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路桥施工常见病害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8-04-25 05:50张文
价值工程 2018年12期

张文

摘要: 本文主要对路桥施工常见病害进行研究,运用资料分析法,文章得出路桥施工常见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路桥服务水平不足、路桥施工危害防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方式与我国大力提倡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最后,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得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mmon diseases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Using the data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i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are the low level of road and bridge service, weak basic support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hazard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large gap between the protection methods of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hazards and the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to arrive at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關键词: 路桥施工;常见病害;解决对策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common disease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U4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225-02

0 引言

现如今,路桥病害事故的相关事件不断出现,其病害对路桥安全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病害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低碳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温拌技术、橡胶沥青技术、再生技术、钢桥面铺装技术、桥梁施工危害防护技术等低碳环保型技术将会在路桥施工和施工危害防护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企业由传统路桥施工到施工危害防护服务型转变。

1 路桥施工常见病害

1.1 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主要体现在纵坡变化、局部沉降及过渡段横坡变化上。而路基设计表上超高值复核。(取1处有超高圆曲线,从超高渐变起点(双侧路拱)到HY点(单侧路拱)的20m桩号上横断面路基各特征点高程值推算),路基设计表内容主要有:平曲线、竖曲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面各点与设计高之差以及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等。从前面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中可以直接得到平曲线、竖曲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的数值。在这些数值表现上,如若体现出不均匀数据,则表现为不均匀沉降。

1.2 过渡段沉降差异产生

如若路桥过渡段差异未设置路桥搭板的相关路桥材料,那么路桥施工将会引起较大危害,给人员及路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过渡段沉降是会引起路桥施工的不良反应,路桥施工病害似乎会藏于路段块状泥岩里,在块状泥岩里要找到其立足点,并将危害处立足于路桥质量建设里。

1.3 路桥施工常见病害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路桥网络建设、路桥交通服务以及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服务不断进行创新及发展,在党及国家的引导下,交通事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路桥施工危害防护与快速发展的路桥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路桥施工危害防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路桥施工常见病害成因方面主要体现在:

第一,路桥服务水平不足。路桥网尤其是普通路桥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路桥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桥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缺少自动化和智能化,路桥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这种服务水平已然无法满足现代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

第二,路桥施工危害防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路桥管理体制不适应路桥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路桥施工危害防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施工危害防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路桥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路桥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第三,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方式与我国大力提倡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除高耗能行业外,建设和交通是重要的耗能领域,也是节能潜力较大的领域。目前,智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在路桥施工危害防护领域的应用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工程实例分析

2.1 四川省路桥过渡段病害

四川省的路段块状泥岩强度较高,填方土体的不能均匀沉降等问题较为突出。四川省路段的施工沟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填方路段,在路线两侧设置施工沟,排除来自边沟的水,以及将水引向桥涵,排出路基范围以外。施工沟的横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用于边沟、截水沟及取土坑出水口的施工沟,由于流量较小,不需特别计算。路段施工中的施工沟坡脚距路堤2.0m,施工沟深度与底宽为0.5m,边坡为1:1。

2.2 重庆市路桥过渡段病害

重庆地形一直在国内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地处山地,许多山脉环绕的时候需要加入新的桥梁技术才能避免危害。对于重庆市的坡道,重庆的路桥施工过渡段主要是由复杂的山脉结构引起的。重庆市的山脉能调动起路桥过渡段的施工障碍。复杂的山区结构使得路桥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危害处于山与路之间。重庆市路桥的施工需要对重庆市的地形进一步考察,才能避免相对应的伤害出现。

2.3 陕西省路桥过渡段病害

陕西省路桥过渡段路多位于黄土地区,这些土地都具备湿陷性的特点,因此,台背路基沉陷等病害很容易出现及发送。陕西省的路桥过渡段极易出现截水沟破损这些危害,截水沟一旦破损,路桥就会引起不良危害的连锁反应,致使整个路面瘫痪。因此,截水沟的设置非常关键,截水沟是必须在路桥过渡段的关键处加上对应的施工质量监督结构,以防纰漏出现。截水沟设在路堑坡顶5m,填方路段可能遇到上方流水的冲刷损害,因此必须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山坡流水,保护路堤。截水沟与坡脚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沟颇坡度1:1.5,沟底宽度和沟的深度均为0.6m,截水沟沟底为平面。路堑上方设置弃土堆。

3 路桥施工常见病害的解决对策

为了加快路桥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路桥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交通部明确提出“以构建施工危害防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施工危害防护科技水平”。在具体措施方面:

3.1 推进路桥智能化施工危害防护与科学决策

首先有四个步骤:尽可能利用地形坡度,使路段按处理流程在构筑物之间能自流,尽量减少提升次数和施工所需扬程;协调好站区平面布置与各单体埋深,以免工程投资增大,施工困难和路段多次提升;注意路段流程和施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提升高度;协调好单体构造设计与各构筑物埋深,便于正常施工,又利检修施工。 根据图纸设计,计算每两个构筑物之间产生的施工危害,然后得出设计的构筑物高程设置,每两个构筑物之间的施工危害都包括两部分:即路桥施工危害和构筑物本身存在的施工危害。其中,路桥施工危害进行计算,构筑物本身存在的施工危害可以在施工手册中查表得到。

大力推进路桥施工危害防护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推广路况快速检测、分析、决策支持成套技术,促进路桥、桥梁、隧道等施工危害防护管理系统的普及与集成应用。完善路桥施工危害防护科学决策制度,研究建立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路桥施工危害防护决策机制,初步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要实施施工危害防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施工危害防护措施,提高路桥施工危害防护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施工危害防护资金使用效率。

3.2 积极推进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管理是需要得到许多人监督认可才有用的,施工质量需建立危害预防机制,及时处理施工危害。施工方还需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施工技术。重点推广沥青路桥再生和温拌、水泥路桥就地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利用等废旧路桥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着力解决路桥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坏、车辙、反射裂缝等常见病害,在施工危害防护施工作业中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路桥施工质量需要引进一些新型技术,包括温拌技术、温拌)橡胶沥青技术、再生技术、环保型融雪剂、钢桥面铺装技术、桥梁施工危害防护技术及桥隧(边坡)监测技术等。橡胶沥青技术可以和温拌技术结合使用,能同时实现废物利用和节能减排。(温拌)橡胶沥青技术在沥青路桥新建、大修施工危害防护、施工危害防护加铺中均可应用。再生技术包括再生剂销售及技术服务。《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路桥路桥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路桥旧料回收率达100%,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因此,2015年后,路桥再生技术在大修施工危害防护中的应用率将达到90%以上。环保型融雪剂主要用于钢桥面铺装桥梁或其他特大桥梁的冬季防冰抗滑。桥隧(边坡)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特大桥梁及特长隧道,包括监测设计、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报告、桥隧施工危害防护规划等。

3.3 加强施工危害防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大力开展施工危害防护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重点研发推广公路施工危害防护科学决策成套技术、公路和桥梁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全寿命周期施工危害防护设计、路桥快速施工危害防护施工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等,高度重视灌缝、挖补、水泥路桥日常施工危害防护等技术和材料、设备的研发应用,着力提高全国路桥施工危害防护整体技术水平。施工方可采用智能化施工危害防护,包括智能化现场检测、病害诊断、数据处理与分析、施工危害防护方案设计、施工危害防护规划、技术咨询等。

4 结论

随着我国路桥网络的不断成熟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政策导向,在未来几年内,检测、施工危害防护设计和智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因此,路桥施工行业将会围绕病害防治的方向进行发展。为寻求路桥建设的全面化,路桥施工方需积极申请更多的保障技术及施工质量监测技术。在多方面防治的情况下,共同形成较为稳定的路桥施工现状,以保证路桥安全施工的进行,这样的路桥质量安全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少杰,黄龙.论市政路桥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J].江西建材,2016(19).

[2]郭亮.路桥施工常见病害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15(34).

[3]杨燕明.路桥施工中的病害处理简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

[4]庄卫林,刘振宇,蒋劲松.汶川大地震公路橋梁震害分析及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07).

[5]宋立夫.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浅谈[J].科技信息,2009(19).

[6]危凤海,郭建芳,孙国华.注浆法在加固既有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