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小清新

2018-05-14 10:44杨杰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随园袁枚

杨杰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众多,有的具魏晋风骨,有的有唐宋气象。到了清朝,西学尚未东渐之时,中国本土却出了位小资小清新,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在一众光脑门长辫子的乡野村夫里,像个手持汤匙端坐高脚凳的美男子。这位大神名叫袁枚,曾出没于中学语文课本,最近在一档文化音乐节目中又火了一把。他的几首咏物小诗恬淡典雅:“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苔》像一位穿着棉布裙子、身披海藻长发的清新少女,与那招蜂引蝶、姹紫嫣红的妖艳牡丹断然不同。

这位小清新年少成名,12岁中秀才,23岁科举高中,进了翰林院,33岁辞官闲居。晚年,他身康体健,游历山水,一直到82岁去世,堪称人瑞。

小清新行事作为自与常人不同,袁枚壮年辞了公务员,花300两银子买下随园。据说这园子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旧址。园中将西湖、断桥、苏堤、南北峰等杭州美景巧妙复制过来。书架均为檀木雕漆,晋帖唐碑成玩物,砚台蕉叶青花,多为古款。

住着名胜古迹度假村,一花一木皆景,小清新不满足于此。他让农人自种庄稼,用纯天然零污染食材,鼓捣些“随园私房菜”,出了本《随园食单》,写下当时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糕点和美酒名茶,是康乾盛世版“舌尖上的中国”。

住得典雅,吃得讲究,小清新必少不了出门旅行。因为“父母在,不远游”,一直到67岁服完丧后,袁枚才开始尽情游历山水。此后10余年,他出游9次。近到百里之内的吴越,远到千里之遥的广东、广西,短则数月,长有一年。

那会可没有高铁飞机,也没登山缆车,老年小清新舟车劳顿、跋山涉水,算得上是骨灰级驴友了。这么文艺的生活,背后需要财力支撑。吃住文艺的袁枚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反倒是赚钱的勇夫。袁枚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一针一线全靠自己。

刚才说了买下随园,也算是比较早的房地产投资了。袁枚还曾在安徽滁州购买田地,并将土地出租,收益颇丰。在江北,袁枚也广置地产,并亲往察看。供他食材的农夫租了他的地,袁枚坐屋里收租子也夠花一阵子的了。

说起来,小清新的商业头脑实在不简单,豪奢的随园不但不是大门紧闭,袁枚反倒命人拆除院墙,让游客随意进入游玩。一时间,随园成了文青潮流聚集地、江南文化地标,古都三里屯、清代798,人潮涌来堪比黄金周,游客还可以顺便体验下私房菜和卖他著作的旗舰店,打造出旅游一条龙服务。袁枚经营得最出彩的是这个“随园”IP,自己作为主人,也盛名在外。他擅长在院子里开派对,“开筵宴客,排日延宾,酒赋琴歌,殆无虚日,其极一时裙屐之盛者”,上流社会的宾客往来,上有大清相国,皇亲国戚,下有两江总督,文坛名将,甚至连林则徐都是座上宾。

出名之后,袁枚收入的另一个来源是润笔费,到处给人题跋作序写墓志铭,扬州有个安姓土豪,刻了一本书,以2000两银子的酬劳请袁枚题跋。

若只是个懂得赚钱的文艺小清新,那现代袁枚者无数。这位大清文化人除了风花雪月、饮食男女外,还有个语出惊人的嘴,想必是古时“袁大炮”。在清朝,他公然宣称“情之最先,莫如男女”“人欲当处,即是天理”;“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晚年广收女弟子,在当时实属惊世骇俗。

他怀疑道统根本就不存在:“‘道统二字,是腐儒习气语,古圣无此言,亦从无以此二字公然自任者……”既不承认有一统的“道”,自然追求多元的思想途径:“今有赴长安者,或曰舟行,或曰骑行,其主人之心,不过皆欲至长安耳。”条条大路通长安,何必拘泥?

他拒绝做封建礼教的悲情受害者,也不是杀气腾腾的斗士。他曾写过几本志怪小书,类似于今天的《故事会》或者《笑话大王》,起名叫《子不语》,也就是“孔老师不让说的那些事儿”,公然调侃孔老夫子,吊足读者胃口。

身有逆鳞,但也远离血光之事,在自家天地活得自在。过得起想要的生活,说得出想说的话,袁枚的一生真是快哉快哉。

骨子里的小清新劲儿跟随了他一辈子。临死时,不忘叮嘱儿子写讣告要注意纸张:“用淡红纸小字写讣,不可用素纸,其余平行用小古简最雅,用大纸便市井气。”还提醒他们尸体变硬后穿靴子不合适,要用那双极其华丽的刺绣鞋搭配白绫袜最妙。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5月9日

猜你喜欢
随园袁枚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袁枚养生:随园有“五不”
《随园食单三字经》
随园食单
一百顶高帽子
袁枚之后的随园
王永收
袁枚:文人是怎样修炼成富豪的
袁枚也曾被难倒
才子袁枚缘何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