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建筑

2018-04-25 10:07Lingxing
焦点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光线摄影

Lingxing

飞手简介

张虔希,职业建筑摄影师,从事建筑摄影7年,提供“建筑摄影+建筑视频+航拍”一体化拍摄服务,以商业、公共类项目的拍摄见长,现居上海。

天津大学体育馆

Q:天津大学体育馆游泳馆的照片获得年度大奖,你认为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A:其实这个项目照片有不少,他们最终选择这张照片我认为是其特殊的光线效果。这样的体积光,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面是没有遇到过的,以后可能也很难再遇到。在这样的光线洗礼下,整个建筑空间赋予了超越建筑的情感,如同神话场景,与人的内心建立了联系。

Q:为什么会成为建筑摄影师?

A:我喜欢建筑的安静和线条美,所以成为建筑摄影师,这样可以专注于拍摄自己喜欢的题材。

天津大学体育馆馆内

南京生态岛展览馆

Q:在你看来优秀的建筑摄影作品需要具备什么元素?能否举例说明。

A:作品要有明确的主体,清晰的线条和材质,能够表现建筑的空间特点,体现应有的信息量,符合建筑本身性质和建筑师要求的构图与画面风格。然后,在光线效果、场所、构图、气氛、人物活动等方面有特别的效果就更好。

这次获奖的天津大学新校区体育馆独特的支撑结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就将拍摄重点放在结构和空间、使用者、光线的关系和互动上面。为期3天的拍摄都算好了时间,在特定的时间点去到特定的位置拍摄,比如光线从特定角度进入建筑的时刻;上下课时学生活动、进出建筑的场景等。

其次是迪士尼明日世界的拍摄,项目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一块游乐区域,算是比较特殊的项目,不仅画面需要艳丽、吸引人,也特别要求拍摄一些游客游玩的场景。相比以前,建筑摄影会保持克制严肃,近几年伴随建筑行业的诉求变化也产生了新的拍摄需求,比如对建筑使用中状态的捕捉、仰视角度的穿插应用等等,所以我也会为这些新出现的需求做出对应的拍摄优化和技术提升。

Q: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无人机?它对于建筑摄影的意义是什么?

A:从2015年“悟”Inspire 1上市后就开始使用了,它可以大范围扩展拍摄机会,实现地面拍摄不了的角度。我提出了“5+”的拍摄概念,有了无人机之后,离地面5米之上均为可能的拍摄机位,大幅度提升构图的可能性,做到地面到空中无缝衔接,涵盖整体到局部的各种构图角度,真正把无人机的能力与地面拍摄无缝结合。实际提供的照片中,你可能无法分辨照片是相机还是无人机拍摄的,有的只是合适的建筑表现角度。

Q:使用无人机拍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A:没有太特别的,安全第一,我一直很小心,关注环境情况,没有炸过机。在广州天环广场的拍摄算是我职业生涯里面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处市中心,信号干扰非常强,航拍难度很大,容易掉信号。虽然论体量它不算很大,但是出入口就有二十来个,空中花园、廊桥、下沉广场应有尽有,地下层的平面也很复杂,因此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熟悉项目、做拍摄计划,战胜高温、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花了一周时间拍摄照片和视频,出片数量很多,最后呈现的效果广受好评。

Q:对于普通航拍爱好者,建筑题材的拍摄有什么“套路”?

A:线条一定要规整,构图要大气,一般建议晴天明暗光线好的时候拍。

Q:你如何处理天气和建筑的关系?

A:建筑和室内不同,全靠自然光照明,而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下,呈现的效果有很大不同。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研究建筑类型一外墙材料一建筑师审美的联系和区别,由此来选择最合适的天气和后期手法来进行拍攝。我把气象条件当做是主动选择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到了项目地后被动接受当时的条件。

Q: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A:人作为图面元素使用,根据项目类型和构图需要来决定人的位置和行为。或是纯比例构图功能,以展现建筑的空间尺度关系;或对照片的内容、特性、氛围、功能有辅助效果。这时如果需要提高人在照片里面的地位,那么一定要注意人的类型、衣着、气质、行为是否和项目本身的功能、风格相符。相符的话就是对建筑摄影照片的加分,不符的话就容易陷入“人文怪圈”,脱离建筑的主题。

Q:你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A:建筑摄影师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拍摄需求,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拍摄需求是十分有必要的,包括但不限于审美喜好、构图倾向、项目特点等等,建筑摄影师应该在这个框架下用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呈现最好的作品,有的放矢。

建筑是非常客观强势的存在,有自己的存在逻辑、风格、诉求、特质。建筑摄影师在把实体空间处理为二维平面的时候,应该考虑信息的取舍和转换。比如建筑功能、空间特质、材料、光线运用、细部等等。这些是需要尽量在照片里面提炼并还原的。建筑摄影师应该有自己的拍摄风格,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类型项目的需求。如果用一个固定风格手法拍摄所有项目,忽略项目特质和建筑师的需求,这样与建筑摄影师的存在价值有偏离。

在这些年的拍摄实践中,我也渐渐意识到照片在信息传达上的不足,所以潜心研究基于建筑摄影的建筑视频。视频的后期余地比照片小很多,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建筑的状态。面对一些特定元素,比如光线变化、连续空间变化、场地声音、人物活动等等,视频是更为合适的媒介。继承建筑摄影的构图和表达优势,加上动态的镜头和3、4分钟左右的叙述时间,可以容纳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信息量。因此现在我开始用“摄影+视频”的方式来拍摄,用更大的格局来展现建筑。

(本文部分问答转载自《有方》)

大连恒隆广场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光线摄影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你看不见我”
学生写话
淘气的光线
流动的光线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