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进入“我是你爸爸时代”?

2018-04-26 06:08和菜头
党员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能算法支持者新浪

和菜头

在过去十年里,亚马逊向我推荐的图书从莫名其妙变得异常精准,仿佛隔着屏幕坐着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我的熟悉程度与日俱增,我已经不需要说任何话,他就能向我推荐一批我绝对不会放过的书。亚马逊做到这一切,基于它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我浏览和购买行为的分析。因此,亚马逊在一次次购物过程中逐渐了解我,可以越来越精准地作出推荐。

如果亚马逊更进一步呢?

举个例子,假若我是个地心说支持者,在亚马逊上不断购买相关的书籍,而亚马逊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觉得有责任推荐日心说。于是,它根据既往的用户数据,寻找到了一套最有效的书单,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一点点对地心说产生怀疑,然后发生动摇,最终投向日心说的怀抱。当然,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地心说日心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亚马逊拥有的这种科技能力本身。如果让一个人从地心说支持者变为日心说支持者,在技术上是可能的,那么,如果亚马逊想要改变用户的其他认知呢?

这算是用户的自我发展的偶然,还是亚马逊利用技术造成的必然?换一句话来说:亚马逊究竟是你儿子,还是你爹?

亚马逊对你太遥远的话,我想谈谈今天的社交媒体。以新浪微博为例,你订阅了一批账号,这些账号不断发布各种内容,但是,你在主页上并不能看到所有内容。新浪微博认为你可能因为订阅过多而“错过重要的内容”,所以,它提供了一套智能算法,打破了你主页上内容的时间顺序,把那些热门转发、热门评论的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对于新浪微博而言,这些内容有用户的转发、评论、点赞数据作支撑,因此你点开阅读,转发、评论、点赞的可能性更高,于是这种智能算法提升了整体用户活跃度,同时,你会因此觉得新浪微博的内容更有价值。

以今日头条为例,如果你是一名读者,在每次给你推送的信息里,系统监控你打开了哪几条。然后下一轮推荐的时候,去掉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主题,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这也就是说,你的订阅和阅读从一种主动行为,变成了一种被动行为。你最终能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而是由系统决定。回到亚马逊的问题上来,如果是系统“希望”你看到什么的话,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选择,还是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造成的某种必然?

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时代”?这就是。科技公司认为它们比你更懂你,它们的判断高于你的判断,它们的意志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

而你的意志呢?你的意愿呢?你的选择呢?这件事情好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我认为.“我是你爸爸”的背后,潜藏的逻辑是:一小部分人高于另外的多数人,前者可以决定后者的行为,从决定他们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逐步演进到决定他们相信什么、赞同什么、认同什么。因为前者比后者聪明,而且占据技术上的优势。

在如今的数字世界里,科技巨头对人的掌握严密精细:手机运动监控能通知你的保险商何时提升保费,汽车自动驾驶可以算出谁是你的情人,智能家居甚至可以算出用哪一个开关失灵能彻底激怒你……有必要的话,更可以通过控制你看到的每一个网页、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路边灯箱,影响你的潜意识,让你莫名其妙辞掉工作,醒悟过来时发现自己站在某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边,只不过是因为当地向网络公司支付了一笔高额旅游推广费而已。

网民喜欢叫这个爸爸、那个爸爸,可能他们都是对的。

(摘自《意林》)

猜你喜欢
智能算法支持者新浪
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在发电机主绝缘状态评估领域的应用
猴子虽小
基于超像素的图像智能算法在矿物颗粒分割中的应用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从鸡群算法看群体智能算法的发展趋势
新浪读书排行榜
改进的多目标快速群搜索算法的应用
奥巴马致词:“你们在白宫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掌上邮乐场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