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2018-04-25 05:50胡顺仁赵红郑大青李双刘伟梁快包明
价值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胡顺仁 赵红 郑大青 李双 刘伟 梁快 包明

摘要: 地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方高校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要性分析出发,以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例,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实践应用和社会效果。

Abstract: Lo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integr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akes the training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integr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has achieved relatively go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ocial effects.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电子信息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integr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ultivating talents;electronic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246-02

0 引言

目前地方高校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上存在两个比较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的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经济下行,新产业尚未成型,需要具备创业精神的高级人才。大学生扩招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两个问题的叠加,使得大学生就业不像过去的“香饽饽”,说明过去的本科生、研究生培養模式已经不大适应这种变化,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2]。近两年以来,国家对于创新创业已经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国家制造业 “工业4.0”和“互联网+”的战略,都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这种新形势对大学生培养,尤其是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亦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地方高校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具有开拓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正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等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科技体制基础”[3]。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近年来,我国在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一个共赢的、可持续的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既定目标,还需要深入研究[4]。在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应当怎样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融入到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影响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因素有很多,如招生过程中的生源,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科学实践过程,论文选题和研究,还有就是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以及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氛围等。

2 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对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还不成熟,尤其是地方高校中有些只有本科,有些有本科和研究生,而地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大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这已成为制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5]。

2.1 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及利益分配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有很明确的关系,即学校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而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如果只是按照过去的学生竞赛采用学校组织管理、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势必会带来学校和教师缺乏积极性,尤其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因为创新创业实践不等同于一般的竞赛和科研,创业成功带来的利益势必使得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如果学校和教师在其中没有对应的利益,必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缺乏积极性,这也导致大多的创业也失败告终。

2.2 创新创业实践时间上的延续性,即本硕一体化必然性

创新创业实践所需的时间不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大学生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还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大学生进入三年级才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专业有较大的认识和接触,这也是仅仅熟悉和掌握的过程,而创新必须要在对某一领域有较好的掌握基础上,即使有点创新,而离创业还很远,尤其是要掌握创业需要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四年大学一晃而过,创新创业大多半途而废。只有实现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加强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这样才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创新创业。

2.3 课程体系的调整

创新创业实践队本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对于创新创业需要的知识没有考虑,尤其是对于创业方面考虑不多。所以,过去的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对这些创新创业学生来说是不大需要的,而需要的有些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又没有。然而,创新创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毕竟是少数,不可能让大多学生的课程体系为少数创新创业而改变,也不大可能为少数几个创新创业者专门设计课程。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势必要正确调整好课程体系,满足双方的需求。

3 应用和实践

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十二五”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重庆市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注重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对电子信息本硕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培养两个方面。

①构建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制”+本科生的“松散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将电子信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相结合,实现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本硕一体的创新学生团队,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专业大赛,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解决了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中本科、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的问题。

②构建“孵化、培育、创业”的金字塔项目培养模式,注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解决了“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过去高校由“理论实践”人才培养延伸至“创新创业”人才培養。通过指导由学生团队形成项目组完成对项目的孵化,对其中技术成熟、创新性强的项目进一步在技术、商业方面进行培育,再进一步对其中技术已经初步完成、商业价值高的项目引入投资资本进入创业阶段。

从2010年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约50多个团队,参加了“中国互联网+”、“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类型的比赛,获得3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2015年,指导的学生团队研制成功“云打印系统”(创业学生即为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一体化培养),获得风险投资资本的青睐,在重庆市创新创业中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重庆日报、新浪网、重庆卫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做了相关报道),并代表重庆理工大学参加“中国互联网+”重庆赛区获得金奖的好成绩,并选送参加教育部在吉林长春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决赛中获得铜奖的好成绩。团队目前在校孵化和培育有近10个学生团队,学生人数达到50余人,其中1个项目已进入和投资基金的洽谈中,形成了电子信息本硕一体化创新创业一条龙培养。

参考文献:

[1]曾祥进,王海晖,赵彤洲,蔡敦波.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思考.考试周刊,2015(49):147-148.

[2]李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教育与职业,2014(06):50-52.

[3]钱小明,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1-24.

[4]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角[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201-203.

[5]李银国,朱方彬,李方伟,吴渝.研究生开放性研究环境营造与协同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9-22.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