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将“寒食节”并入“清明节”

2018-05-07 15:55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4期
关键词:冷食介子寒食节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时,查得极为严格,常常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变焦,就犯了死罪。当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皇帝赐宴,也是冷菜冷食。唐·张籍在《寒食日内宴》中这样写道:“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既然这种习俗有害大众健康,历朝历代都有君臣名士对寒食节提出过改革。

东汉初年,哲学家桓谭针对这种习俗,认为“王者宜应改易”。汉顺帝时,并州刺史周举见这个陋习愈演愈烈,于是写了一篇祭文放在介子推庙中,“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不温食”。同时“说民不宜寒食,因勒使炊食如故”。在周举的推动下,“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但这个习俗真正有所遏制,始于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發布的《明罚令》。令文说:“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这以后,寒食节陋习虽然没有根除,但确实收敛了不少。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

据《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人们节日习俗也由吃冷食渐渐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这也是我国古代风俗习惯和文明程度的一大进步。

(文/刘绍义)

猜你喜欢
冷食介子寒食节
清明节与介子推
寒食节题墨竹图
冬季适当吃冷食
夏季消暑别忘护肠胃
4月3日寒食节
介子推守志
清明节的传说
解暑食品 爱你冰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