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探析

2018-04-27 07:05科,米
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作身体运动

宁 科,米 青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自古在我国就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共识。同样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也提出“动作即生命”。动作发展是人类一生动作行为变化的结果与这些变化中演进过程的总和,在个体生存与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儿童早期是动作发展的高峰期与敏感期,许多动作技能在8岁之前就已经基本完成。儿童早期动作的良好发展会对身体健康、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产生良好影响,并为个体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幼儿体育运动的研究一定着眼于动作发展,通过动作教育提升幼儿运动参与兴趣,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促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1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功能

1.1 个体功能

幼儿通过课程系统化学习,感知身体、认识身体,区分身体的各种机能,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

1.2 社会功能

丰富多样的课程板块、形式各异的教学单元、创新变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运动,共同面对游戏,与同伴交谈、协商、决策,获取成功的幸福感。

1.3 创造功能

课程开发以动作创意表达设计理念驱动,教育教学过程遵循幼儿动作探索、自主游戏、合作建构、创意表达的原则,真正实现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4 表达功能

课程设置的各类教学环节突出语言与身体表达功能。幼儿在活动前用语言进行动作计划、活动中用身体进行动作表达、活动后结合语言和身体进行动作回想,通过自我评估和反馈强化活动感受和经验积累。

1.5 感受功能

课程教学理念突出运动负荷的基础性、游戏教学的必备性、冒险挑战的适宜性、成功参与的愉悦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欢乐、愉悦、疲倦和幸福的感受。

1.6 探索功能

不同的课程板块带来不同的环境体验,课程提倡幼儿在运动教育过程中认识身边的物质世界和空间世界,适应各类环境并融入其中,勇于探索,不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1.7 竞争功能

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敢于和同伴相互评估、竞争合作,学会面对胜利和承受失败,发扬运动家的挑战竞争精神。

1.8 调节功能

让幼儿学会承受压力,体会运动释放后带来的情绪情感变化。通过运动调节大脑,让幼儿思维活跃,专注力高,学习表现不断提升。

2 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内容

动作教育理论背景的动作变化创意空间,非常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理念下运动教育课程研发,在游戏化的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和社会关系意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玩教具与课程教育理念的全面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产品的教育功能、价值。

2.1 课程内容框架

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分为基础部分、创新部分和延伸部分3类。(1)基础部分包括幼儿园体育教学课(图1)、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图2)、室内体能活动(图3)和园区运动游园活动4类。(2)创新部分包括品建构方法与创意活动、教学指导策略与运动环境打造3部分(图4)。(3)延伸部分包括亲子体育活动、家庭运动指导两部分(图5)。

2.2 课程目标

2.2.1 动作发展目标解读 借助教具部分构件独立使用、同类组合、异化拼装的特点,发展幼儿个体和集体协作的成功动作经验。幼儿通过运动教育学习基本动作技能,包括移动性动作技能-跑、跳、滑步、跨越等;操作性动作技能-投掷、击打、接、踢等;稳定性动作技能-弯曲、扭转、伸展、旋转等;这些基本动作的发展成为日后生活技能与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

图1 体育教学课

图2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图3 室内体能活动

图4 建构与创意活动

图5 大型亲子体育活动

2.2.2 体能基础目标解读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发挥着体能与心智同步发展的优势,基础阶段采用依次练习“反应能力—方向认知—身体平衡—空间定向—韵律节奏—手眼协调—熟练快乐运动”的流程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幼儿的健康体能:心肺耐力、肌肉基本力量、肌肉基本耐力、身体柔韧性等;另一方面促进了幼儿的运动体能:平衡、协调、灵敏、速度、反应能力等。同时,此学习过程能增强幼儿身体免疫力,有效控制体重,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生活。

2.2.3 感知觉发展目标解读 幼儿运动教育的基础课程、创新课程和延伸课程给幼儿提供了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的机会,以简单有效的“刺激—反应—学习”形式让幼儿在运动参与中提高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时,配套体育教具有各类形状、颜色、重量、材质和拼装组合结构,对幼儿的视觉、触觉产生强烈的感知刺激,产品的区域摆放空间、高低摆放层面、不同摆放方向、组合摆放通道等在幼儿练习体验过程中,提供给幼儿各种身体部位变化、体姿感觉、本体感觉的刺激,这些体育环境创设和练习方式正好与运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身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增进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方向意识、时间意识等完全契合,能极大地促进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本体感觉的统合能力,提高幼儿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2.2.4 社会适应目标解读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课程内容设置有不同功能分类,教学内容设计有主题活动、变化活动、团队活动递进,教学方法运用有空间、时间、距离和方向上的组合变化。幼儿在练习过程中专注力强、兴趣浓、易认知、尽全力。幼儿可以独立使用单一构件或组合构件,两人配合可以协作完成任务游戏,多人参与可以实现共同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合作游戏的社会性。教育教学过程注重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同伴合作意识,积极鼓励幼儿在运动游戏过程中勇于面对冲突、善于分析困难、敢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幼儿独立性、决策力和自信心。

2.2.5 运动家精神目标解读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在不断丰富幼儿运动经验的过程中,通过任务规则的变化、器材挑战性的提高、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变得更具冒险精神、挑战意识。同时,身体灵活性、敏捷性和力量等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幼儿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2.2.6 创造力目标解读 以特色教具驱动的运动教育课程,极大地发挥了产品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设计理念。课程和产品的匹配,激发了幼儿运动的好奇心,调动了幼儿运动的渴望,让幼儿获取了运动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课程教学理念遵循幼儿对探索的需求,引导幼儿运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身体动作创意表达,实现幼儿对成功追求的幸福感。

3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设计思路

3.1 运动教育课程制定依据

教育部 2012 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计划通过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学习与体能同步发展的教学内容主线,以幼儿核心动作经验,感知觉能力统合,时间感、空间感、方向感、节奏感和控制能力为基础。同时,依据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应合理控制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借助游戏教学和器材变化的方式,注重幼儿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强调幼儿身体发展的整体性与适宜性,突出器材与教具的关系变化对幼儿身体运动感知能力的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提高。

3.2 幼儿运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

3.2.1 能力培养 课程基础部分、创新部分和延伸部分相互融合,通过让幼儿获得足够的游戏玩耍机会,提供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教学指导,激发幼儿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幼儿身体变得灵敏协调、积极主动渴望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全面开发幼儿身体,促进幼儿动作均衡发展。

3.2.2 信心建立 课程内容设置围绕培养幼儿的基本动作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基础体能水平、开发幼儿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意识。让幼儿感知自己有能力参与各种运动,相信自己可以享受运动乐趣,体验不同运动之间的共性,享受同伴间的融洽自在。

3.2.3 渴望积累 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体育环境创设、分层次的教师教学策略,让幼儿不断积累运动中美好的体验和动作经验。幼儿对运动有热情,能深切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专注、专心做好生活学习中每件事的习惯。

4 结 语

幼儿创新运动教育课程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幼儿熟练生活和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技能;富于幼儿多样的感知动作体验、体姿变化和身体双侧对称动作;科学性和丰富多样性课程内容强化幼儿认知和思考探索能力;有意义和生活化的练习场景,培养幼儿身体动作创意表达和想象力;科学简单易行的幼儿动作与体质健康测量体系直观有效评价教学效果,为幼儿全面发展与园所体育运动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颜磊.幼儿四季健康体育园本课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雷娜特.齐默尔.儿童感知教育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学—幼儿核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Lonsdale C,Sabiston CM,Raedeke TD,Ha ASC,Sum RKW: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tructured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and free choice periods. Prev Med 2009,48:69-73.

[6]De Vet E,de Ridder DT,de Wit JB: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behaviours among young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 Obes Rev 2011,12(5):130-142.

[7]Baker BL,Davison KK:I know I can: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precursors and outcomes of perceived athletic competence among adolescent girls. J Phys Act Health 2011,8(2):192-199.

[8]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等.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动作身体运动
下一个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