是,该桥梁采用的是Q235钢结构。

除此之外,在桥梁工程项目开始前,相关技术人员对高程进行了集中控制和管理,不仅进行了测点的布置,也对观测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

①测点布置,对各个施工阶段完成的梁端进行标高,能得出施工线形结构,结合浇筑前后对竖向挠度予以分析,布置了三个高程观测点,埋设的是?渍18的钢筋,测点大约能在混凝土表面高出5mm的位置,具体情况见图2。

②按照挂篮前移、阶段性混凝土浇筑、张拉预应力的顺序进行观测,连续48h有效记录相关数据,从而判定具体情况,对整个结构以及中跨合拢予以分析,有效测定了相应的处理机制。另外,悬臂梁高程和设计高程误差要控制在15mm以内,合拢段两悬臂端相对高差要控制在合拢段长的1/100以内,而顶面高程差要在-10mm到10mm之间[1]。

2 橋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路径

结合本文的案例实际情况,对具体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系统化分析,按照基础步骤落实相应操作,完成整体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项目。

2.1 地基处理技术

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操作过程中,地基处理工作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环节,相关施工部门要先对施工地区的地基予以系统化调研和分析,结合该地区的地理条件、地质参数以及具体位置,保证施工地带能满足施工要求,践行系统化的平滑处理工作。并且,相关人员要有效清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杂物,完善施工流程。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项目中,相关人员要提前对施工支架的稳定性予以测定和分析,并且集中增加施工区域的承载力,也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案例中,施工部门将处理监测项目落实在了1/2最大悬臂和合拢段施工地基的截面位置处,对稳定性和施工体系的应力分布结构展开了系统化的分析和校对。

2.2 模板支设技术

为了全面维护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效果,模板支设能有效维护混凝土施工和浇筑过程的基本质量,确保施工流程和施工水平都能满足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模板支设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技术流程进行统筹分析和处理:

①模板铺设结合桥梁中性线进行。

②模板铺设要和桥梁边线保持90°垂直,且确保接线模板的高度不会出现偏差,进行有效校对后完成支架的固定工作,误差要控制在±0.05mm范围内。

③要对模板的平整度进行分析,保证光滑效果,避免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过程出现裂缝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质量。

在实际工作应用过程中,要对技术体系和运维机制予以监督,整合管理效果的同时,保证模板操作过程中的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弹性模量预计容重等参数都能满足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运行效率。

2.3 钢筋工程技术

为了提高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效果,有效的钢筋工程技术流程非常关键,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践行统筹性管理策略,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相关技术操纵,尤其在钢筋使用量增多的情况下,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统筹性分析。

2.3.1 材料管理

采购人员在采购钢筋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标准化流程,并且按照抽样调查的工作要求对钢筋质量进行分析,集中开展验收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部门和现场监督人员也要对钢筋进行二次验收。尤其是在钢筋弯曲成型处理工作前,要对其进行调直和除锈操作,确保材料应用的有效性和基本质量。另外,材料管理部门要按照设计对钢筋材料予以摆放,并且在摆放后对钢筋进行集中清点和检查。尤其是受力的主要钢筋,要在摆放时错开位置,避免荷载受损。而在使用过程中,则要结合标准化流程展开捆扎处理,按照要求和具体设计图纸处理钢筋。

2.3.2 钢筋应力测试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钢筋工程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和实效性,要按照工序进行有效的应力控制和跟踪测定。

①钢筋弦元件的初始数值设定工作,在元件埋设后,就要进行混凝土泵送操作,要对非混凝土应力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钢弦零漂和温度漂移,前者是3个月在3Hz到5Hz之间,后者要保证温度为10℃时能控制在3Hz到4Hz之间。排除不良因素才能对初始应力数值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且读取相关数值。

②应变滞后性测定,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需求,要对钢筋的预应力参数予以测定,若是测试的截面和张拉位置之间距离在100m以上,则其应变滞后性会在6个小时左右,只有保证相应参数设计的完整性,才能有效提高设计效果[2]。

除此之外,相关施工监督管理人员也要对预应力混凝土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结合《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施工项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C5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要在35GPa左右,保证取值效果和实际应用水平更加贴合实际,减少误差对实际施工项目产生的影响。

2.4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体系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施工项目浇筑工作开始前对模板和支架等进行严格检查,尤其要注意混凝土收缩问题。混凝土构件本身就会出现随时间缓慢形变的问题,因此,要对徐变混凝土构件进行瞬时弹性形变测定,扣除温度应变和收缩应变,得出相应的数值参数,且在时刻t时你能实现分解,表示为:?着(t)=?着i(?子)+?着c(t)+?着s(t)+?着T(t)。要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参数和应用结构,就要对具体养护时间和应力参数进行统计以及分析,有效判定徐变函数的范围后,完善混凝土浇筑工作。

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在现场对混凝土性能进行管理和综合校对,保证检查结果符合设计预期,只有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才能提高浇筑工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实际施工项目中,为了有效避免施工过程存在的支架沉降问题,要着重分析混凝土裂缝,保证施工工序和质量参数的有效性,也为后续养护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技术项目结束后,技术人员要保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开展相应的养护工作,提高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的系统化程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案例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并不采用洒水保养的方式,会出现水凝集在桥梁结构表面的问题,因此,主要是采取内养护措施,或者是借助铺设一部分湿润的材料对整个桥体进行集中的维护和管理。

2.5 预应力筋张拉技术

在预应力筋张拉技术操作开始前,要对桥梁施工项目的成桥状态和实际设计结构进行分析,有效判定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力状态管理效果的同时,集中调控预应力筋的应力控制水平,完善监督体系的实效性,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项目有序开展,且整体质量符合预期。

①结构自重情况下的应力参数,要保证应力和设计数值相差在5%以内。

②结构施工荷载的应力要和设计数值相差在5%以内。

③结构的预加力,要对张拉力和伸长量进行控制,且伸长量要在±6%的范围内,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项目的处理效果和应用水平。

④温度应力要和大体积基础、墩柱结构参数等进行合理化对比分析。

⑤基础变位参数、风荷载参数、雪荷载参数等应力变化都要被设计在安全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预應力筋张拉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定数值予以校准操作,确保张拉设备和压力表之间的配套处理效果符合预期。并且,要保证张拉设备使用过程有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提高控制效果和整体校准水平,完善系统实际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预应力筋张拉操作的有效性,要在完成后对同一梁体的钢筋进行标号,避免钢筋数量和操作顺序出错,也为后续检测计量分析提供保障。

2.6 孔道压浆技术

在预应力筋张拉操作结束后,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分析和系统化处理,有效建构完善的操作流程和管理策略,保证压浆操作的及时性,并且,向其中适当掺加膨胀剂,能集中保证孔洞填充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和具体标准,从根本上避免浆体出现泄漏。最后,要集中完成封端操作,检查密封程度后,避免整个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项目存在漏水或者是漏浆的问题[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集中管控,有效建立系统化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管控措施的同时,保证管理重点和管理要求贴合实际,也为施工项目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施工部门要采用最合理的机制完善施工质量,落实施工运维操作效果的同时,确保施工整体规划能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一定程度上推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秀.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2):142-144.

[2]祖小宁.基于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1):46-50.

[3]邢伟夫.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10):109-110.

猜你喜欢
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市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探析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