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主义青年观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2018-05-14 09:56蔡诗蕾
大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 要】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蕴含了对青年的本质及其特点等相关的认识及其深刻规律,指明了青年的教育与发展方向,是开展青年教育与青年工作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在新的历史时期,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来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对指引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指导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青年观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与青年工作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蕴含了对青年的本质及其特点等相关的认识及其深刻规律,指明了青年的教育与发展方向,是开展青年教育与青年工作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青年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国家和社会中最活跃的青春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规律,对于我国当代青年教育与青年工作的蓬勃发展、广大青年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与青年工作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根据他们当时的时代特征及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状况展开的具体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的基础与源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在领导中国青年与青年运动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青年地位和作用、青年教育与青年工作的认识,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本文采用学者毛俊所定义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包括两个部分,即关于青年本体论和青年教育论两个维度的思想内容。”青年本体论是对青年的本质、特点和价值的认识,青年教育论是对青年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的阐释。

1.青年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是自然属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决定青年本质的是其社会属性,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

2.青年的特点。青年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身特殊的利益诉求和需要,有着独特的运动规律,并且在生理、心理特征上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征。青年求知欲强,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与憧憬,最富有朝气与生命力,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和热情,富有创新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3.青年的价值。青年的价值是指青年的历史定位,是对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如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通过人的活动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青年是奋斗斗争在第一线的生力军,是强大的生产力。此外,青年更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青年的成长与无产阶级事业,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相联,这充分肯定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

4.青年教育的目标。青年教育的目标就在把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青年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5.青年教育的内容。青年教育的目标是决定青年教育内容的客观依据,青年教育的内容皆围绕“把青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展开。马克思认为教育包括三件事,智育、体育、技术教育,此外还重视道德教育,主张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为“人类的幸福”献身。

6.青年教育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视为实现青年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被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立足于劳动实践、生活实践,才能掌握知识,才能逐步成长,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二、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它分别从知青、村民及社会三个角度,对与习近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了面对面访谈,阐释了习近平整体的知青形象、知青岁月的真实生活以及成长历程。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来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分别从青年本体论及青年教育论两个维度来解读该书籍,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书中曹谷溪说:“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在延安插队这7年,正是在农村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习近平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不仅是他自身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成果,更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从梁家河大队,文安驿公社直到延川县,各级党组织对近平的关心爱护”,家庭与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不懈监督,“生于高干家庭,具有开阔的视野;生于革命家庭,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更重要的是,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习近平自己也说过,“在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我、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正是在陕北社会中,在扎扎实实地沉入农村的建设中,带着梁家河村民做出了一翻新景象,习近平个人也完成了入团、入党、提干、上大学等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整个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青年习近平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插队刚来时,习近平带着的两个不起眼的箱子里装满了书籍,即使是当时的壮劳力,也觉得这小箱子沉甸甸的。村民张太平拎起来之后就大声说:“这个小箱子看着不大,咋这么沉啊?”。后来相处一段时间后村民们才知道,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都是书。在插队期间,在做农活的田间地头,习近平即使在休息期间也抓紧一切读书,“有时候上山干活,近平也在兜里装一本书,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在拉话,他就拿出一本书来看。晌午回窑洞歇一会儿,近平也要抓紧时间看一会儿书”。干了一天的农活即使再累,在晚上他却还点着煤油灯夜读,“近平特别爱看书,他的炕上都是书,一得空闲,就捧着书看,干了一天活,累的不行,他还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经常熏得脸上都是黑的。”习近平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阅读广泛,政治、历史、哲学、军事等各方面均有涉猎,他把书籍借阅给其他知青,也经常向其他知青借阅书籍,甚至为了借阅一本书而走三十里路。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知青张春富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東西”。习近平在梁家河当大队支部书记后管理村里的大事小事更忙了,也还是坚持看书,“尤其是他当了我们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他每天不仅要和社员一样劳动,还要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在那么忙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读书。”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之所以能够把握历史规律与历史经验,就与他注重学习、注重读书、注重积累有关。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与梁家河村民的相处上,他待人随和、亲和力强,对智力有缺陷的灵娃的宽容,把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旁,毫不犹豫地把一个月的粮票送给沿村乞讨的穷苦人,吊唁老党员张贵林过世的老母亲,举手帮助推着平板车上坡的六旬老汉,举不胜举,真诚相待每位村民,习近平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说自己是老陕,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已经完完全全地把自己融入了老百姓之中,融入了农民中。这点点滴滴,赢得了梁家河村民的心。

在担任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时,习近平也非常讲究用思想方法来做村民的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人不偏不倚,让人心服口服。在处理家族、邻里、前后生产队,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间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时,习近平“能够认真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做说服工作,鼓励大家放下分歧往前看,团结起来,把事情做好”。习近平做这些思想工作时从来不把自己摆高位,而是以公平、平等为出发点,给予别人必要的尊重,做群众工作时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他认为只有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办好了。习近平在赵家河搞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时,讲的话题都是普通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是像拉家常一样,也不是枯燥地说教、喊口号、搞批斗教育,而是“把这些亲身经历、政治常识、国内国际的具体情况、文化艺术,还有北京的一些新鲜事等有趣的内容,结合他的社教工作一起讲给大家”,使得社教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青年最富有朝气与生命力,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和热情,富有创新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习近平的作为是青年创造性的最好体现。在梁家河的7年中,习近平通过实践、通过调研研究,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打破常规,在队里开办供销点,缝纫社,建磨坊,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村民们挣得了更多的工分,确确实实方便了老百姓;建立铁业社,為集体创收;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沼气池的建立,习近平到四川调研40余天,不走过场,每天深入第一线,记笔记,和村民专家探讨,回乡后身先士卒,自己带头干,终于结束了梁家河、延川点煤油灯的历史,从此,老百姓做饭、点灯都是用的沼气池,这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在插队期间,陕北老乡从劳动到生活都给予了北京青年们极大的帮助。反过来,北京青年对老乡们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我们的书本,我们的科学文化,我们给他们讲的新鲜事物……这对农村面貌的改变,对乡亲们思想意识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体说来,习近平在赵家河主持社教工作以来,结合各国实际、新鲜有趣的事情来开展工作,还给村民们“讲北京,讲中国,讲世界,讲很多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事”,“梁家河村的人从他那里了解了很多大山以外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丰富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此外开办夜校,教村民们识字,村民们赞扬道,“他就经常给我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让我们对读书识字产生了浓厚兴趣”,村民高小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是习近平在办扫盲班的时候学会的。在梁家河的7年,习近平靠着自己的埋头苦干做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老百姓建淤地坝、挖水井、搞基地建设,在队里办供销点、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磨坊、建沼气池。只要是能够想到的,村民需要的,习近平皆尽心尽力去办。梁家河这7年间的变化与青年在第一线的建设分不开。

4.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劳动几乎成了知青的一天中的全部生活内容,青年上山“挣工分”干得如火如荼。劳动不仅是青年教育的内容,也是青年教育的目标和途径。哪怕青年是刚从大城市北京初来乍到穷乡僻壤中,也需要立即投入到劳动大军中。从认不全农具、掌握不了使用技巧的青年到熟练运用农具的好手,从开始的被土地驾驭的青年到能够自主锄地、耕地、翻土的壮劳力,从不识劳动各个环节的一无所知的青年到能够按照生产规律进行生产的庄稼人,村民武晖说道,“1969年到1970年这个阶段,近平还是一个比较稳重的普通知青,一开始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劳动。但是经过两年以后,近平就成了一个非常棒的壮劳力,基本上每天都能挣10工分。”劳动切实锻炼了青年,提高了青年劳作的能力,也使得青年在劳动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5.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正是在梁家河的这7年里,习近平形成了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群众”,实际,就是农村生活,就是现实生活,就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有真切地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所思所想,只有真切地了解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有真正的群众观,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装着群众,才能真正地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不管在知青,还是梁家河村书记,还是党的总书记,为群众做实事,就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书中提到,习近平后来又有了更有前途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低放弃了更平坦更舒坦的道路,沉到社会实践的前线去,沉到农村生活中去,沉到基层去,每步都走得很踏实、很沉稳、很扎实,为什么习近平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梁家河的7年间,习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志向,他曾所次说到,“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与抱负直接相联系。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 这些与他7年知青经历有关,与他在插队期间所形成的人民情怀有关。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启示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人生历程的不同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的主观世界、主观努力,“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么在苦难中崛起,要么在苦难中毁灭,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关键是看他能不能在苦难中完成蜕变,实现人生的升华。习近平的7年知青经历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必须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价值,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实践中锻炼青年。

(1)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思想观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力量,是政党的未来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把青年看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始终从国家的兴旺发达、党的事业的继承者的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青年与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相联系。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邓小平深切地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胡锦涛再次强调“未来属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习近平指出“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些重要的论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和高度重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依旧突出,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现如今,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國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青年,调动青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和青春力量。

(2)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引,重视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关系着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起着决定性意义。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理想信念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指导和定向的作用,理想信念是激励着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充实,还是空虚。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才会迎着激流险滩,劈波斩浪地勇往直前,其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也必然崇高。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一个人的境界就会失去核心和灵魂。在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社会思潮汇集碰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被多元价值观所侵蚀、威胁,广大青年也面临着多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这亟待加强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全方位、立体地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中,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保持着正确的人生导向,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

(3)必须在实践中锻炼青年

实践对青年成长和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在与人民群众的结合过程中才能了解国情、民情,才能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对青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实践的价值,要用实践来引导青年。

当前要为青年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青年可以参加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国家已经为青年毕业生提供了诸多的基层锻炼机会,如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基层参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微观层面上,青年要坚定地树立实践观,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如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不断地提供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毛俊.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

[2]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08

作者简介:姓名:蔡诗蕾,女,汉族,广西桂林市人,研究生,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青年与青年工作方向。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