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贯彻好开放发展新理念

2018-05-14 09:00龚毓烨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龚毓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线索,是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开放发展新理念聚焦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和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进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的必然性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的重要前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理论成果都来源于对一定历史特定阶段下大量实践的深刻总结,而一定的发展实践又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进行引领,发展理念正确先进与否,从根本上事关发展实践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只有深刻把握好内在运行规律,才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应对之策。开放发展新理念即是我们党立足于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后创新性地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开放性的观点,阐明了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借鉴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和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遭遇的曲折挑战的基础上,历史性地提出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重要论断,使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焕发活力和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思想得到肯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国化、实际化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使中华民族打开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按照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传统观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价值规律,其作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规律,支配着其他所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2)供求规律,反映市场产品的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状况,同时也是调节市场微观主体生产活动的重要规律;(3)竞争规律,表现各微观主体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促进各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推动力;(4)价格规律,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规律相应的就反映了价值规律,同时也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与竞争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5)资源配置规律,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最直接的表现,整个市场各主体以利益为驱动、以价格为信号,市场运行的过程就是所有市场经济规律相互作用的过程。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约束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自发地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市场主体符合“经济人”假设,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还有人民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存在,政府对保持经济稳定、滿足人民利益、实现公平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作为最高形式的市场经济,正是因为它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又能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可以有机结合,发挥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两种优势,并形成合力。[2]经济问题是其他社会问题的“牛鼻子”,因此,深刻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我们党和政府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进行了理论定位,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把经济发展问题同党的建设和党的性质紧密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渐由理想变为现实。

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成为我们党经济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遵循。对于开放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住和用好新时期的战略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对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全球金融危机势头凸显、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贫富差距拉大、供给侧亟待改革等一系列现实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需要,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历史使命,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创新性地提出开放发展新理念。开放发展理念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的生产观、发展观和历史观,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科学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赋予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以更为深刻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内涵。[4]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国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5]也就是说,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是保证我国经济繁荣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能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正确选择。

(二)迎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挑战是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即在于对外开放。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陆续显现、世界经济艰难曲折地回暖复苏、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世界经济能否复苏的关键。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拥有了更多的制度性话语权,这在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也让我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扮演好我国的国际角色和平衡国际上各方力量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6]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放型经济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发挥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容量、完善的投资制度等优势来推动开放型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首要问题。21世纪将会是一个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自由化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但这也必定是一个挑战不断涌现的过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开放、和谐、包容、普惠、共赢和公平的发展局面,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历史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开放发展二者互为目的和手段,开放发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反之又进一步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二者具有统一辩证的关系。

二、以开放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指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7]换言之,只有坚持将开放发展新理念作为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过程的一条核心主线和战略支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稳固发展成果,才能不断建设新时代的伟大工程,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持开放发展,贯彻人本思想

中国今日之成就,极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将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总体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还不够充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想单纯依靠内源力量来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飞跃,目标还很艰巨。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21世纪,不仅不能排斥对外开放,而且更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更多元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引入外源力量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全方位拓展开放领域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世界经济走向的瞄准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8]的开放发展新理念,发挥中国独特的文化优势,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应用到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市场理论中,秉持互利共赢的全球治理观,构建更加和谐高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万事皆靠人。具体到实践中,国家出台的各项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理念的落实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来践行。因此,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培育和吸纳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经济工作者,强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升党和政府对新时代对外开放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必须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迫切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真正做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五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货物贸易额从2012年到2017年增长13.8%,服务贸易额增长54.8%。双向投资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五年间增长17.3%,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长55.5%,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跨越。要进一步加快新时期的贸易强国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宽口径多领域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一是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协调局面,坚持鼓励以创新、包容的姿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对诸如先进技术设备、优质消费品、关键零部件等项目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促进国内市场经济的质量提升。二是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通过加快外资法制建设速度,实现内外资法律法规的统一和新外资基础性法律的出台;通过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等投资管理制度,实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完善,不断增强外商在华企业的投资信心,最终达到营造一个稳定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目的。三是要创新对外贸易合作方式,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引导,不断扩大我国的海外市场渠道、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实现我国电力、高铁等技術、装备、标准、服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要规范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行为,在要求企业遵守落户所在地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要建立和完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保障体系,坚决维护好我国企业的海外合法利益。四是要加快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便利化,在落实世贸组织相关议程和协定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和推动新服务贸易协定、政府贸易协定等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继续加大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贸易协定和各种形式的优惠投资政策,以保证自由贸易区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多边开放水平能够有效提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稳定的国际环境。

(三)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形成全方位联动机制

一是依托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推动中西部地区由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转变,2014—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为3.1万亿美元,是同期外贸总额的1/4,其中直接投资总额达500亿美元,占同期对外贸易投资总额的1/10,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实现外贸上的互利共通,而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众多、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总量却只有全国的20%,对外贸易总量只有全国的7%,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力度较低。促进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进一步建立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的协调交流机制、加强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平台作用,[9]不断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能源、智库等领域深度合作,助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二是要促进沿海开放和内陆开放的紧密结合,制定和落实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区域开放战略,东部地区要进一步依托地域优势来优化开放投资环境、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西部地区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构建好承东启西、区域协调的发展机制,构建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市场经济格局,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向开放的高地转型升级,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并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借助建立健全加工贸易新型监管体系、推进内销便利化等方式保持传统产业加工贸易优势[10];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放宽福利养老、保险、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及建筑设计等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着力推进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有序开放,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并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效联动。

历史经验表明,封闭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只能被动挨打。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改革开放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将开放发展新理念作为战略性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过程,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完善提供国际合力。

参考文献:

[1][9][10]顾学明.更好地践行开放发展理念[J].理论视野,2017(12):18、23、22.

[2]杨承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殊规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8):19—25.

[3]胡锦涛.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EB/OL].人民网,2007-9-30,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6334155.html.

[4]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1):1—7.

[5]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EB/OL].人民网,2017-1-18,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0118/c1004-29031074.html.

[6][7]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17.

[8]习近平.谋共同有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N].人民日报,2015-9-27.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