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咸新区的历史渊源看建设大西安的现实意义

2018-05-02 08:03董旭田星星周晓晖刘畅
关键词:经济建设文化产业

董旭 田星星 周晓晖 刘畅

【摘 要】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怎样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优势,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是目前西安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将从帝陵文化建设、城市名片打造、民俗文化产业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四个方面为代表,旨在阐释利用历史文化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Abstract】As an ancient capital of the 13 Dynasties, Xi'an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How to combin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of this regi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Xi'an. This article will represent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usoleum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cards of citi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folk culture and the new patter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with the advantag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关键词】文化产业;丝路文化;经济建设

【Keywords】 culture industry; silk road culture;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60-02

1 引言

2014年,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拔地而起,西咸新区是经国家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它不仅肩负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咽喉要务,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而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更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增速放缓,文化建设亟待提高的三秦大地,西咸新区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西咸新区又该何去何从。

2 帝陵“变形记”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文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中关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秦汉新城大部分立足于咸阳五陵原帝陵地区,陵墓文化资源是咸阳独一无二的瑰宝,有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东方帝王谷”之称。[1]秦汉新城建立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可依托帝陵、秦汉文化打造帝陵带遗产旅游。

然而,随着西咸新区的快速发展,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首先就是帝陵的破坏严重,现状很不乐观。现阶段帝陵区遭受严重破坏,陵区被农田蚕食,私人坟墓侵占陵区甚至逼近陵墓封土。其次帝陵开发力度不够。现阶段帝陵的开发仅有四处,且开发模式千篇一律。再者帝陵之间的交通不便,有些陵区道路不完善,大多数陵墓被农田树木遮挡掩盖。

为更好建设秦汉新城,必须解决上述提及的问题。首先坚持秦汉新城“绿色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在城市建设同时尽可能的保持帝陵的原始风貌,加強保护帝陵及其陪葬墓和陵区,维护以帝陵为代表的秦汉历史遗存。其次针对于帝陵的开放力度问题,在保留并恢复原有的陵园的基础上,实行一陵一博,突破传统模式,形成一个既具有单个博物馆特色又能体现博物馆群的帝陵遗址风光带整体形象,彰显秦汉文化的波澜壮阔。最后要积极促进形成“一轴、双核、三带、三区”的城市格局,加强历史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促成以秦汉文化为核心的秦汉文明园区,在日常发展渗透秦汉文化,带动文化思想发展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真正落实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3 重塑城市印象

提起西安,凉皮、肉夹馍、兵马俑是被提到最多的名词。而在西安人眼中最能代表西安的却是古城墙。从西周镐京开始,西安已经有了长达3000多年的建城史,城墙是西安城的骨骼。“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那么古都西安如何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新名片则是现阶段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城墙是旧时西安的文化标志。通过对旧名片的改造,提高城市形象,凸显出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但是在对旧有名片进行改造的同时,怎么打造新名片,树立新城市形象,是现如今西安所面临的新挑战。西安的总体优势很多,从时间维度看,最突出的就是历史文化优势。

因此,西安名片的打造在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优势的同时,进行改造发展,使得旧有名片更具知名度。但是大西安的建设不能仅着眼于历史文化,新名片的打造也是大西安发展的要求。当我们对西安的历史与科技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西安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周期,硬科技毫无疑问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2]振兴大西安的战略目标也必将在硬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下更上一层楼。而未来的西安将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遗址保护示范城市,成为世界一级旅游城市,成为国家文化中心,成为世界知名文化产业聚集之城,成为高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之城。

4 特色小镇在西咸

西咸新区是国家首个以“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地,西咸新区的发展也紧紧围绕“创新”二字。西咸新区出台《西咸新区优美小镇三大片区规划(2015-2020)》,计划5年内建设35个优美小镇。茯茶小镇项目着力打造集茯茶产品开发、衍生品研发、民俗文化体验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和统筹城乡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3]该项目建成开园,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创新优美小镇形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咸新区对其的定位是综合性园区,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仍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西咸新区的发展有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创新型新区的试验地,这是西咸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优势。茯茶小镇依托本地区特有的茯茶文化,泾河新城打造茯茶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茯茶小镇。目前项目一期还在紧张建设,其中就包含一座内容丰富的茯茶博物馆。对“茯茶文化”挖掘不足,提起茯茶小镇对它的印象就是特色小吃,并且茯茶小镇产业链发展不足。西咸新区规划中的特色小镇有许多不足之处:特色小镇之间交通不便,联系互动不密切,而且西咸新区小镇发展相似度过高,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以“吃”为先。因此西咸新区小镇文化在发展时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一核心,发展属于自己的独特小镇文化。

5 对外开放新篇章

丝绸之路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表面是一条贯通亚欧的商业道路,内在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大熔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丝绸之路贸易最鼎盛的唐朝,丝绸之路的经贸来往在当时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也不大,所以不能过于高估其经济意义。相对而言,思想文化的交流更能穿透时间的局限,在历史的沉淀下显得愈发弥足珍贵。如阿拉伯数字也是据此而来;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也是借此传播到欧洲。还有一些外来物种也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传播,丝绸之路不仅增加了本土作物的種类,也对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2014年西咸新区获得批复时,“一带一路”战略就已经规定了西咸新区的发展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新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江苏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桥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从国际上看,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陆续开通了到莫斯科、德国汉堡、芬兰的专列,对外贸易区位十分优越。着眼国内,西安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之一,与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直通班列,且距离适中,这就极大便利了西安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集散地和贸易平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港,因为处于国家几何中心,西咸国际机场2个小时航程就可覆盖全国70%领土和大部分城市,从而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和对外贸易优势。[4]同时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也是民航总局批准的全国性的唯一一个航空城试验区。

借助新亚欧大陆桥、西咸机场和空港新城等优势,西咸新区应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建设新型的国际港务区和陆地港,进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集散地和桥头堡,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先锋队,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黄香梅.五陵原西汉帝陵的“围”与“突”[J]咸阳日报,2015.10.12.

【2】张勋.西咸新区的IP之问[J].方塘智库,2017.11.13 .

【3】许伟明.西咸新区优美小镇建设的模式价值[J].方塘智库,2015.12.11.

【4】许伟明.西咸新区启示录: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营造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文化产业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