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课程设置研究及再思考

2018-04-25 09:57司炳月王茉
关键词:社会需求课程设置

司炳月 王茉

摘 要:从2007年国家设立 MTI专业以来,由于該专业学时短、实践性强,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然而,MTI的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了各行业对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在MTI学科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后,有些学者开始对 MTI课程设置进行反思和探究。基于各大求职网站对于翻译人才标准的需求,对比各高校的MTI课程设置现状,分析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和教师做出有建树的研究。

关键词:MTI;课程设置;翻译教育;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33-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对于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因此,我国借鉴、吸收国外培养翻译人才的有益经验,结合国情,于2007年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I”),以期培养出专业的口笔译人才。由于MTI学时短、实践性强,赢得了众多关注和青睐,已有260所高校设立MTI专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该专业侧重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日后的工作紧密相连。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周期后,MTI课程设置是否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是否满足了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MTI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概念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是整个系统中联系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纽带[2]。通常,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而事实上,课程设置还规定了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同时,课程设置还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其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3]。

(二)关于MTI课程设置的研究情况

自MTI设立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MTI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进行了研究分析,笔者在知网上统计了2007年以来有关MTI课程设置的论文情况。

经过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有关MTI课程设置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从2007年—2010年,是MTI专业的初始阶段,该阶段的论文数量较少,国内学者主要对课程设置本身进行阐述并考察其科学性。如,文军、穆雷[4]对国内八所MTI专业学位点进行调查,分析了MTI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具体专业方向的划分等。该阶段的论文主要是对《MTI指导性培养方案》(简称《方案》的解读)各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及建议。这一阶段尚属于探索时期,为下一阶段提供了早期的指导方向。第二阶段时从2010年—今,MTI度过了“实验期”,论文数量逐渐增多,而且内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方案》的解读,而是逐渐转向“对市场导向下MTI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及对其的反思与建议”。在这一阶段,不少MTI高校初步建立起各自的课程体系,这一阶段的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积极倡导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创建特色课程;二是对市场导向下MTI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对其的反思与建议。如:王晋瑞强调MTI各培养单位应结合当地资源开设特色课程。穆雷、王巍巍[6]对多家公司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并对现行MTI课程进行调查,认为MTI教学应当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杨朝军[7]以翻译产业化为导向,对课程设置的构思、导师的遴选、论文写作、基地实习等具体培养方式提出一系列建议。陈压美通过对该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积极倡导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三方共赢[8]。

其实,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研究内容是一脉相承的。笔者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将社会的市场需求纳入研究视野,阐述了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三、调查研究

(一)对翻译职业的现状调查

为了探求目前对于翻译市场的社会需求情况,笔者在智联招聘网站上选取了5条具有代表性的招聘信息[9],并总结出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特点如下。

1.市场需求多以非文学翻译为主。绝大多数翻译公司要求翻译的文本类型为非文学翻译,而且翻译的内容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比如,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大连地区对于日语韩语翻译的需求比较大。而黑龙江省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俄罗斯,因此,俄语翻译在黑龙江省明显占优势。而北京为全国文化中心,因此对影视剧字幕翻译的需求较大。虽然翻译需求各异,但内容基本都为非文学翻译。

2.社会需求:专业+外语。很多翻译公司除了要求翻译能力之外,也要求求职者有其他专长。通过招聘信息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招聘翻译人才时往往需要应聘者还有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如医学、建筑、法律等。译者对一个领域的熟知程度越深,翻译就越精准。此外,随着不少翻译软件的兴起及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应聘者会使用翻译软件。

3.社会需要多语种的翻译人才。通过招聘信息,我们发现其他语种的翻译需求在逐渐上升,各语种翻译招聘百花齐放。从求职网站来看,虽然目前英语翻译职位的数量还是占总体优势,但其他语种翻译的增长趋势已经明显上升,未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翻译人才需要同时具备口、笔译能力。为了突出专业实践性的特点,MTI专业把口、笔译分开设立,使考生们选择擅长的方向报考,很多学校也根据口、笔译的不同特点而进行课程设置,这样就导致很多MTI毕业生的口、笔译能力也有所不同。而事实上,许多应聘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招聘时多数要求能力兼具,如果笔译专业的毕业生口语能力较弱,也很难找到合适工作。

以上是笔者对当前翻译人才市场的现状调查,那么MTI的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呢?下文中,笔者将从高校的课程设置入手,具体探讨MTI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国家设立的标准以及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对高校MTI课程设置的调查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制定、学时、培养方向等方面。下面笔者将从具体院校的课程设置入手,将《方案》中的要求与各院校的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查看各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达到了国家的要求。穆雷曾把MTI院校分为四类:外语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及师范类院校。当然在MTI院校中还包括政法、财经类等院校,笔者将这一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统称为“有学科倾向的院校”。按照这四类院校的特点,随机挑选了四所院校与《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这四所院校分别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与方向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大连外国语大学将其具体化,北京大学在公共必修课程中没有“中国语言文化”的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公共必修课程也将其细化。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大连外国语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与国家标准完全一致。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于2015年分别对MTI课程设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北京大学在课程调整后,其专业必修课程则包括:“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等,,而其原本列在必修课中的“基础笔译”“基础口译”相关课程则改列在选修课中。此外,国家的课程标准还包括方向必修课,中国石油大学的方向专业课将“非文学翻译”细化为“石油经贸翻译”等,具有专业翻译的特点。

国家的选修课分为口、笔译方向。根据表1的信息可以看出大连外国语大学的选修课与国家设定的标准基本上保持一致;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在经过课程改革后,虽然在科目名称上与国家标准有些出入,但课程内容相近并添加了很多新课程;中国石油大学的选修课不仅符合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还极具鲜明的院校专业特色。

国家课程设置中的第三项是实习。大多数MTI院校的学时为2~3年(全日制),其中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一年过后,学生就要开始实习、撰写研究报告。

总之,这四所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符合国家的标准,但除了中国石油大学这样具有学科倾向的院校外,其余的大学多少欠缺特色。而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直在鼓励各院校结合当地区域特点与自身优势创建特色课程。除了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外,根据以上对翻译市场的需求分析,MTI院校项目的课程设置还有其他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MTI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对等。

四、对MTI课程设置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翻译需求的现状调查与高校MTI课程设置的调查情况,笔者发现各院校的MTI课程设置存在着课时短、强度大、实习时间不足等问题;另外很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口、笔译课程设置相对独立,缺少交集;目前的课程设置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对于MTI课程设置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1.适当延长学制。大部分MTI院校的学制为2年,真正的上课时间仅为一年左右,上课和实践时间都是捉襟见肘,大部分课程集中在研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面对众多的课程压力倍增。出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高校无法提供2年以上的学制,可是基于社会需求和翻译学科特点分析,延长学时可能会缓解目前的矛盾情况。

2.“引进来”或“走出去”。“引进来”指邻近地区高校间合作,MTI专业可以“借用”其他高校的教师来讲授不同学科,学生根据未来职业倾向或兴趣选择方向。“走出去”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后根据未来职业倾向或兴趣,选择去往哪所高校学习专业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

3.设置口、笔译交互的课程。MTI专业分为口、笔译专业,两者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交互性薄弱、区分度明显。根据笔者研究调查发现很多单位并不会刻意区分口、笔译的需求,要求应聘的译员同时兼具口、笔译的能力。因此,建议各高校可以适当弱化口、笔译的划分,或者增加交集类的课程设置。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高校应该走出学院派的象牙塔,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MTI注重实践,实习是MTI课程设置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学时不够,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因此,笔者建议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样校企双方可以互惠互利,学生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企业也可以减少培训时间和部分成本。

5.增加二外的课程设置。建议各个高校加强对学生第二外语能力的培养,面对持续升温的多语种翻译需求,掌握二外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

今年是我国设立MTI专业的十周年,在社会逐渐形成一股重要的影响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MTI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符合了国家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仅仅从宏观上提供了指导性培养方案,并赋予了各院校相当大的办学主权[14]。在这一点上,大陆的各院校可以向港台地区学习。香港几所开设翻译硕士专业的大学为了区别自身与其他院校的专业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分别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避免不良竞争,学生可以根据职业发展选择适合院校,对日后就业也更有针对性。总之,MTI作为一门新型的专业,日后要对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各院校一定要尽早完善MTI课程设置,令学生学有所成,社会也能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OL].[2016-10-13].http://baike.so.com/doc/7092136-7315040.html.

[2]文军.论翻译课程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3).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文军,穆雷. 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 外语教学,2009,(4).

[6]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翻译教学,2011,(2).

[7]杨朝军.产业化视阈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2,(1).

[8]陈压美.MTI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16,(5).

[9]智联招聘.翻译职位[OL].[2016-12-16].http://ts.zhaopin.com/jump/index.html?sid=121120123&site;=360so_pz_zbt_zhilianzhaopin1.

[10]大連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翻译专业学位培养方案[OL].[2016-12-16].http://www.dlufl.edu.cn/.

[11]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北京大学2015级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方向培养方案[OL].[2016-12-16].http://mti.sfl.pku.edu.cn/show.php?contentid=516.

[12]北京师范大学MTI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OL].[2016-12-16].http://mti.bnu.edu.cn/kcsz/pyfa/.

[13]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OL].[2016-12-16].https://wenku.baidu.com/view/471444f477232f60dccca126.html.

[14]孔令翠,金黛来.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问题、思考与建议——兼论区域性师范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特色[J].译苑新谭,2011,(3).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课程设置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