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5-02 08:03邵殿国
关键词:教学体系高等数学

邵殿国

【摘 要】当今教育正朝着“互联网 + 教育”的方向发展,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学理念都需要及时转变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发展。网络授课、网络辅导答疑、网络考查、多媒体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地由辅助高等数学教学转变为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建设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并以此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Nowadays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As a basic cours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no matter teaching content or teaching method, especially teaching idea, higher mathematics needs timely transformation to better adapt to this development.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online instruction, network tutoring, answering questions, network examination and multimedia classroom are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the auxiliary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he important 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mathematics network learning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關键词】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教学体系;教学评估体系

【Keywords】higher mathematics; network learning resources;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89-02

1 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

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有三个用户:任课教师、学生以及网络管理员,对于不同用户需要提供不同服务,资料上传、检索、下载、维护以及交流是其最基本的服务。并且要求其能够为授课教师和学生营造具有较强互动性的讲授与学习支持环境,必须包含三个功能模块:教学资源库、教学评价体系、教学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库的交互性由授课内容、学习资料和讲授与学习互动这三个要素的设计而定。如果这三个要素的交互性不强,势必影响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认知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受阻;反之,根据教学资源库的既定目标对这个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让各要素间能够相互协调,互通交互,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有效地实现交互,进而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2 如何更好地建设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

2.1 建设完善的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教学体系

高等数学网络教学体系包括:①多媒体技术授课体系:这种体系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让课堂内容更生动、形象,并引入课外的新知识,充实课堂内容,比传统的授课体系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②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体系:这种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授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播放,既实现了学生对于课堂重现的要求又实现了学生对课堂上跟不上,需要课后反复观看的要求,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体不同,[1]后者的主体是授课教师,而且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是按部就班,而网络教学的主体则是学生,并且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心,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自己主动的借助网络来寻找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鉴于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开发,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③视频授课体系:这种授课体系需要完整的录制本课程全体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全景地展现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既解决了学生想进入不同授课教师的课堂而没时间或时间冲突的矛盾,又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优秀课堂;④网络评价体系: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准确,评价结果都是通过网络实现,进而减少诸多人为因素,而且还能够节约时间,任课教师在课后通过在线测试的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情绪、情况,自己的授课情况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后续章节的节奏与内容;⑤ 网络辅导答疑体系:这种全新的辅导答疑方式不同于以往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面的传统辅导答疑方式,形式多种多样,如异地同步辅导:通过网络视频实现,也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实现;异地异步辅导:授课教师将问题详细讲解过程的视频公布于网络,或将解题过程文档上传至文件共享服务器,供学生下载,授课教师在这个体系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授课教师网络辅导答疑的同时,将辅导过程、内容和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发布网络供其他学生浏览,这既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辅导、检查,使得授课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好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关键时教师需要加以总结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2.2 努力健全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教学评价体系

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对丰富信息的渴望,过去那种传统而单一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网络教学模式必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教学环境、甚至是授課教师,这就对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其评价体系仍是薄弱环节[3]。原因是:①对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的教学评价体系认识深度不够。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监督、检查授课教师教学情况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力方式。②开发优质的高等数学考试系统软件难度大、费用高,高等数学考试软件不同于其他应用型软件,要求开发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软件开发技术,致使普通的软件开发人员皆难以胜任,造成软件开发成本提高。③ 维护评价软件系统难度大,网络教学是一门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考试系统中的试题更需要及时更新,这就要求专业人员维护,频繁的修改致使难度加大,维护费用增加。④如何评价网络教学效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的评价网络教学效果的标准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上。基于这些原因,网络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2.3 建设开放的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教学交流平台

实际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大力宣传、提倡、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使用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教学交流平台,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学习方法,自主地使用相应章节的作业以及历年的期末试卷。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为根本建设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把高等数学课后作业、练习、辅导答疑网络化,鼓励学生主动、互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讲究实效,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师生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成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对传统课后答疑的补充、延伸,弥补课后答疑时间短、教师没时间、 学生没时间、教师答疑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等局限性。同时,需要加强网络交流平台上辅导答疑区与高等数学中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实际应用、如何学好高等数学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考研数学等进行更加详细地了解与掌握。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开辟各种新板块,如数学建模专区、考研数学专区、数学软件专区,为一些有意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考研、开发软件的学生提供各种高等数学方面的帮助,积极地为他们介绍各种策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果。

3 结语

在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方式等高等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广泛调研,充分了解学生与授课教师的实际需要,让我们所建设的高等数学网络教学学习资源更符合教学实际,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更好地为学生和授课教师服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且布满着艰辛,需要大批有志之士在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发扬攻坚精神,进一步丰富、完善、拓展已取得的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艳春.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等数学》网络教学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文培.挑战与变革: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J].理论研究,2013(09):12-13.

【3】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45-46.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高等数学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