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时代政治对服饰制度演进的影响

2018-05-04 07:13孙雨苗王厉冰
服装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丽服饰制度

孙雨苗, 王厉冰

(1.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在古代东方国家,政治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是统治阶级为保护自身权威和优越性而行使专制权力来治理国家的活动[1],服饰制度主要指对统治阶级在各种场合下具体穿着的要求和法令。服饰制度受到政治的影响和限制,政治使服饰缺乏个性,在样式上趋于单一和规范,使服饰朝着有利于统治的方向进行。高丽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政治活动复杂,服饰制度不断变化。

文中梳理了高丽时代政治和服饰制度的演进过程,通过分析每个阶段政治特点、政治对服饰制度的影响因素、服饰制度改革内容,阐释了政治推动服饰制度的演变流程。通过高丽与新罗以及中原王朝的对比、服饰制度的对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剖析了政治与服饰制度的内在联系。

1 高丽时代及其政治分期

1.1 高丽时代

高丽(公元918—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6年统一朝鲜半岛。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1388年李成桂大将于威化岛回军掌握实权,1392年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朝鲜王朝,高丽正式灭亡。

1.2 高丽时代的政治分期

根据政治局势的不同,可以将高丽时代分成3个时期。

1.2.1混乱的前期 高丽开国初期,局势混乱,百废待兴。太祖对内抑制新罗遗留的地方豪强势力,对外求娶新罗王室公主为妻,并与中国的后唐、后梁等保持一定的贸易往来。地方势力和王权的较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稳定的中期 成宗开启儒家政治,一直到文宗时期不断巩固和完善。毅宗在位期间亲近文臣,疏远和歧视武臣,1170年李义芳、郑仲夫等武臣发动政变,开启了“武臣政权”时代,后在元朝势力的干涉下灭亡。

1.2.3软弱的后期 元朝对高丽实行高压政策,高丽国王迎娶元朝公主,并为元朝征讨日本提供兵力、船只、粮草等,加重税收,成为元朝的驸马国兼附属国,政治受元朝干涉严重。明朝建立后,高丽奉明为宗主国。

2 高丽前期的政治与服饰制度

2.1 高丽前期的政治现状

新罗末年的战乱、民怨和暴动为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中央权力斗争中的各个集团又纷纷借助各地方实力派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实力,因此在高丽初期形成了典型的贵族社会。由王室、地方豪族组成的上层社会互相通婚,通过荫叙制和功荫田柴法确保豪族子弟的仕途和经济基础,允许贵族养有私兵,且保持官职的世袭,导致政权的独裁和家门的高低。

高丽建国后,太祖通过事审官、其人制度进行安抚,经营西京以培育自己的实力。光宗时期迎来转机,制定了奴婢按检法,进行军制改革,开启科举制度[2],完成了由贵族管理体制到中央集权王制的转型。

2.2 太祖承袭新罗的服饰旧制

2.2.1承袭的原因 建国初期混乱的局面,百废待兴的现状,使统治者无暇顾及服饰制度;同时,由新罗王室公主、前朝旧臣、地方势力构成一个强大的守旧团体,太祖承袭先朝的服饰制度不但给这个群体以心理上的安抚,也给他们提供一个过渡期。

2.2.2承袭的内容 “高丽太祖开国,事多草创,因用罗旧。”[3]具体包括:①“视朝之服,国初用拓黄袍。”[4]具体如图1所示。黄色是古代中原王朝尊崇的服色,在真德女王时期新罗衣冠制度遵从唐朝,高丽沿袭了这一传统。图2为唐朝皇帝画像。由图2可以看出,这种继承不仅在颜色,而且还有圆领、胸前和两肩的纹样和腰间的玉带。②高丽国王最初接见官员戴乌纱高帽,着宽袖缃袍,束带[4]。1986年发掘的新罗时期庆州龙岳洞古坟,出土了两个文官俑,具体如图3所示[5]。图3中的文官俑均穿右衽圆领袍,上戴襆头。③女子的阔袖衣、色丝带、大裙子也继承了新罗服饰。

图1 高丽太祖 Fig.1 First founder of the Korea

图2 唐朝皇帝 Fig.2 An emperor of Tang Dynasty

图3 新罗时期的文官俑Fig.3 Figurine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Silla era

2.3 光宗制定百官公服

2.3.1建立服饰制度的原因 完善的制度是一个王朝政权趋于成熟的标志,服饰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一个方面,受到统治者的关注;同时,国王在政治博弈中取胜,精神和实权的胜利亟待在具体的制度上表现出来,服饰制度的等级性符合这一需求。

2.3.2百官公服的内容 “光宗始定百官公服,于是尊卑上下等威以明”。具体内容为:“改定紫、丹、绯、绿四色公服制度。元尹以上,紫衫;中壇卿以上,丹衫;都航卿以上,绯衫;小主簿以上,绿衫。”[6]这种政治化的服饰颜色明身份、表尊卑,同时成为其他制度划分等级的基础。

3 高丽中期的政治与服饰制度

3.1 儒教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儒教自光宗年间传入,光宗开创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儒学成为必考科目;成宗受儒学者崔老成的辅佐,确立儒教政治,儒教由此成为国教,佛教日益衰落;确立儒教政治后,国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派遣了外驻官员,完善乡吏制度[7];从成宗到毅宗儒教政治经历了漫长稳定的发展时期,日渐成熟和完善;武臣政权后,儒学文臣受到排挤,儒教政治被搁置[8]。

3.2 儒教政治对服饰制度的影响

3.2.1服饰制度变化的原因儒教成为国教,通过教育向人们灌输服从的美德,引导人们自觉学习社会道德规则,提高内在的自我修养和觉悟。此时的高丽呈现出了道德教化和政治教化一体性的特点,儒学教育包含了政治要素,最终儒教思想渗透到统治者和百姓的观念中。这种观念在服饰改革中有所体现,比如讲究着装的场合、强调标志观念、遵守等级秩序和讲求灵活圆通等[9]。②科举的发展促进了与中原国家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服饰趋于统一。③高丽更加推崇汉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兴起后,高丽坚持古风,极力排斥胡族的服饰。

3.2.2服饰制度变化的内容 “及显宗南行,文籍散逸,制度施焉,莫知其详。毅宗朝,平章事崔允仪裒集祖宗规章,杂采唐制,祥定古今礼,上而王之冕服舆辂以及仪仗卤簿,下而百官官服,莫不具载,一代之制备矣。”[3]①从成宗到文宗,先后规定兵马使玉带紫襟,制定了长吏公服,把百官衙士的常服由紫衣换成皂衫,规定黄色成为国王专用,只用红黄一种[3]。②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服饰穿着与唐宋基本保持一致,图4为愍宗时期高丽文科状元崔冲,图5为宋代文人。比较图4和图5可以看出,二者都着乌纱帽、圆领衫。③仁宗、毅宗朝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冕服改为九旒九章纹;仁宗改革百官祭服,整体比中原王朝递降一等,同时改进了四色公服制度;高丽此时的带制依照宋朝,仁宗启用鱼袋制度。④上层贵妇着大袖、长裙、朱衣,以红为尚。

图5 宋代文人Fig.5 Scholars of Song Dynasty

3.3 武臣政权起因和发展

高丽受儒学支配,重文轻武,武臣处处受到排挤和虐待,导致军人的不满。毅宗二十四年八月,武将们利用国王去普贤寺游玩的机会,屠杀文臣,用武力夺取了政权之后,独占了文武官职。

武臣政权经历了3个阶段,明宗在位的26年,武将争权夺势,相互倾轧,政权数度易手,不稳定;后来崔忠献利用高贵的出身和文武官员的联系,上台掌权, 废国王, 另拥立神宗皇帝, 建立独裁统治;

崔氏政权历经3代,在戊午政变中被推翻,接着上台的金氏政权被林渊谋反,林氏在元朝的干涉下灭亡[2]。

3.4 武臣政权对服饰制度的影响

3.4.1服饰制度变化的原因 武臣掌握政权后,不再受重文轻武制度的约束,报复心理使得他们肆意僭越服饰制度。同时,握有实权的武臣把服饰制度的对象从文臣转移到武臣身上,完善了军服制度,强调自己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

3.4.2变化的具体内容 神宗元年六月,允许防戍中郎将幞头插脚;高宗三十九年,崔沆家奴着幞头,自此两班家奴均被允许着幞头[3];同时制定了军服、下吏服,自成体系,完善了服饰制度。

4 高丽后期的政治与服饰制度

4.1 宗蕃体制的转变过程

元朝先后7次进攻高丽,确立了宗主国地位后对高丽实行高压政策,包括亲定高丽国王、世子入元为质[10]、元丽联姻和朝贡。表1和表2列出了忠烈王的朝贡记录,平均每年4~5次,且不受元朝皇帝更换的影响[11];另外设置了征东行省,强迫高丽更改了官员制度[12]。

表1 世祖至元年间忠烈王朝贡表

表2 成宗、武宗年间忠烈王朝贡表

明朝建国后,恭愍王试图摆脱元朝,他废黜了元朝干涉高丽的行政机构、奖励忠于国王的臣子、惩治贪官、加强对地方的管理[13],之后兴起的新兴士大夫势力以李成桂为首,果断废除私田、农庄,接受朱子学作为统治理念,将明朝奉为宗主国[14]。

4.2 元朝控制下的辫发胡服

4.2.1高丽辫发胡服的原因出于向强大的元朝讨好的心理。②高丽世子入元为质,从小在元朝大都市生活,对元朝文化耳濡目染产生了认同感。③联姻制度使得元丽结为“舅甥之好”,后代国王具有蒙古族血统,同时作为高丽太后的蒙古族公主极力拥护。

4.2.2辫发胡服的发展过程 “事元以来,开剃辫发,袭胡服,殆将百年。”最初,忠烈王着蒙古族服饰迎娶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元宗去世后,忠烈王辫发胡服携公主归国即位;他命令高丽境内开剃,“唯禁内学馆不剃”,过了不久,学生也一律剃发[15];同时把高丽官员的朝服改成袍、笏服制;作为蒙古族典型的日常装束,质孙服在高丽风靡一时。图6为高丽忠宣王画像,图7为元朝皇帝画像。对比图6和图7可以看出,帽子、“怯仇儿”发式完全一致,并且都穿左衽袍。

图6 忠宣王 Fig.6 Chungseon

图7 元朝皇帝 Fig.7 An emperor of Yuan Dynasty

4.3 亲明服饰制度改革

4.3.1改革的原因辫发胡服是元朝的象征,高丽想摆脱元朝控制,该服饰改革作为向元朝挑战的先锋。②元朝衰落后,长期受压迫的百姓渴望统治者能果断反抗,此举顺应民意,增加了高丽自我发展的凝聚力。③高丽需要依附大国保护自己,明朝符合这个期望。

4.3.2恭愍王服饰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及大明太祖高皇帝赐恭愍王冕服,王妃、群臣亦皆有赐,自是衣冠文物,焕然复新,彬彬乎古矣。”[3]①摒弃胡服,崇尚黑色。图8、图9分别为恭愍王后期画像和朱元璋画像。由图8可以明显看出,恭愍王的服饰已经不再是蒙古族服饰,与图9画像中的服饰比较接近。②冕服接受明太祖赐予,比明太祖低一等级,后来改成与明朝皇帝相同的规格。百官冠服比明朝官员递降二等。③王妃服饰接受明朝皇后赐予,绿色成为高丽贵妇流行的高贵颜色[16]。

4.3.3亲明服饰制度的完善 “辛禺王十三年六月,始革胡服,依大明制。”恭让王三年正月,都平议使司请定平壤王府土官冠服[16]。新兴士大夫势力以朱子学指导政治,他们的日常服饰同明代文人穿着一致。

图8 恭愍王 Fig.8 King Gongmin

图9 明太祖朱元璋Fig.9 Founder of Ming Dynasty Zhu Yuanzhang

5 结语

高丽的政治发展分成3个时期,政治波动造成服饰制度出现了8个转折点。前期主要政治问题是国王权力和豪族势力的争夺,太祖沿袭新罗的服饰制度安抚各地守旧势力,成功度过了开国的艰难期,光宗时期王权取胜后制定百官公服,上下等级尊卑鲜明;中期受儒教政治的影响,几代国王将服饰制度日益完善和秩序化,仁宗、毅宗详细制定了服饰体系,武臣政权导致了服饰制度被僭越式破坏,同时标志武臣的军服、下吏服得到发展;后期高丽受元朝的高压控制,在联姻交流和蒙古血统的双重支配下,高丽施行辫发胡服,向元朝示好;元朝衰落明朝建立后,追求独立的恭愍王摒弃胡服,同时向明朝请赐服饰;新兴士大夫势力兴起并掌权后出于慕华心理和寻求庇护,服饰制度转而与明朝相仿。

影响服饰制度的政治因素,前期和中期集中在国内,服饰制度受高丽国王和官员的主导,中原王朝起到了渗透的作用;后期高丽失去自主性,完全受中原王朝的支配和控制。从服饰风格与中原王朝的比较来看,前期与唐朝风格类似,中期杂采唐宋之制,后期则受元朝和明朝初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2-148.

LI Jiawei.Analyz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in oriental countries and western countri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Social Sciencces Edition),2010(13):142-148.(in Chinese)

[2] 高丽大学校韩国史研究室.新编韩国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62- 64.

[3] 孙晓.高丽史舆服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雪芳.高丽王朝服饰研究[D].长春:延边大学,2012.

[5] 郑春颖.高句丽服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孙晓.高丽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57.

[7] 俞成云.韩国文化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3-133.

[8] 冷光伟,刘刚.试论高丽儒学及其分期[J].黑龙江史志,2014(1):359-361.

LENG Guangwei,LIU Gang.Discuss the Korean Confucianism and its staging[J].Heilongjiang Chronicles,2014(1):359-361.(in Chinese)

[9] 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10] 李梅花.试析蒙元支配对高丽王朝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5-9.

LI Meihua.On the influence of Yuan's controlling over Koryo Dynasty[J].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1,43(1):5-9.(in Chinese)

[11] 史燕龙.元代高丽朝贡制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2] 张建松. 蒙元对高丽的控制与干涉[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135-138.

ZHANG Jiansong.Control and interference to Koryo affairs by the Mongol-Yuan empire[J].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4,30(1):135-138.(in Chinese)

[13] 郑红英.试论高丽恭愍王的即位与改革背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79-82.

ZHENG Hongying.Discuss the accession and reform background of the Gongmin of Korea[J].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2010(2):79-82.(in Chinese)

[14] 朴延华.高丽后期王权研究——以元朝控制干涉期为中心[D].长春:延边大学,2007.

[15] 竺小恩.元丽“舅甥之好”与服饰文化交流[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62- 67.

ZHU Xiao'en.On the related friendship between Yuan Dynasty and Korea,and the dress culture exchange[J].Journal of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13(2):62- 67.(in Chinese)

[16] 朴延华,张雪芳.探析高丽王朝时期女子服饰的演变[C]//中国朝鲜史研究会.朝鲜·韩国历史研究.长春: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41-52.

猜你喜欢
高丽服饰制度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高丽莉作品赏析
雪人的服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母与子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