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调查研究

2018-04-28 03:16
新课程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隐性民办高校

思辨人格倾向(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哲学联合会(APA,1990)提出,是指“人们对思辨活动的信念、价值、态度与意愿,是人们习惯性的动机”(文秋芳2012:44)。决定个体思辨能力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但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正面、健康的思辨人格倾向能促进人体思辨能力朝正确的方向发展(Facione et al,2000)。

国外对思辨人格倾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理论和测量工具角度研究思辨人格倾向中较有影响力的是Facione等人(1995)制定的思辨人格量表(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以下简称为CCTDI)。也有研究者开展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实证研究(Profetto-McGrath 2003;Wengensteen 2010)。

国内思辨人格倾向研究始于21世纪初,早期主要是对思辨人格量表进行翻译、修订与测试。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我国近10年有关思辨倾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75%的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其中有2篇调查对象为民办高校或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2篇为一般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1篇为民族地区ESP学习者以及1篇关于译员思辨人格倾向调查,可见针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层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主要在于民办高校层次学生内在因素与普通公办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且思辨人格倾向具有可教、可学的性质,不同的教育环境必然会对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思辨人格倾向与特质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丰富该领域研究、提高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认识及对其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采用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调查该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课程是指将思辨力教学消融在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之中,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渗入思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外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思辨力(文秋芳&孙旻,2015)。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1)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与特质是什么?

(2)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与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思辨人格倾向上是否具有差异性?

(3)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课程实施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海南省一所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总人数为216人,其中男生67名,女生149名,男生占总人数约31%。受试来自两个不同年级,一年级学生有92人,二年级学生有124人。分别为四个自然班级,并针对这四个自然班级实施了隐性融合式教学模式。

3.研究工具。本研究问卷采用文秋芳2009年制定的中国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量表,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6个等级。该量表包含8个纬度,其中7个与CCTDI一致,新增正义性维度。文秋芳(2012)将分析性、好奇心归为智力层面,坚韧性与自信度归为情感力,这两个层面又归为学术性,与课程学习相关;寻真性和认知成熟度归为理智力,开放性与正义性归为道德力,这两个层面属于社会性,与人际活动相关。将思辨人格倾向量表进行归类有利于我们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了解大学生思辨人格存在的问题,可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教育。

分析性测量对推理与运用证据解决问题的态度取向,好奇心关注人们获取知识的迫切性,坚韧性测量是否积极主张处理问题的计划性、专注性与意志力,自信度考查对自己思辨能力的相信程度,寻真性指人们是否渴望探究事实的真相,认知成熟度检测人们是否有从众、武断、简单化处理问题的倾向,开放性探究人们对容忍不同观点以及对自己偏见的看法与态度,正义性用于测量人们对不公正、触及法律、违反道德等事情的态度(文秋芳,2012)。

4.测试实施。我们分别于学期开始(2017.2.28)和学期末(2017.05.30)两次通过问卷星软件发放思辨人格倾向问卷。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使用隐性融合式思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是否会有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与普通公办院校学生思辨人格倾向比较。与文秋芳等(2012)所调查的普通公办院校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等各类别相比较,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的均值都低于普通公办院校大学生均值,这说明,我国民办高校学生思辨能力亟待提升。从表1中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术性高于社会性,虽在均值上低于普通公办院校大学生,但这一结果与文秋芳2012年调查的我国普通公办院校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一致,即学术性高于社会性。针对这一现状,文秋芳(2012)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种大学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智力不断发展,但受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范围的限制,大学生在认知成熟度和多角度看待问题方面存在不足。

表1:民办高校学生与我国普通公办院校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比较

2.民办高校非英专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各纬度调查结果。在属于学术性倾向内的四个维度中,好奇心均分(3.59)第一,分析性(3.52)第二,自信度(3.25)第三,坚韧性(3.07)第四。好奇心最高说明民办高校学生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分析性次之,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实际上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其本身学习基础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较薄弱,再加上学习方法掌握不足,坚韧性又欠缺,所以民办高校学生要提升思辨能力需提升其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多给予他们鼓励,建立起自信心。

在属于社会性倾向内的四个维度中,正义性均分(3.54)第一,开放性(2.80)第二,寻真性和认知成熟度相差无几,分列于第三、第四。正义性居于首位表明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不公正和违反道德等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开放性位于第二位,说明其对不同文化、不同观点较包容,愿意去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寻真性和认知成熟度相对较弱,表明该群体具有从众、武断、简单化处理问题的倾向,这也是该群体需要提升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相信数据所展现的事实,而不是听信他人的片面之词。

3.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课程实施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思辨人格倾向比较。通过为期一学期的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课程的实施,从表2中可见,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思辨人格倾向学术性上学期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但在社会性这一类别中的寻真性(学期初,2.74;学期末,3.95)、认知成熟度(学期初,2.73;学期末,3.15)和开放性(学期初,2.80;学期末,3.31)在均值上都有较大变化。由于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并未在课程中确切表明要训练哪些思辨核心技能,仅是在课程设置中潜移默化、逐步渗透思辨能力的一些方面及其重要性,因此,在思辨人格倾向的学术性这一类别中,学生的分析性、好奇心、坚韧度以及自信度都无明显变化。但由于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渗透一定的思辨能力的训练,以及教师的思辨教学意识,使学习者在该过程中思辨人格倾向的社会性得到提升,学生在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后,改变其学期初从众、武断、简单化处理问题的倾向,到学期末能遇到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和角度去思考,并形成多种选择。另外,其对不同观点和不同事物的包容性也不断在提升。由此可见,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在思辨人格倾向训练上能较好提升学习者的社会性思辨人格倾向,但对于学术性思辨人格倾向的提升影响较小。

表2:采用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后思辨人格倾向比较

四、结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及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对其思辨人格倾向的影响,从中发现,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各纬度均低于我国非民办高校大学生;但二者在思辨人格倾向均是学术性高于社会性;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在提升学习者思辨人格倾向的社会性方面较有效果,但对于思辨人格倾向学术性方面无显著成效。因此,在提升民办高校非英专业学习者思辨能力上,需在现有的隐性融合式思辨能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在课程设置中突出思辨核心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标明学生的思辨核心技能目的,使思辨能力显现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94.

[3]于巧丽,肖德法,王嘉.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6,(4):53-56,82.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隐性民办高校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