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与我国发展新方位

2018-05-14 12:32牛先锋
治理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阶段现代化

牛先锋

摘要:准确判断社会发展历史方位,是分析社会矛盾、形成发展思想、制定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发展阶段定位清楚了,才不至于犯方向性的大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探索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问题上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今天,学习和挖掘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为我们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征,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新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8)01-0013-007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其发展特点,弄清该发展阶段上的主要矛盾,是确定社会发展动力、完成社会发展使命、制定社会发展目标、明确社会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动员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前进的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阶段有丰富的论述,这为各国共产党人认识自己社会发展所处于的历史方位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遵循。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这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开启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一、研判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意义上来讲的,考察的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基本原理。

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发展的阶段,马克思也有清晰的论述。在运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观察资本主义演进时,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5頁。在过渡时期结束之后,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4页。我们把马克思所讲的这社会发展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436页。这个阶段,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四个基本结论。第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是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第二,依据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可以把社会发展划分为若干社会形态。例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上对人类社会所作的阶段性划分,主要讲的是社会形态的性质。第三,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高低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所表现出的特点,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例如,从资本主义旧社会到共产主义新社会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即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结束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根据发展水平高低又可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四,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社会发展规律如同自然规律,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但人们掌握了规律、按规律办事,能够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历史进程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新特征,从俄国不断变化的实践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思想,对俄国社会发展阶段做出过许多判断和描述。他使用过社会主义“初级形式”、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等说法。当然,这些对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描述,都是在特定背景下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来。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等后继者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都做出过判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做出过自己的判断。但总体上讲,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个问题上包括苏联和我们都出现了急躁冒进的情绪,对发展阶段的判断都超前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和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开始面向现实不断反思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讲“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开始萌芽;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谈话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这是我们党在党的代表大会文献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和认识。

此后,我们党在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个重大判断,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正是明确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和国家才避免了在“左”、右之间的摇摆不定,坚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使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发生了飞跃性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着的特征

社会主义如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也是不断变革的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发展也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我们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不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都是一个状态。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诸领域都在经历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社会整体发展也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基于这几重角度进行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同时,也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党的十三大报告分析道:“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經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探索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3页。从十三大报告描述的“五个阶段”来看,尽管今天我们在脱贫致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镇化率也提高得很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各项体制和机制在逐步得到完善,我们离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过。但是,我们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总体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因此,我们还远不能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世界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国,在历史上也是名符其实的强国。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在抵抗西方列强入侵的过程中,在无数志士仁人的艰苦探索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命运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最为重要的是,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我们党探索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党成立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成就,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客观地讲,我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社会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任务,还承担不起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仍需沉下心来,艰苦奋斗。

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出:“我们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确立了如下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经历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从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来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社会生产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表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停歇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在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和摇摆。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这“一个转变”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从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入手,来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特征的时代意蕴

从我们党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以来,经过近40年来的长期努力,今天无论是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站到“新的历史方位”,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来看,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之下,中国国土分割、主权沦丧,一步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目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国家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勇敢地担当起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人民饱受战争创伤,国家一穷二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人们思想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与近180年前鸦片战争时期、近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期、近70年前新中国建立时期、近40年前改革开放开始时期相比较,中国人民都能感受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从2020年开始中国人民将开启向强起来前进的新航程。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角度来看,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既有高歌猛进的高潮,也有曲折发展的低谷。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劇变,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一下子减少到只剩下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五个国家。许多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也改旗易帜,不以科学社会主义当作奋斗的方向,甚至把党的性质和名称都作了变更。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时,也不再把社会主义作为发展方向,纷纷看好“华盛顿共识”。一些西方人士甚至高调宣称,1999年底要在莫斯科举办世界社会主义遗产大展览,宣布20世纪初诞生的社会主义将会在20世纪末走向坟墓,人类从此再没社会主义。一时间,科学社会主义似乎真成了世人惟恐躲避不及“幽灵”,世界社会主义跌入低谷。中国还敢不敢改革开放,是否也会被和平演变,还能否举起社会主义这面旗帜?这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都有直接的影响。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生机,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站稳脚跟、走出低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主义。

从中国发展的世界影响视角来看,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而现代化既是世界各国推动发展的方式又是实现发展的目标。综观当代世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只有OECD等一些国家,二战结束后,新独立的国家要搞现代化大都以这些发达国家为样板,形成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更旗易帜的邪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世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提出了“北京共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以自己的发展证明了通过这条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可行性。我们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方案。但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我们充分尊重别国人民的意愿,决不干预他国的自主选择。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既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又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前景的新起点。

五、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迈向发展新的征程

谋划布局我国未来新发展,就要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握转化了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新的思想、制定新的方略、规划新的战略步骤。

新的历史时代、新的发展方位,呼唤着新的思想产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八个明确”基础之上,又从“十四个坚持”方面提出了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方面,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战略谋划;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根据新的实践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构成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每一个战略步骤上,都要紧紧抓住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着力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继续推动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长期努力,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不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我国顺利实施下一步发展战略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我国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许多欠账和短板要补,我国还是发展中大国,家底并不富裕。因此,发展仍然是党和国家的工作的中心,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刻也不能放松,更不能摇摆。必须谨记,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不发展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條,不发展不仅决胜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建不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我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使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力提升。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三是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战火连天的时代人民期盼的是生命安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民向往的是免于饥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正朝着更高层次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人民、依靠人民,通过艰辛努力,创造出满足人民更加美好生活需要的条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每一“位”的建设目标,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五个方面的向往,这充分体现出建设现代化强国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强国,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统筹起来,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又体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总而言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分析这个方位上的社会主要矛盾、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发,开启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严国萍)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阶段现代化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的女巫朋友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