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乐收在花生上应用防病增产效果与分析

2018-04-26 01:45赵凤艳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叶斑病荚果样点

赵凤艳

(辽宁省昌图县马仲河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辽宁 昌图 112599)

1 材料及方法

1.1 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5月1日

地点:昌图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土壤为棕壤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为玉米。土壤养分化验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1 试验地土壤成分化验分析结果

1.3 材料及使用方法

供试材料: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绿业元公司生产,主要成分0.01%的芸苔素内酯,250克/升醚菌酯)。

使用方法:在花生团棵期6月25日、荚果膨大期8月5日各喷施一次,共2次,花生团棵期亩喷药液15kg,荚果膨大期用量为亩喷药液30kg。施药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

1.4 示范设计和安排

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1为芸乐收1号,处理2为芸乐收2号,当地常规栽培为对照。对照应用“喷施宝”叶面肥,50%多菌灵防病,其它整地、覆膜播种等栽培管理措施各处理与对照均一致,按当地常规栽培模式进行。

试验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4亩,共计12亩。

1.5 主要田间管理措施

花生品种为 “唐油4号”,5月19日开始大垄双行机械做床、覆膜、施肥,5月20日人工打孔播种。6月25日分别喷第一次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和喷施宝。8月5日分别喷第二次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和喷施宝。7月20日、8月10日分别拔除二次大草,9月20日收获。

1.6 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1.6.1 病虫害调查。苗期(第一次喷药后)调查根部病害发生情况,中后期(最后一次喷药后)调查叶斑病发生及叶片早衰、落叶情况。计算根部病害发生率、和叶斑病发病病情指数。

调查方法:(1)根部病虫害发生率: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1㎡,调查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及叶片早衰情况。(2)叶斑病:1.参照GB/T17980.85-2004 叶斑病调查方法。

1.6.2 产量调查。在花生收获时,进行实收测产,每处理区按3点取样法,每点面积6.9㎡,将样点内花生全部拔出,现场称量花生棵及植株上的鲜果的重量,即生物学产量,然后每个处理内随机取20株,调查记录花生单株果数、双仁果率、饱果率;之后将每个样点的花生果全部摘下称荚果鲜重;最后将每处理1个点的花生果晒干后再称干重,折算每个处理各点的花生干重,调查记录百果重,将3个样点数据进行平均为最终产量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农艺性状的分析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处理1、2的花生长势较对照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其中处理1、处理2主茎高分别为 40.5cm、41.2cm,分别比对照 39.8cm高0.7cm、1.4cm;处理1、处理2分枝数分别为7.1个、7.5个,分别较对照多0.4个、0.6个;处理1、处理2单株结果数分别为21.1个、20.5个,分别比对照多1.3个、1.9个。饱果率处理2,最高87%。详见下表:

表2 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调查表

2.2 花生病虫害发生情况

7月5日对示范区的花生进行病虫害调查,田间植株长势好,无病害发生 ,8月30日对示范区花生叶斑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3 中后期叶斑病发生情况

2.3 花生性状和产量调查

从下表看出:处理1、2均比对照的生物产量、亩鲜重、亩干重高。其中处理1、处理2分别较对照增产11.2%、5.9%。

表4 考种及产量调查

3 结论与建议

从示范结果看出:与对照相比,芸乐收1、2号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增产增收效果较明显,分别增产11.2%、5.9%;增收10.1%、6.81%。建议继续推广试验、示范。

猜你喜欢
叶斑病荚果样点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