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8-05-14 09:56张钧焱
大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职能

【摘 要】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全称应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是由2013年11月9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本文试图通过三个部分来理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分别为: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 转型期的国家治理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前,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矛盾开始显露。在转型期,国家治理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使之现代化;政府体制作为与之相辅相成的重要部分,也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因此,当代国家治理的转型需要符合现代化的趋势,强化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一、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将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同现代化联系起来。决定指出,要以现代化为要求与落脚点,并表明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换言之,国家治理离不开现代化,现代化依赖于国家治理。

从历史来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大趋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历史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也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了。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到了关于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1959年至1960年,在其《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笔记中,又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化”。到了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正式地把“四化”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距“四化”提出50多年之后,于2013年,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此,从当下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般来讲,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一个国家制度建设,而治理能力,则体现了国家的制度执行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針对国家的治理体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经验,并最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实践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相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之所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合理的体系和高效的手段来稳定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当社会处于转型期时,是各种腐败高发的时期,这一点从英美等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从之前的经验来看,想要有效的实现社会转型,就必须要有合理而有效的体系来治理与引导社会与人民。

(二)当下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相当迅速,相应的体系与制度尚未成型,社会的稳定与后续的发展需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中国当前的发展十分迅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此旧治理手段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国内与国际两大方面的挑战,因此,综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新的、合适的并且恰当的国家治理手段,一方面要做到稳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避免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则要做到适应国内与国际的需要,符合我国当今国情,这就要求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改革开放后,经过我党的长期探索,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出现动乱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是好的,是正确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要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从两个层次来着手,也就是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知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另外国家治理现代化也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白治理主体。与之前不同,现在在国家治理中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社会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治理的主体,十八大也多次强调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

从国家治理体系上来讲,想要推进其现代化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克服国家治理的碎片化状态,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碎片化”很贴切的形容了中国目前所存在的治理问题。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着诸如:分散主义、部门主义以及地方主义的现象。要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要解决“碎片化”的状态,解决“碎片化”就需要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深化政府体制改革,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职能转换。

政府职能转换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和核心要求,其转换的程度和效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我们进一步的简政放权,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要求政府各部门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能,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求深化公共治理改革,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要努力发挥公民在公共治理中的主体性;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完善职能体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突出责任落实,做到权责一致。

2.优化组织结构。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拒绝“吃空饷,不办事”,进一步对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工作流程,使各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坚持依法治国,形成合理的治理机构。

因为法治的客观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优势和特点,所以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我们应该以法治的稳定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优势来凝聚社会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依法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要以法治来使国家和社会事务有条不紊的进行,做到“车走车路,马走马路”,以此提高效率;要努力推动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要有相应合适的治理机构。从广义来说,政府治理不仅仅是行政机构,也要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法院和检察院。在这些机构中,主要是其中的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这四套班子应当形成一个好的治理体系,做到党委执政、人大议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的合理且良好的国家治理机构。

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是分不开的。根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我们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所以,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为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保障。治理能力的实施准确的来说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这里所说的人的素质并不单单只是干部的素质,还有被治理者的素质。由于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明显的效应,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制度的执行贯彻需要人,作为我国各项制度法规落实的行为主体,党政干部的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度落实的效用。随着国家转型期的到来,我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社会治理手段和治理理念,强化政府能力,提高干部素质,以满足现实与未来的需求。然而,在一系列突发公共危机的处置当中,仍然有部分干部表现不力,暴露了现有干部队伍在应对社会治理新要求中的不足,突出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窥一斑见全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可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许多好的治理改革因为没有上升为国家制度而被中止,或者仅在小范围内实施。应当系统地总结各级政府的治理经验和改革经验,及时将适合国情的改革政策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政府和社会治理的改革动力问题。从根本上说,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是因为经济发展、人民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完善以及全球化和现代化所带来的冲击,但最直接的影响是来源于政治上的完善,因此,制度是最长久的动力。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只有以制度的形式才能得以巩固并推广,否则,不伦多么好的改革或者创新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领导干部的下台而下台,成为短期行为。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才能保證我们有资本赢得挑战,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也体现了我国的执政能力与政治文明,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最后,我们也可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和优秀的道路,它符合我国的国情,带领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风采,在新时代独树一帜,立意标新,堪称人类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毫不余力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真正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绍光. 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 何增科. 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1).

[3] 武文莉,唐晓迪.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行政与法.2014(09).

作者简介:张钧焱(199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平顶山,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职能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问题研究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