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诈骗认知状况及防范意识分析

2018-05-05 02:16淦雪晴赵明星俞佳茜
青年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抽样调查大学

淦雪晴 赵明星 俞佳茜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慢慢走向繁荣富强。然而近几年,校园诈骗的案件频频发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暴露现存的思想道德问题。为研究当代诈骗在高校校园盛行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推动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本次研究采取问卷抽样调查向全校师生发起了大学生钱财受骗情况调查,并结合了具体实际对比分析推出了此份报告。

关键词:大学;校园诈骗;抽样调查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和掩埋真相的办法,骗取额款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物的行为。校园诈骗是指高校师生在校园内遭受他人通过不法手段欺诈造成直接或间接财物损失的现象。同时国内高校均为开放性校园,这种开放性环境给校园诈骗提供了极大便利。校园诈骗显著特点就是不法分子诈骗主题通常取自大学校园生活,大学生难以辨识。

校园诈骗一旦得逞,其危害十分深远,对大学生乃至大学生家庭损失都极为惨重。被骗的大学生及家庭不仅在经济上遭受到惨重损失,同时在心理上会产生内疚甚至煎熬。严重可能引起大学生轻生等心理疾病。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江苏某大学为调查地点,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学生遇到的诈骗及自身防范意识进行了解,同时分析探讨加强大学生校园诈骗防范意识的必要性、大学生受骗原因,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激发大学生自我保护认知的主动性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校园诈骗防范意识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保护防范意识,是维护高校治安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环境,这给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学校周围的闲散人员容易进入校园,同时人员流动性大、难管理,易扰乱校园治安秩序,造成学校的安全隐患。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对整个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等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这种大环境还不能彻底改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维护高校的治安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大学生能够自力更生的前提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对新事物缺乏理性和客观的认识,缺乏人际交往中的经验与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极易成为校园诈骗的主要对象。大学是学生时代与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若不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就会被轻易的欺骗和利诱,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通过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大学生能够逐渐自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必修课。

二、大学生对诈骗认知防范情况调查及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于2017年11月28日在江苏某大学开展,问卷调查的具体执行者为七名本科生,调查方式是面对面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的大学生。本次发放问卷共1050份,有效回收问卷992份。

问卷数据显示,有67.63%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诈骗,诈骗的方式50.24%以盗用社交账号,骗取钱财为主。38.65%的诈骗以推销学习资料、假产品为主;而当遭遇诈骗,60.49%的大学生选择不予理睬,2.9%选择了报警,最终受骗汇款的占6.7%,受骗后对陌生人不信任感明显增强的人占21.74%,可见校园诈骗对大学生心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中发现,当大学生遭遇诈骗,鲜有人寻求警方援助,认为报警过于麻烦的占主要原因。而主动了解或学习防骗知识的仅占43.48%,大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

三、校园诈骗的防范措施

(一)大学生阅历不足,防骗意识差,信息容易泄露

大学生是接触社会的新群体,心理和阅历不够成熟。对于社会生活缺少一定的警惕性。刚接触新环境的大学生们以自身强烈的好奇心和无畏的探索精神来重新构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在这样的热情下,社会总能以一种极其包容的态度接纳大学生,但是这也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某些群体就会抓住这样的特性谋求自身利益。此外,大学生参与社交活动时个人信息保管不力,缺少隐私保护意识,易泄露重要身份信息,给诈骗提供可乘之机。大学生第一次独立规划、解决自己的生活及各种问题,通常会有急于求成、迫切证明自己、宣告成熟的心态,大多数诈骗者会针对大学生急于独立的这一心态实施采取一系列的行骗方式,使得对方极易掉入陷阱,从而成功行骗。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相关知识普及不力

大学生的社交圈局限于校园和家庭,社会经历极少,因而家庭和学校都易忽视提高学生警惕性和防范意识的教育需求。缺少家庭和学校对这方面内容的灌输,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也相对片面,对于诈骗类型和方式等也少有了解,造成了大学生在防骗方面的疏忽。其次,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也是校园诈骗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开放式管理模式,导致诈骗分子可以轻易进人校园甚至是寝室实施诈骗。高校后台学生信息系统缺少强力的系统维护和修补能力,诈骗分子极易通过电脑技术等窃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三)监管体系缺失,防骗教育不够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投机取巧者利用快速发展的科技窃取他人信息,通过对目标心理的把握,制定相应的诈骗计划,对不同的人群实施不同的手段以达成骗取对方金钱的目的,而相关机构履行职能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诈骗成功率。商业机构对用户信息保护力度不足,造成了信息泄漏,更有倒卖用户信息的现象,为诈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官方机构如学校、政府等对相关知识与法律的宣传及诈骗行为的打击不力,也是造成诈骗行为猖獗的一大原因。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相对缺失,大学生易对诈骗防不胜防。

四、预防校园诈骗滋生的应对与防范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自主防范意识

大学生应主动了解社会诈骗案例,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在面对需要填写重要信息,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一些重要信息的情况下,要提高警惕,谨防泄露;社交软件涉及到金钱或个人信息的要加以重视,要有一定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辨别是否为诈骗手段,学会冷静地采取手段,避免掉入陷阱。

(二)加强高校安全管理

学校应加强出入管理,对陌生人进校,進寝要严格登记信息,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强调责任的层层落实,加大问责力度。校内要有不定时的巡逻,避免可疑人和可疑行为的出现;学校后台系统要设置多重保护,防止录入的信息出现泄漏或被盗取的现象,加大对学校安保硬件的维护,减少监控盲点。同时要对信息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监管,防止其因利益人为地向外泄露信息。

(三)完善社会监管体系

涉及用户信息的机构应拥有一套完备的数据保密系统,同时要树立反诈骗的意识,对于存在被盗取风险的数据或信息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反击。政府应加强社会教育,扩大防诈骗的宣传,加大诈骗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网络信息的保护和监督,对于相关机构要不定时进行突击检查。商业机构为了长远利益和发展,认清定位,注意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反诈骗。

(四)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

从家庭、校方角度,有必要向大学生普及必要的法律常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也得到强化,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可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防盗窃、交通安全、心理安全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教育,通过讲座,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抽样调查大学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对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使用的探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