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启蒙教育中《曹全碑》价值论析

2018-05-14 10:18宋平民
书画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启蒙教育书法价值

宋平民

内容提要:《曹全碑》是东汉时期书法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当前书法教育启蒙书体选择入手,通过从《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和影响以及《曹全碑》的审美思维特点、入门难易程度、书法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阐述该碑在书法启蒙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书法;启蒙教育;《曹全碑》价值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紧接着在20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时大量的青少年选择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学习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如火如荼,书法启蒙的理论与实践五彩纷呈,书法启蒙教育传统观点和当前书法实践大都倾向于楷书。当下隶书时风盛行,很多书家主张将隶书作为书法启蒙教育的书体,其理由概括如下:“一是隶书相对于篆书,今人较易辨识;二是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行,融会贯通;三是隶书技法简单易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来看,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效果会更好。《曹全碑》作为隶书精品,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充分展现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值得初学者尝试。

一、《曹全碑》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一)《曹全碑》的艺术特色

正如清王澍所说,“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汉隶,是我国历代隶书的典范,是书法史上第一座高峰,从传世的隶书来看,有的风貌雄强、雄浑高古,有的飘逸秀丽、秀美多姿,有的方正劲挺、清劲秀雅……《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碑阳铭文记述邰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功绩以及世系,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所立,碑文规整秀逸。在众多的隶书品类中,《曹全碑》典雅秀美,秀丽而有骨力,艺术特征鲜明,具体呈现在:其一,《曹全碑》其点画形态完美,波磔分明。例如碑文中的“心”三点各具姿态,圆润中透露着一种弹性美,心字的主笔画之间极尽对比,飘逸舒展;另外例如“室”“世”等主笔画为横画的字,一唱三叹,从蚕头到雁尾,提按明显。其二,其结体横宽取势,上合下开,主次分明。《曹全碑》在字形上更显扁平,例如“纲”“西”“官”等字,极尽扁平,使字的重心达到了最大平衡。《曹全碑》中的独体字强化了主次,例如“之”“长”“也”等字;“史”“父”等字上面极力收合,下面伸展放纵,呈现舞蹈的动态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曹全碑》“风神逸宕”,强调此碑秀逸多姿的动态美。清代万经评价其“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诚神品也”。的确,《曹全碑》是东汉时期重要的名碑之一,是汉隶学习无法避开的一个经典。

(二)《曹全碑》的艺术影响

《曹全碑》在明代万历年间出土,保存完好,其书法的精妙成为全面了解和学习汉隶的宝贵资料。明末清初政治因素的影响,金石、考据学兴起,带动了书法书风的转变,为《曹全碑》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一大批书法家取法《曹全碑》。其中郑簠对《曹全碑》用功至深,尤得力于《曹全碑》,其所书字大小相近,规整而姿态灵动,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富有变化,飘逸奇宕,时人相传“郑汝器隶书绝有名于时,要只学得《曹全》一碑耳”;朱彝尊取法《曹全碑》,结体方扁端庄,用笔流动飘逸,行笔扎实稳重、从容典雅;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的传世作品就有他临摹的《曹全碑》,可以清楚地看出傅山在追求与原拓的形似,把《曹全碑》写得活灵活现。《曹全碑》在此时成为书法家争相临习的范本,甚至到民國时期很多书家都青睐此碑,《王洪云(曹全碑)与明末清初隶书研究》中记载明末清初至民国取法此碑的书家有:郑簠、王铎、郭宗昌、傅山、方文、姜宸英、周亮工、朱彝尊、陈恭尹、高凤翰、顾云美、石涛、陈奕禧、金农、高翔、史震林、陆瓒、丁敬、朱稻孙、何绍基、翁方纲、吴让之、万经等30多人,他们通过对《曹全碑》的取法实践,推进了人们对汉碑的认识,客观上起到了对隶书的复兴作用。

自清初以来,《曹全碑》的艺术影响风范犹存,当代很多书家出版了临摹《曹全碑》的范本,著名书法家有刘文华《临汉隶五种——曹全碑》、华人德《当代名家批注-曹全碑》《虞晓勇临曹全碑》、崔胜辉临《曹全碑》等。对于《曹全碑》的学习经久不衰。在全国第三届隶书展中北京书家冯永强以《曹全碑》为创作基调入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中广西书法家石云端也是对该碑进行再创作而入展。《曹全碑》犹如书法艺海中的指南针,进一步引领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曹全碑》在书法启蒙教育中的价值

(一)从艺术风格来看,学习《曹全碑>更符合小学生书法审美思维发展规律

书法是线的艺术,是抽象艺术,也是意象艺术。书法审美思维是对书法主体对书法作品一中直觉性的表达。南朝虞龢《论书表》说“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这是辩证而深邃的美学思想,也是书法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和阶梯。妍是“好看的,漂亮的”,质,“质朴,与拙有关”,但凡没有经过专门书法训练的人总是倾向于好看的、漂亮的字。成人书法启蒙者如此,书法启蒙教育中众多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初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一开始,让小学生接触《张迁碑》《石门颂》《杨淮表记》这样具有古拙、率意的书法艺术,小学生很难理解《张迁碑》等这类作品中所蕴含的气象之美,这与小学生对书法所理解的整齐、美观、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而《曹全碑》秀美多姿,点画粗细变化规范,结构平整,儿童对书法审美的审美评价中,主要靠直觉感性去评判一幅作品。很明显,《曹全碑》是符合少儿书法启蒙审美思维发展的。

(二)从书法启蒙角度,临习《曹全碑》易于书法入门

学习《曹全碑》的过程无非就是从临帖开始,通过反复的读帖、临帖掌握《曹全碑》的笔法、结构、章法,直到能够顺利用《曹全碑》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书法的笔法,各种书体存在着明显的难与易,很多人概括篆、隶、楷的笔法,篆书为一笔书,隶书为三笔书,楷书为八笔书。可见从笔法来看,隶书的用笔仅仅三笔,相对于繁杂的楷书笔法,尤其是法度森严的唐楷来说要简单得多,淮北师范大学刘东峰老师在其《试论书法专业本科教学中入门书体的选择》中认为“楷书从某种层面讲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绊脚石,将这种吃力不讨好、投入大、收效微的书体作为书法学习的入门书体,无疑将更是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而这是教与学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从《曹全碑》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来看,起笔收笔多藏锋,行笔提按明显,点画多用圆笔,笔画形态易于掌握,笔者曾经多次进行《曹全碑》书法教学,一个没有经过书法训练的人,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大多能初步掌握《曹全碑》的笔法特征。此外,前文《曹全碑》的艺术特色中已经对其结构做了论述,《曹全碑》单字结构主笔如横、撇、捺拓展了字的展示空间,字距远大于行距,结构疏放开朗,结体扁平,强化隶书的横向分展,左右协调,重心平稳。这种扁平的结构取势,对初学者掌握其结构规律非常有利。一幅书法作品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字法,章法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曹全碑》章法在汉隶之中属于横有行、竖有列常见的隶书章法模式,作品呈现飘逸秀丽、秀美多姿的艺术特征,字距大于行距,章法相对容易掌握。学书者加强对其章法的学习,能够为隶书的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曹全碑》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具有典型的特征,用笔、结构、章法相对来说易于掌握,已经有不少学生的实践证明以《曹全碑》作为范本收效明显。

(三)学习《曹全碑》能承前启后,有利于书法生涯长远发展

我国的汉文字书写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过程,从文字发展的沿革上来看,隶书上承篆意,下启楷行草,从隶书开始,中国文字进入了今文字时代。今天我们用科学方法的眼光去审视书法学习,便会发现要真正学好楷书,则不得不涉及楷书的源头——篆书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由它们孕育而生。隶书在书法学习中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楷书融入隶意,则格调更加高古;行书和草书吸收隶书笔意,则笔法更加丰富,书法的感染力更加强烈。《曹全碑》属于成熟时期的隶书,隶书的笔法是相通的,掌握好有利于进入《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汉碑的学习;《曹全碑》起笔多藏锋,线条圆劲,与篆书笔法相似,容易上溯到《峄山刻石》《泰山刻石头》;笔法中带有篆籀笔法,很容易向楷书《颜勤礼碑>转化。

综上所述,通过对《曹全碑》的艺术特色、影响以及《曹全碑》的审美思维特点、入门难易程度、书法生涯发展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该碑在书法启蒙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书法启蒙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而是某种意义上书法的传承,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教育者应尽的责任,当学习者有正确的选择,勤奋努力,孜孜以求,一定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猜你喜欢
启蒙教育书法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分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诗书画苑
“给”的价值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