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化治理思想

2018-05-14 09:56杨赫
大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一带一路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于中国参与全球化方面很重视,前后就全球化召开了多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第一次在杭州召开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新蓝图。全球化发展是世界的一个机遇,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同样也是最大的贡献者。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及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的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促使全球的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开放式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關键词】 全球化治理格局 一带一路 三共理念 开放式创新

(一)选题背景

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世界趋势,自从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尽快的在金融危机走出来,不正确的加速经济全球化,不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片面的追求快速,更有甚者高高的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这些国家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行为,是一种逆全球化行为,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实践是检查真理的一个标准,我国的对外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封建社会末期我们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全球化思想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帮助,与此同时全球化思想还提高了商品的资本流动、科学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各族人民的往来。现在阻碍全球的发展有很多的原因:列如国际经济危机、贫富差距、互联网安全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经济全球化思想;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推进全球化思想,建立政治经济新格局,促进世界各地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全球化的思想已经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现在我们应该发现一切机遇,共同应对历史发展的一切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度过难关,施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公开化,不要贸易保护,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经济全球化发展。

15年10月份,中共中央对“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这一思想认真学习,国家主席习近平做重要讲话,全面说明中国应该引领全球化治理体制思想的新概念。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G20峰会会议中总书记发表重要演讲,建议所有的G20成员国应马上赋予行动,呼吁各个成员国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相向而行、共同担当、承担主责”。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努力,我国要在全球化的形式下树立起大国的形象,做到共惠共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二)国际形势新格局,捕获全国潮流新方向

习总书记提出,国际实力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形势变化,首先,“新形势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他们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现代以来国际实力中最具变革性,并且一些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形成明显的对比;其次,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利益共同体”。回想近代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入侵的形势、发展殖民地、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等一些暴力手段掠夺利益,霸权主义,强权政策逐步向各国协调发展和利益共赢的方式改进,建立健全国家机制、遵循国际规则、追求正义成为历史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想人为隔断各国经济的资金链、技术链、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逆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历史的潮流,不是你一部分国家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中国将树立大国的形象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逆全球化是片面的,是与历史开放发展相违背的,终归是不得人心的。

(三)结论

首先,习近平全球化思想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切身实际的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参与并创新全球化治理思想的研究。放远未来,目前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然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这些国家其实是全球化中的一小部分,他们不可能改变全球化发展趋势,一意孤行,长期发展下去,必然落后,走不少弯路,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家都支持和改进全球化这一思想,目前的中国大力支持和反展全球化这一理论思想,正在引领世界的发展形势。展望未来中国应合理发展全球治理思想研究和面对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做好夯实的理论基础。习总书记一再指出,中国与全球化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坚持服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顺应历史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进全球化治理思想体制 “公正、公平、合理”的方式发展,中国为了发展世界和平提供有利条件。中国一直以来都与全球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习主席指出,世界各族人民同为一个“地球村”,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意识。“合作精神”是G20峰会的重大精神财富,因此世界各国在全球化问题上要积极协调,为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共同努力,健全微观经济机制,提高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 蔡拓,杨雪冬,吴志成.全球治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 辛本健.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靳诺等.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赫(1991-06-25),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学生,研究生二年级,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一带一路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国中小企业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耦合机制研究
开放式创新下的专用性知识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