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策略对学生的影响

2018-05-10 09:49韩基平
关键词:乐观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韩基平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个时代的教育者思考的核心问题。在于到底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来看,社会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笔者结合朝阳区开展的积极乐观心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乐观;心理品质;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唤醒每个人全部内在潜能的过程,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的教育的含义。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应顺应这一大趋势,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们应该警惕,不要向年轻人鼓吹把形式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在求学期间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做事动机是做事的快乐、对其结果感到的快乐以及知晓这一结果对社会具有的价值。”教育具有其外部和内部功能,如果外部功能是促进学生成为能够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么内部功能则是促使受教育对象从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满足、成就感,也就是获得主观上的幸福感。这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教育更应该把关注重心转向内部功能上,也就是关注人的主观幸福感提升。从80后开始的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生存压力即“活着”的压力变小而心理压力在逐代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弱者注定被时代淘汰。小学教育所面向的受教育对象是儿童,而儿童的精神文化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1]社会建构的出发点是社会变化的引发源头,若将诱导方式基于积极的因素进行思考,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走向积极繁荣之路。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儿童的世界充满了积极的幸福的力量和因素,那么自然,整个人类社会也就会走向应然地积极和繁荣。

(一)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个时代的教育者思考的核心问题。在于到底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来看,社会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教育者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直论证的话题。作为教师应倡导创设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外在保障。而对于积极人格的界定,積极心理学从认知,情感,意志,心态等角度对积极人格做了相关的界定。其实,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乐观的视角出发,在教育中应用这样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学生的心理品质也会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国家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1]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与积极心理学培养幸福的人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让个体的积极力量与发展潜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尽可能地让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和幸福”[2]。另外,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性时期,这时候,积极心理品质就像一种强心剂,如若注入学生的灵魂中,那么,教育培养出的人,一定是拥有足够积极、乐观、可以有力量应对一切风险挫折,并且具有幸福感的人。由此可见,无论是出于时代对教育使命的诉求,还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品质形成的责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因素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的发展阶段,容易受来自家长、老师和多方面的影响,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中的老师也就自然地承担了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角色。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对象,也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与否。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用自己的人格素养滋养学生的生命内在,用知识素养为学生照亮智力生活。可以说,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几乎关乎到了学生的人生成败。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教师的影响。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积极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试想,一个乐观开朗,对待挫折等积极面对的教师,那么,其影响下的学生相信也会养成积极的心态。

二、案例的回顾

笔者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个行为有些偏激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比起用嘴,他更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得益于心理学专业的背景,对于他的行为习惯我进行了观察。对于喜欢挑战规则、无视规则的学生教师通常会对行为本身进行纠正而忽略诱因。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统称,是客观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心理品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二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心理品质所反映的是结果,是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素质的高度凝结,如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等。如果一个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与大多数学生行为相悖,一定是其中某一方面出现问题。

于是,在与该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同时我了解到他曾经在寄宿学校被其他同学欺负的事情。他在面对困境时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从而贯彻了谁拳头大谁就厉害的思想。所以即使来到了与以往不同的环境,还是会习惯性的进行自我防御机制。这是他保护自我的一个本能。了解了原因,那么对症下药即可。在为他建立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会身体力行的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对他进行引导。在给他积极反馈的同时,我也见证了他一步一步的改变。从孤僻暴躁,到班级小干部再到大队委实现了“三连跳”。变化最显著的便是每天挂在脸上的微笑。

三、积极应对策略的总结

通过笔者亲身实践,积极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求2.改善师生间的关系。3.融洽课堂气氛。4.对于学生自我心理发展十分有益。5.抗压能力显著提升。

四、结论

对于现代人而言,当生存已经不再是压力即生理压力减少的同时,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人们的目标由“活着”变成“好好活着”,从80后开始心理压力逐年递增,到现在的00后以后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然相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体系与开放的思想,中国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部分人甚至认为是病态,殊不知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只不过取决于程度的高低。所以推行积极乐观心理学势在必行,在教授学生心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阳光乐观的面对以后的挑战,真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A]

[2]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A]

猜你喜欢
乐观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