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针进针法在大鼠针刺实验中的应用

2018-05-08 02:42张伟波吴丽洁温珮彤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单手腧穴针法

张伟波, 徐 平, 吴丽洁, 高 原, 温珮彤, 虎 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进针法,又称下针法、刺针法、入针法、内针法, 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属于“理、法、方、穴、术”中“术”的范畴,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能够减少痛感、易于得气、提高疗效[1]。进针的方法数目繁多, 多种多样[2], 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目前, 在针灸临床和实验中,单手进针法的应用较广泛,但笔者在长期的动物实验中体会到(实验主要是针刺SD大鼠肾俞和足三里),应用单手进针法对足三里穴的针刺较容易,但对肾俞进行针刺时, 因为大鼠背部坚韧, 单手进针的一次透皮率太低, 这时大鼠的反应较大, 挣扎剧烈, 干扰了进针, 既耗费了时间, 又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而应用弹针法针刺, 可以减少大鼠的应激反应, 提高实验效率。弹针法, 又称指弹进针法, 即“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 运用指力, 并以中指弹动针柄时, 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3]”, 是一种进针速度较快的双手操作进针的方法, 《陈乃明教授针刺经验精要》中对其操作规范有更为详细的描述[4]。笔者师从葛宝和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陈乃明教授学术继承人),学习弹针进针法,也深受导师无痛进针手法的影响。在动物试验中分别应用单手进针法和弹针法两种方法进针,对这两种进针方法的平均耗时、针刺入皮下过程中的平均针刺次数和留针过程中毫针的脱落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6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由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SCXK(沪)2014-0008]。饲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设施[SYXK(沪)2004-0005]。

1.2 实验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0只,针刺前用“X”固定法[5]固定,分别用单手进针法和弹针法进针,单手进针法具体操作: 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其余三指自然扶住针身,拇食两指同时用力进针。弹针法具体操作: 以左手拇、食指夹持针身下端,不紧不松,右手拇、中指屈曲成环状,以中指指甲或甲根部顺针体方向快速弹击针尾进针[4]。每只大鼠针刺取穴为双侧后三里(足三里)和肾俞[6],足三里的留针深度为1.5 cm,肾俞穴的留针深度为2 cm。

1.3 观察指标

观察针刺单个穴位的用时、针刺入皮下过程中的针刺次数(比如一次针刺未透皮、大鼠剧烈挣扎等妨碍进针成功的均计1次)以及留针过程中(15 min)毫针的脱落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进针方法平均用时

从表1可以看出,在针刺足三里时,单手进针法较弹针法用时更少,在针刺肾俞时,弹针法的用时较单手进针法少。

2.2 两种进针方法大鼠平均针刺次数

表 1 两种进针方法平均用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针刺足三里时,单手进针法和弹针法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针刺肾俞时,单手进针法的平均针刺次数明显多于弹针进针组。

2.3 两种进针方法留针过程中的掉针情况

表 2 两种进针方法平均针刺次数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留针过程中,毫针的脱落情况单手进针法较高,为35%,明显高于弹针进针组的20%。

表 3 两种进针方法留针过程中毫针的脱落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两种进针方法的比较

弹针法进针速度快,可以快速穿过皮肤到达皮下组织,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真皮层,过度刺激真皮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达到无痛或者微痛[7]。本实验中,在针刺足三里时,单手进针法优于弹针进针法,因为单手进针法解放了押手,既可以做针刺前的消毒工作,持针备用,还可以协助刺手进针[8],实验中也可用来固定动物,而且足三里部位肌肉组织丰厚,皮肤角质较少,质地柔软,容易进针,但弹针时,必须双手操作,左手的作用是夹持针身,固定针尖位置,但大鼠的腿部较难固定,夹近腹部,所以耗时较长。在针刺肾俞时,因为肾俞部位的皮肤角质分布较多,皮肤韧性较大,单手进针法透皮困难,再加上皮下脂肪组织丰厚,针下游移,针尖位置容易偏移,导致单手进针法一次透皮率较低,容易产生疼痛,大鼠会应激、挣扎和抵抗,阻碍了正常的进针,大鼠受到激惹,也影响了后面的留针过程,弹针法透皮速度快,动物的应激反应较少,而且肾俞位于背部,能够充分暴露,方便进行弹针操作。可见,在方便弹针的穴位和体位的前提下,弹针进针法能明显提高针刺效率,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能有效的降低留针过程中掉针情况的发生。

3.2 弹针进针法在动物试验中应用的优势

①弹针与单手进针法相比,提高了针刺透皮的速度,从而大大减少了疼痛的产生,降低了动物的应激反应,方便后面的留针,减少掉针的几率,也符合动物实验的3R原则。②弹针的穴位定位比较准确。弹针进针有左手护持针身,进针的过程针尖不会偏移,针刺穴位较准确,且能较容易的避开疼痛敏感点、皮损处或者疤痕。③对于皮肤韧性较大不易进针的腧穴,只要腧穴充分暴露,方便弹针,本实验以肾俞为例,均可以应用。④可以充分利用动物的惊吓反射,弹针时,指甲和针柄接触时会发出“啪”的声音,同时针尖刺到皮肤,会使动物受到惊吓而皮肤绷劲,可有效避免单手进针时“打太极”的情况,原理同舒张进针法。

3.3 弹针进针法在动物试验中应用的不足

①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将针弹弯或弹飞。②一般适用于固定好的动物,因为弹针法需要双手配合操作,左手不方便进行固定动物。③对于穴位的位置或者动物的体位有一定要求。选择的穴位或者动物的体位必须充分暴露针刺位置,方便弹针。

针刺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但针刺疼痛往往会导致不愉快的情绪产生,影响了针刺疗法推广和应用[9],在动物实验中,也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容易激惹动物, 导致动物应激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实验结果。在腧穴部位充分暴露,方便弹针的体位下,弹针法不仅可以减少进针时产生的疼痛,提高进针的成功率,缩短针刺用时,提高实验效率,还能减少留针过程中掉针情况的发生,适合推广运用。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腧穴都适合弹针,不同部位的腧穴适宜的针刺方法不同[10],而且不同的针具,其针刺手法也多种多样, 另外还可以借助辅助工具进针(如管针进针法[11]),总之,每种进针方法都各有所长,各有所宜,在针刺实验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提高针刺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鼎坚. 论毫针针刺手法 [J]. 广西中医药, 1997, 20(3):1-3+15.

[2] 樊一桦, 孟向文, 田蓉,等. 对进针手法的探究 [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4(3):181-183.

[3] 杨兆民, 郭恩吉. 刺法灸法学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18.

[4] 王锐. 陈乃明教授针刺经验精要[J]. 中国针灸, 1999, 19(2):37-38.

[5] 高原, 刘丁龙, 徐平,等. 介绍一种简易“X”型大鼠固定法的使用 [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6, 36(5):378-81.

[6] 李忠仁. 实验针灸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55-257.

[7] 杨晓媛, 杨迎迎, 顾继昱,等. 进针速度与患者痛觉的潜在关系 [J]. 中医杂志, 2016, 57(23):2004-2007.

[8] 王云娜, 段玉婷, 黎顺平,等. 押手在针灸操作中的作用 [J].吉林中医药, 2017, 37(2):195-198.

[9] 高明, 杨华元, 刘堂义,等. 针刺进针疼痛客观原因分析与对策及教学要点 [J]. 中国针灸, 2016, 36(7):763-766.

[10] 陈超, 石学敏. 根据腧穴部位选择无痛进针法初探 [J]. 中国针灸, 2016, 36(3):271-273.

[11] 肖永芝, 刘玉玮, 张丽君,等. 日本“针圣”杉山和一生平事迹述评 [J]. 中医文献杂志, 2011, 29(5):45-47.

猜你喜欢
单手腧穴针法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
高级巡逻战术之单手开枪的无瞄准射击技术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