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的含义

2018-04-26 12:22唐东辉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骐骥精舍书斋

唐东辉

读书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书斋,还会给它取一个名字。这些书斋名或寄托情思,如明代的归有光,将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就有纪念远祖之意,其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或抒发志趣,如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章钰,将书斋命名为“四当斋”,表明自己藏书嗜书的志趣,“饥当肉,寒当裘,孤寂当友朋,幽忧当金石琴瑟”。

一般书斋命名,都有深刻含义。下面这些书斋名,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一、老学庵

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老年时的书斋名。

“老学”一词,典出《说苑》。晋平公问师旷,自己都70岁了,现在学习会不会太晚了。师旷勉励他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少年时喜欢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光鲜、明亮;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炽热似火;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用蜡烛照明,在黑暗中闪光。有烛光照明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陆游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老学庵”,就是表明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雄心壮志。诗人在老学庵中度过了近20年,常常挑灯夜读,写下了许多首诗和一部读书笔记《老学庵笔记》,老学庵名副其实。

二、菉竹堂

这是明代学者叶盛的书斋名。

“菉竹”一词,典出《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澳,莱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菉通绿,菉竹就是绿竹。诗句的意思是君子修身治学要像治骨角玉石一样,切磋琢磨,使学问精湛、品德良善。

叶盛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菜竹堂”,就是取治学须砥砺自修之意。他平生爱书如命,为官数十年,没有一天不读书。公务之余,不问他事,端坐在菉竹堂,抄写、整理、校勘图书,编有《菉竹堂书目》。

三、十驾斋

这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十驾”一词,典出《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馬拉车,一天叫作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跑千里。这是说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钱大昕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驾斋”,是取读书做学问须锲而不舍之意。他早年就以诗赋闻名江南,与纪晓岚并称“南钱北纪”,可见,他可不是什么驽马,而是一匹骐骥。他在十驾斋勤勉治学,笔耕不辍,著成《十驾斋养新录》,后世将此书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并称。他自己则被公推为“一代儒宗”。

四、积微居

这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的书斋名。

“积微”一词,典出《荀子·大略》:“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尽力收罗微小就能变得巨大,不断积累隐微就能变得显著。这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杨树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积微居”,就是勉励自己做学问、搞研究要注重积累,积微至著,集腋成裘。他晚年研究甲骨文、金文,就是从一张一张的学术资料卡片的“微小”积累起步的。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工作,上午10点休息,下午继续工作,著有《积微居文录》《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等著作。

五、坚白精舍

这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诗哲”的方东美先生的书斋名。

“坚白”一词,典出《论语·阳货》:“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坏;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比喻一个人意志坚定,经得住残酷环境的考验。

方东美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坚白精舍”,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全面抗战爆发后,方东美携家眷随国立中央大学迁到重庆沙坪坝,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坚白精舍”,以示国难当头不改初衷,誓与国家民族共存亡。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方东美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至1948年。

(选自腾讯网2017年9月5日,有校改)

猜你喜欢
骐骥精舍书斋
我的书斋
宋自重
补山精舍
五十六个民族唱响新时代
名人的书斋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经典语录
三尺书斋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