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对策研究

2018-05-09 06:34李模弋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有效对策农村

李模弋

摘要:针对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的确,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在农村地区实施以来,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不能被已经取得的这些成果所蒙蔽而沾沾自喜,更应该保持冷静认识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切实有效的推进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文章分析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助益。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就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政策,并且长久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改善了很多农民的生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增长,并且我国政府在长期的扶贫工作中积累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是我国2012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环境背景和前提条件。下面,笔者将对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完善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精准扶贫工作概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再经过后来的发展研究,精准扶贫被推行到各农村,成为了我国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但是笔者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学界学者们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还没有向纵深层次发展,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而且在精准扶贫的问题上,理论与实践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具体而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程序和标准,并根据这些程序和标准精准的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并处理好帮扶过程中管理、考核工作,使扶贫资源能得到最高效的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几个关键性的程序和阶段,即精准识别阶段、精准帮扶阶段、精准管理阶段以及精准考核阶段。笔者发现,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問题主要就出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过程中。

二、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为了本文研究选取了几个村庄进行相关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精准扶贫的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准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的精准识别过程,对于精准扶贫的后续工作能否有效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关键性的影响。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明确,即具体贫困群众、贫困程度、造成贫困的原因、可以采取的脱贫措施、具体帮扶方式以及需要达到怎样的帮扶效果等。现行情况下,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进行精准识别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是“建档立卡”的方式,即村委会进行组织,群众提交“贫苦户建档立卡申请书”,村委会将群众提交的申请书上报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建档立卡,即可开始对该群众采取措施进行帮扶。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现行的精准识别的方式方法及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村民由于农活繁重或者外出务工,再加上文化程度较低,往往对建档立卡的具体流程不太了解,故更谈不上参与了。二是建档立卡过程中裙带关系、人情关系现象频发。三是在精准识别过程中的瞄准机制不够完善。

(二)精准帮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在精准识别之后,紧接着需要展开的工作就是精准帮扶,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具体落实,关系到精准帮扶最终的成效。但是,在这么重要的精准帮扶环节也存在一些困境,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帮扶方式上的“一刀切”的问题。

在精准帮扶具体方式的选择上,“一刀切”的现象严重。一般来说,在精准识别阶段会对造成贫困群众贫困的原因进行精准分析,找出相对应的最有效的帮扶方式。并且由于每个贫困户都有导致自己贫困的特殊原因,所以本质上来说,对于每个贫困户所采取的帮扶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人是因为学业导致贫困,故应提供学业救助;有的人是因为残障病痛导致的贫困,故应进行残障补助;有的人是因为农业建设导致的贫困,故应提供实用技术帮助等等。但是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开展中,村委会、镇政府等领导人出于“方便”、“简化”、“快点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考虑,往往并不会因贫制宜,而是直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统一采取单一的资金扶贫。

(三)精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在精准扶贫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扶贫资金的管理方面。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因此国家为了扶贫取得良好的成效,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负责扶贫资金管理的管理人员,有时候会因为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而走上挪用公款、贪腐的道路,并且会导致漏出率高以及扶贫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精准扶贫的资金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扶贫资金的挪用、滥用。有权力又有金钱又缺乏监督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腐败。精准扶贫资金本来是国家用来帮扶农村贫困户的,但是一些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在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的时候,往往容易迷失自己,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并且还会影响到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扶贫资金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这会使得该重点帮扶的对象没有得到重点帮扶,一般贫困的群众却得到了超过所需的帮扶资金,最终造成帮扶效率低下。正常情况下,帮扶资金的发放方式以及每个贫困户发放的具体数额是根据精准识别过程中确定的群众的贫困程度来决定的,但是由于追求所谓的“简便”,很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扶贫资金发放方式,每个贫困户不论具体情况如何,均发放相同的扶贫数额。

三、完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举措

上文对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

治愚对治贫、扶教对扶贫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影响,这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理念。二是加强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农村地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三是采取多种教育扶贫的形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加强对扶贫教师队伍的建设,改进教育扶贫的成效。

(二)优化农村精准扶贫队伍

一个队伍怎么样决定了某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只有建设起一个好的队伍,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也应该对精准扶贫队伍优化,真正把人民群众领上共同富裕、集体奔小康的道路。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对优质的帮扶队伍进行引进。干部是人民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让领导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样才能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还应该引进科技特派员以及相关的人才,以此帮扶群众从根本上找到发家致富的方法。

二是要积极发挥本地能人的带头模范作用。加大对本地能人的宣传,使群众明白他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思想、理念和方式,从而激发更多贫困户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也走上自给自足、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三)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到位

一些偏远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仗着“天高皇帝远”,往往会为了省麻烦,而不愿意按照流程和标准来认真实施、执行精准扶贫工作的整套流程,而只是表面上把钱发下去了就行,并不管会不会产生扶贫的效果。针对此,我们就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到位,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规制。我们可以针对各个地方的不同特色和具体情况,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的监督机制,对当地各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监督,以此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

各级黨委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厘清责任担当,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对某一时段内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并予以公布通告;二是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工作完成好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则给予一定的惩罚。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在新时期实施的一项惠民利民的有利政策,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障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2]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有效对策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问题剖析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