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与对策研究

2018-05-09 11:14孙璇周莹莹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对策研究老年人

孙璇 周莹莹

摘 要:本文在调查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的基础上,发现老人大都缺乏子女的照顾,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对临终关怀的含义都知之甚少,但接受临终关怀服务意愿强,且倾向于家庭式临终关怀模式。进而提出加强临终关怀宣传,建立家庭式临终关怀机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对策研究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加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这些都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但是,目前社会仍存在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国家政府在经济上的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为此笔者开展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一、调查情况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宁波市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461名老人作为样本,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受访的人群比较集中,97.04%都处在60-80岁,老年人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人员,数据的代表性较好,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老人临终关怀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一)大多数老人都是与老伴居住,日常生活中缺乏年轻人的照顾

调查显示,61.6%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独立照顾自己或者与老伴相互照顾,缺乏年轻人的照顾,可以看出在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国情下,开展临终关怀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二)大多数老人并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

数据显示,有疾病的老人占到了73.5%,但清楚了解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的老人仅占16.9%,所以对老人的照顾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临终关怀的服务能够更好的对老人的身体疾病进行治疗和照顾。

(三)老人对临终关怀的含义都知之甚少

调查表明,77.6%的老人表示都没有听说过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个词汇,这就带来了临终关怀的知名度低等问题,进而导致了临终关怀这个词汇只停留在了专业人员学术研究的范围内。

(四)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461个老人中,有77.9%的老人表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的相关服务,可见老人在心理上其实是肯定这项服务的存在的,他们在潜意识中也能意识到临终关怀服务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慰藉,所以愿意选择去接受这种服务。

三、老人对临终关怀发展的意见看法

(一)老人们都倾向于选择家庭式的临终关怀模式

当老人们被问及“当您将来无法行动自如时,您倾向于选择哪种方式”时,有51.2%的老人选择家庭式的临终关怀模式,有一半还多的老人都比较信赖家庭式的服务,可以看出,我国应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发重点放在家庭式的模式上,可以对老人的家人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健全和完善家庭式的临终关怀模式。

(二)临终关怀的月疗费用在200-500之间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各个收费段中,大多数老人都倾向于选择200-500的价格区间,其占比将近44.5%。大多数老人都比较节省,在生活医疗的支出方面都害怕高额的费用。一方面是他们没有了工作的能力,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是他们舍不得花钱,生病时惧怕高额的医药费用。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建立家庭式临终关怀机构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两种临终关怀模式:一种是以家庭临终关怀为主,一种是以临终关怀医院为主。这两种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家庭式临终关怀机构应该是最有效的模式,一方面病人可以体验着医院专业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又熟悉的环境,有家人的陪伴,这岂不是两全其美,而且这种模式规模小,动用资金少,需要的人力物力都相对较少,很适合我国老龄化的国情。

(二)家属应提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了解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需要了解临终关怀服务,家属也需要认识了解临终关怀,只有知道了临终关怀是尊重生命,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的意义,是对大家,对整个人类有好处的事,才能让老人从心里逐渐接受并实行临终关怀。

(三)老人自身要尝试接受生与死,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就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老人的封建思想从而形成的不理解临終关怀行为,如果要改变现在这种局面,使临终关怀服务发扬光大,那么不仅政府和各个福利机构需要努力,而且老人自身也要努力改变自身固守的观念,充分认识了解生死观,尝试接受生与死,只有这样,经过时间的推移,临终关怀这项服务才能推广,造福公众。

(四)医院、养老院开展有关临终关怀的服务项目

目前,国内的临终关怀发展还比较落后,各方面的人员和设施都还不够完善。而作为临终关怀实施主要途径的医院和养老院都还没有专门开设这一项服务,所以我们应根据需求增加此项服务,由专业人员进行陪护,而且由于我国国情,医院和养老院也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班,对老年人的儿女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子女对老人的临终关怀水平,帮助临终者更加舒适幸福的离开。

参考文献:

[1]吴双倩,周莹莹.“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20):240.

[2]孙璇,周莹莹.大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分析[J].才智,2017(20):39-40.

[3]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1):62-63.

作者简介:孙璇(1995—),女,学生。

周莹莹(1976—),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通讯作者:周莹莹)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对策研究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