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8-05-09 09:06陈咸邓士琳仲鹏飞陈庚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聚类文献

陈咸,邓士琳,仲鹏飞,陈庚

(1.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430070;2.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1]。2016年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是时代主题和大众需求,但与此冲突的是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频繁发生,大学生运动损伤问题亟待解决。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视化分析至今未产生。CiteSpace是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2]。本研究借助Cite Space Ⅴ对收集的599篇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掌握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推进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的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库选择CNKI,以“大学生运动损伤”为检索主题,“精确”为检索条件,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不限,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检索时间为2018年8月30日,共检索到599篇(1988-2018年) 文献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科技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V(版本号 Cite Space 5.1.R1SE.32-bit),该软件在绘制知识图谱、科研合作网络分析、文献共被引与耦合分析、共词分析、网络图层叠加分析及知识领域发展新动态与新趋势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功能[3]。本研究采用Cite Space对检索的599篇绘制文献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再进行计量分析、网络共现分析及词频分析。

1.2.2 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主要由软件安装、主题确定、数据采集、图谱绘制、计量分析5个部分构成。1)安装的软件版本要与计算机相匹配,以确保该软件的稳定性;2)检索主题结合研究的主题、目的和内容最终确定为“大学生运动损伤”,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3)采集数据剔除无关主题文献,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将检索到的有效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download_2018.txt”命名;4)绘制知识图谱前在Cite Space 功能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时间分区(Time Slicing)选择“2”,主题词来源(Term Source)选择文献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DE)和关键词加(ID),依据分析的主题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依次为关键词(Key Word)和作者(Author)进行参数分析,网络裁剪(Pruning)选择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以降低网络密度,提高网络可读性,单击按钮Go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5)计量分析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根据图谱提供的信息,结合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1.2.3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通过数据描述和预测趋势的图书情报学方法,总结文献特点和规律[4]。采用文献计量法对599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1.2.4 知识图谱法 利用知识图谱法对搜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分析[5]。将样本数据导入Cite Space知识图谱软件系统,制作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内容包括关键词、作者和机构,样式包括共现、聚类和时区图。

1.2.5 词频分析法 利用词频分析法对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6]。词频越高越有可能代表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动向[7]。本研究通过词频分析来掌握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热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时间分布及演变趋势发文数量统计分析可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反映该研究主题的动态演进过程,还可预测未来趋势。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时间分布及演变趋势见图1。

图1 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发文量的演变趋势

图1显示,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有关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始于1988年07月01日颜章超发表在《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的《我院本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和赵鸿斌发表在《湖北体育科技》的《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近30年来有关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的文献年均发文20篇,根据发文量变动,可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分为如下4个阶段:

第1阶段为起步阶段(1988-1992年):5年仅发文6篇,占总量的1%不到,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文献从无到有,文献内容由简单的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向预防措施的探讨、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运动损伤比较和某一项运动中的损伤情况调查发展。这一时期可称为该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

第2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1993-2001年):1993年之后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慢,年发文量不超过10篇。随着高校学生的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学术界热衷于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和特征分析。

第3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该阶段发文量呈直线上涨趋势,通过对此期间发表的文献内容的研读发现,此阶段该领域的研究基于现状调查更多的是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009年发文量达到顶峰,为47篇,研读原文献的研究背景得知发文量的突增受2009NBA北京赛的影响,篮球运动在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就必然成为研究焦点。

第4阶段为发展成熟阶段(2010-2018年):该阶段发文量处于平稳态势,没有明显的增减,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已处于成熟阶段。

2.2 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M.Cllon首次提出共现分析[8]。g-index是Cite Space软件新增加的知识单元提取方式,该算法是在增加规模因子k的基础上,按照修正后的g指数排名抽取知识单元[9]。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Node Types设置为“Key Word”,Top N=50,g-index(K=20),根据成果图效果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进行修剪,最终生成含有371个关键词的共线网络节点(图2)。

一般情况下,Q值>0.3,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houetee值>0.5,生成的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当S值在0.7时,聚类结果是具有高信度的[9]。图2中Q值=0.8558,生成的聚类结果合理;S值=0.7579,聚类结果的信度高。

图2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文献主题的精炼表达,是科研论文的精华,能够反映某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者感兴趣的学术话题,数据源中关键词频次越大越可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图2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与词频成正比,节点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数字代表词频):运动损伤(441)、大学生(317)、预防(99)、预防措施(60)、损伤(56)、体育运动(39)、篮球运动(37)、学生(33)、足球(27)、篮球(25)、原因(22)、调查(20)、高校(17)、调查分析(17)、分析(16)、对策(14)、运动(12)、体育教学(12)、体育活动(12)、羽毛球(11)、体育锻炼(10)等。

“运动损伤”和“大学生”为检索主题词,故不对此深入分析,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热点集中于:1)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随着大学生运动损伤事件频繁发生,对其运动损伤机理的探讨和预防措施的探索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难题,由此,很多研究者展开了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冯赟[10]和张冬梅[11]等人基于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提出了预防措施等;2)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体育运动。为了更好地避免和解决大学生运动时的损伤问题,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大学生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特征的研究力度已成为必然。赵斌[12]和胡志华[13]等人对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情况展开调查分析;3)篮球运动中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篮球运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篮球的强对抗性、身体接触等项目特征决定它是一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14]。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是开展篮球运动不容忽视的问题。赵小礼[15]和李先勇[16]等人侧重于篮球运动中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4)篮球运动中大学生的运动损伤。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等政策不断出台以及着校园足球的不断推广,足球运动在高校中得到大力推广,与此同时,运动损伤问题也越发严重,大量的学者从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现状调查、成因、预防和康复对策4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丰[17]和张宏智[18]等人调查分析大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状况及成因;5)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张龙坤[19]和胡德刚[20]等人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其发生运动损伤的现状、总结运动损伤成因、分析预防治疗运动损伤的对策;6)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既会产生运动损伤也是运动损伤的干预手段,尤其是保健康复类健康教育。陈燕[21]和步秀青[22]关注体育教

学中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进而为减少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建言纳策;7)羽毛球运动中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羽毛球运动聚健身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作为高校专项训练和公共选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推广,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及柔韧等身体素质。但伴随而至的是羽毛球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学术界的棘手难题。唐开悦[23]和赵长壁[24]对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8)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体育锻炼。运动损伤与体育锻炼相继而生,解决好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才能提高锻炼效应。张延妍[25]和何建东[26]等人基于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和特点,提出预防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建议。

2.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高频关键词默认聚类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选择从Key Word中提取聚类名称,之后选择LLR算法进行聚类,最终得到运动损伤研究的聚类图(图3)。

图3 高频关键词聚类共现网络

类1对策与类4措施可组合为一类,其中“大学生”和“原因”节点最大,还包括“高校”“运动”“对策”等,这一组合的研究内容主要为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究。倪道良[27]和尹岳[28]等人在分析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对策;司璞[29]和张宏智[30]等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运动损伤比较关注,而刘金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运动损伤比较重视。

类2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节点最大,其次是“篮球运动”“羽毛球运动”“足球运动”和“体育专业”。这一组合研究主要探究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按项目分主要有大学生篮球、羽毛球和足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按专业分主要有体育专业和普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讨论。侯豫星[31]和刘传海[32]等人侧重于研究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成因和预防措施,吕立功[33]和张河[34]等人调查分析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状况,刘庆[35]注重多学科融合,关注大学生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后的心理问题;黄锋[36]和赵建辉[37]等人研究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中的损伤,包括常见损伤特点、成因、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分析;詹崇将[38]和刘璐[39]等人从损伤特点、解剖学特征、成因和预防等方面研究大学生足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周建伟[40]和宋祖军[41]关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研究。

类3篮球运动损伤:“损伤”节点最大,其次是“学生”“篮球”和“调查分析”等。本聚类研究内容主要为大学生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和对策调查分析,代表作者包括李泽键、卜爱云和王铁军等。

类5半月板:“运动损伤”节点最大,同聚类的还有“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和“学生保健服务”。半月板是膝关节的缓冲结构,半月板损伤会并发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损伤严重时会阻碍人体的日常活动,张淑芳[42]专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半月板运动损伤研究;胡高楼[43]和江滔[44]研究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杨小林[45]和尚延峰[46]分析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成因及对策;李芳[47]和宋兵芳[48]等人关注学生保健服务在防治大学生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类6自我保护:“预防”节点最大,同聚类的还有“自我保护”和“教学保护”。加强大学生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要以预防为主,于萍[49]和宁业梅[50]等学者主要从事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做到运动时的自我保护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有王春晓[51]和管庆超等[52]学者从教师和教练员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的教学保护进行探讨。

类7健美运动:由“足球”“调查”“运动创伤”“研究”构成。此聚类研究主要是对大鼠进行力竭或离心的运动,研究其运动损伤,其中,冉孟华[53]和杜光宁[54]等学者研究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运动损伤情况和防治方案;而王放[55]和吴永乐[56]等调查研究大学生运动损伤和创伤情况。

类8智力周期:由“智力周期”“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组成,人体生物三节律包括智力、体力和情绪节律,此聚类主要是将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融合研究。王少春[57]是该研究领域的开辟者,探讨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之间的关系,提出将生物节律作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医务监督辅助手段。

类9医疗干预、类10急救知识和类11运动安全文献较少,将其归为运动医学一个领域,其中叶建华和毛志强[58]调查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医疗干预;毛学健[59]和陈德权[60]对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和急救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马冬秋[61]和周祖旭[62]从运动安全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以上聚类基本涵盖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主题。

图4 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主题时区

2.2.3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时区知识图谱可以显示一个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脉络,反映其研究前沿[11]。在Cite Space V软件参数区域,Node Types选“Keyword”,Top N=50,g-inde x(K=20),运行软件并生成Timezone View( 时区视图4)。球运动中的创伤和损伤;张宇[75]和王康康[76]研究大学生网球运动常见损伤及防治措施;司璞[77]和罗建新[78]关注高校排球中的运动损伤。研读近2年文献,随着足球和冰雪运动的流行,随着大学生运动损伤频率的高发以及对健康的迫切追求,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逐渐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评估和干预以及某一具体运动或部位的损伤研究转型。

2.3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学术共同体研究 一般而言,作者的发文量是其科研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有研究证实,发文量与作者合作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79]。

运用Cite Space Ⅴ软件,节点类型选择Author(作者),选择Pathfinder(寻径算法),得到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图(图5).同时,统计出发文量靠前的8位作者(表1)。

经统计,本研究599篇样本文献中,共有114名学者从事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其中,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37位,有直接联系的作者共46对。图5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外环的颜色代表作者的被引年份,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连线颜色代表第一次合作的时间。

图4表明,不同阶段研究主题布局不一,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可将该领域研究划分为下3个阶段:第1阶段为1988-1992年,此阶段搜索的关键词有“运动损伤”“体育运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损伤原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赵鸿斌[63]和崔凤祥[64]等人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牛威和张友松[65]二人比较研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

第2阶段为1993-2003年,此阶段的高频关键词有“大学生”“预防”“预防措施”“损伤”“原因”“足球”“调查”“调查分析”“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对策”“成因”和“运动”等,严珍[66]和宋丽亚[67]等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和规避展开;范海英[68]、赵斌[69]和滕培树[70]等人着重研究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时的运动损伤。

第3阶段是2004-2018年,此阶段出现的关键词繁多,包括“篮球运动”“篮球”“高校”“羽毛球”“创伤和损伤”“措施”“网球”“排球”等。齐天白[71]和陆海勇[72]等学者关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具体从现状、成因、预防和康复4个方面进行;朱智敏[73]和赵凯[74]等人研究大学生参与羽毛

表1 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高产作者(前8)

图5 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核心作者共现网络

基于图5和表1,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领域排名前8的核心作者中,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的王厚雷和新乡医学院的阳红林节点最大,发文4篇,居首位。另外6名作者发文都为3篇,所属机构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部、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和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王厚雷主要从事非体教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阳红林主要以河南省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并探讨预防措施,分析大学生运动性损伤的成因;万国华、王碧怡、杨小勇和宋军主要解析大学生参与足球和篮球运动时发生的损伤以及课外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钟倩红和陈青山以广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运动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图中网络密度为0.0071,很多作者还是孤立的点,说明作者之间互通性不高,合作研究有待加强。最大的合作团队是由李舜薏-熊锦平-郎勇春-熊东萍-范海英组成的5人合作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普通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征及预防措施。其次是由宋军-杨小勇-王碧怡-万国华组成的4人团,该团队主要从事大学生参与足球和篮球的运动损伤以及课外运动损伤的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研究;由钟倩红-陈青山-白卫东-李晓珍组成的4人团主要分析广州市大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有4组两两合作团队分别研究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粤东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和河南省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调查与预防。仅有的这些团队都表现出同一单位或同一学科内部的合作较多,跨单位跨领域合作几乎没有。

3 小 结

1)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文量与损伤发病率和强烈的防治需求密切相关,根据年发文量可分为起步、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发展成熟4个阶段。

2)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关系,调查分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和大学生球类运动损伤。

3)根据高频关键词聚类共现网络图,研究热点集中于篮球和健美运动中的损伤,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医疗干预,大学生运动中的半月板损伤,生物节律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医务监督作用。

4)根据时区图预测未来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将由现状和成因研究向防治修复及干预实证研究转型,并且注重体育学与心理学和医学的多学科融合研究。

5)当前该领域的学术团队研究和集体公关能力不强,研究合作不密切,仅有的合作都是同机构内部合作,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机构、不同学科联合攻关。这样,研究队伍将不断壮大,其研究成果将更加丰硕和不断深化。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聚类文献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