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2018-05-02 08:03杨黎
关键词:经济发展事业单位

杨黎

【摘 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自然而然对单位还有企业的会计制度要求更加严格、细致。单位要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学习企业化的制度,在严峻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将发展的趋势;此外,单位可以利用其闲置以及可调用的资金和专业技术等进行金融方面的运用,更加紧密融合地进入市场经营。为了促进单位长久发展,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合二为一就是一个不二选择。

【Abstract】With the ever-cha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naturally have more stringent and meticulous requirements on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our unit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its must learn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Under severe and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is is no doubt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units can use the idleness and callable capital and technologies to carry out financial work, to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to the market 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unit, the combination of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accounting is a must.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经济发展;事业单位

【Keywords】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public unit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79-02

1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新的形式与政策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在逐步进行改革与发展,但是在很多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1.1 收付实现制的使用不能正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收付实现制的意思是款项实际收入支出来体现费用的发生,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一直用于其中,而企业所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协调性越来越明显。比如说,这个月支付的是上个月未支付的水电费,则上个月的水电费将计入这个月的费用支出,这个月还支付了这个月的水电费,那么这个月水电费也是这个月的费用支出,所以凡是本期获得的收入与支出的费用,不管是不是本期的,都以实际收入、费用支出的具体时间为标准来记录。这样一来,就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每月每季的实际财务状况如何,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当年的结余,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改进不能提供帮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此外,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下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具体,不能反映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为了提高绩效,会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将会被强制要求,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不仅不能满足这点要求,而且有可能在做决策措施的过程中起误导作用。

1.2 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信息存在虚假性

我们都知道会计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但是会计核算职能是最基本最首要的职能,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以,会计核算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以固定资产的核算为例。首先,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所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而现如今的会计核算在计算固定资产时,只计算其原值,并没有对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消耗进行核算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出入,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真实准确。

1.3 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财务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附注组成。财务报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来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做出重要的参考。首先,会计报表只反映财务实际的支出额,而每一次的支出都会有预算值,但是预算值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这样会让事业单位在资金支出方面得不到改进,不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投资决策的经营管理。

2 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2.1 修正相应会计制度,准确反映财务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經济趋向于全球化,我国事业单位应该紧追时代潮流,采取以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为辅的财务核算方法,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期末核算[1]。此外,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可以合理地对收入与支出进行核算,有利于企业和事业单位更好地对外进行投资,合理规避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使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保持长久稳定发展。

2.2 增加对会计报表的披露程度

由于企业和事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度不够重视,导致报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许多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位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相关核算科目,能够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更能体现出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另外,增加会计报表附注及附表,为信息不明确的科目提供了有效的记录条件,使决策者能够及时提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改革,更是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單位更早发现风险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单位良好发展。

3 企业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关键因素

3.1 企业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相似之处

我国把会计分为两个体系:一是企业会计,二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力度也随之加大,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差别也逐渐缩短,甚至在很多方面趋向同一化。此外,这两个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与会计等式基本相同,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上面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综上所述,这为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提供了条件。

3.2 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与财政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大量的事业单位改变了原有的纯国家拨付经费的局面,财政收支更加趋向多元化,并且从原有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强调核算成本的方式上来。这种方式的运用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让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制度靠拢。为今后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提供了有利空间。

3.3 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必要性

从目前实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来看,两套现行制度看似彼此不一致,实则大同小异,二者之间的重复较多,而不同之处也存在合并的可能性,而且有些不同之处是企业单位长期发展留下来的精华,是其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保留的程序,例如净资产的建立、实行支出核算等。当然,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还有许多核算方法需要改进,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4 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需要改进的问题

4.1 从资金来源矛盾看固定资产价值与固定基金

第一,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用固定基金来反映[2],但是这种付款方式无法提供出资人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第二,事业单位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完成最后一笔支付之前,已经分别记录在负债与现金资产中,二者两部分恰好反映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使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的科目失去了意义。

4.2 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减值准备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单位依然采用成本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但由于无论固定资产的用途是什么,它的价值一定会随着使用而减少,而以收入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由收付实现制向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转变,相关管理者以及出资人都要合理掌握资金的运用情况,而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要求财务报表必须明确相应的会计科目,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

5 结语

就目前形势来看,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解决。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的事业改革制度已初具规模,企业与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合并的大背景下,要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筱玮,刘鹏.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6(07):257-259.

【2】谷玉霞.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