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人才培养
——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启示

2018-04-27 07:18徐瑞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选题轨道交通成果

徐瑞华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在举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创新轨道交通,开启城市之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落下了帷幕。这次大赛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经过全国四个赛区历时三个月的初赛、复赛选拔,2017年底在北京进行了总决赛。大赛按照基础理论创意、科研中试、推广应用三个类别,通过现场讲解、实物演示、答辩等方式进行,并由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逐级评审直至最终评定。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项目覆盖范围“广”。参赛项目不仅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个阶段,涉及土建、车辆、运控、机电及运营等多个专业,而且参赛队伍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业主单位、产品厂商的创业创新团队。

其次,项目成果“新”。参赛项目展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许多项目都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第三,项目选题“准”。很多项目聚焦于如何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高效益,所引用的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项目研究“实”。项目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关注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实际问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内地已有31个城市拥有139条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线路总长度达4 400 km;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了网络化运营的新阶段,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日趋显著。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环境,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了经济的提升和商业的繁荣,而且已成为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代表中国实力的亮丽名片。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也面临着高效运营、安全畅通的全新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生命周期长、专业覆盖面广、上下游产业链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科技创新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营、安全畅通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基于科技创新的广阔的创业前景。回首本次大赛,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创业过程中,以下几点应加以关注:

1)项目选题需要更加切合实际。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现场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多做“补短板”的研究,切实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难题。

2)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敢于想象,是创新的第一步。在项目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

3)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关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都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应用。要密切关注这些新技术在传统技术难以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领域中的应用。

4)项目成果的转化需要多方协同完成。对于大赛中涌现出的创新理念和方案、进入科研中试阶段的项目以及部分得到应用的成果,今后需要建立起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创造条件促进成果的实际应用,从而吸引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创业。

从这次大赛的组委会获悉,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将持续举办下去。在此,预祝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创业大赛越办越好,也期待涌现更多的创新成果,传来更多创业成功的佳音!

猜你喜欢
选题轨道交通成果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验收成果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