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再认识

2018-05-14 14:58杨海静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建筑设计规划

【摘要】学校属于重要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果学校的布局和建设不合理,那么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给学校基础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合理规划、设计学校的建筑物。笔者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规划和建筑物设计的再认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校;教育功能;规划;建筑设计

1、学校规划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学校用地规划不均匀

从目前来看,很多城市的学校平均用地都超过了27㎡,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然而在老城区,中小学的平均用地却只有20㎡左右。尤其是一些居住人口密集区域的学校,每个班级人数竟然超过了70人,平均每一个学生的用地只有7㎡左右。所以用地非常紧张,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甚至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1.2学校空间布局不合理

在一些城市的中小学校园中,因为空间布局非常不合理,所以导致区域之间的就学压力也不平衡。一部分区域的学校配套过于密集,一部分区域的学校却配套严重不够,这样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了学校服务半径不平衡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就近入学。

1.3学校配套建设严重滞后

在开发住宅区的过程中,一些学校的配套建设严重落后于商品房的开发,甚至无法保障“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学校在配套设施方面难以达到一定的标准。还有一些学校,建设散乱、没有秩序,和社区结构不相符。同时,也有一些开发商和四周的学校签订协议,投入资金来改造学校,却使得学校布局被打乱,建筑主体也非常模糊。

2、学校布局规划的再认识

如今,在进行城市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完成布局规划的工作。同时也要遵循不同城市的特点、地形,从而使得学校规划建设和城市的发展相适宜。

2.1学校必须远离工业区

学校除了要远离工业区以外,更要保障四周交通的便利性。因为工业区的噪音污染非常严重,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如此,交通便利性也是学校布局规划中的重点。因为学生每天都要从家里来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到家里。如果学校位置偏远,那么就会给学生上学放学带来不便。同时,偏僻而人烟稀少的环境,很容易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2.2要保证学校的布局规划和当地人口密度相适应

如今,很多地区的工业区都和居民区混在一起,导致学校的布局规划非常混乱。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当地相关部门要将居民生活区作为中心,促使学校接近居民区,远离工业区。此外,人口密度最大的居民区,属于修建学校的最有利区域。

2.3服务半径和服务片区需保持平衡

在我国的政策中,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不能超过500米,中学不能超过1000米。因为在这样的范围内,学生能夠就近入学。不仅如此,这样的标准还能保证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性。然而这样却带来了一个问题:学校布点太多,规模太小,浪费了很多教学资源。为此,可采用划分服务片区的方法,将每一个学校作为重点,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规模的情况,借助城市河流、主干道、铁路等分界线来对居住区域进行划分。学校向自身的服务片区内的学生提供服务,不但要保证学生上学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学校规模化的发展。在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规划。

3、对于学校建筑设计的再认识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都存在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这对教学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且这样的现象普遍产生于乡镇、小城市。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借鉴大城市的建筑设计。不但能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能为学生们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3.1建筑高度的设计

所谓建筑高度,指的是从建筑物室内的地面到屋顶的高度。在不同的范围内,可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设计。但不管在哪个地区,抗震防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站在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发现小城市或者乡镇的土地资源非常广阔,所以学校建筑物不能修建的过高。但在土地资源缺乏的大城市,则可以修建高层的校园建筑物。这样可减少学校占地面积,节约一部分土地资源,但必须符合我国所制定的抗震设防标准。

3.2建筑外观的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来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建筑物的外观形式不受到限制。但是学校的性质非常特殊,在一些土地资源广阔的地区,比如乡镇或者小城市的学校则可以选择单体式建筑。这是因为单体式建筑的受力性能很好,设计简易,施工方便易行,可以作为大部分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而双体式建筑则适合高层建筑,一些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城市学校可以使用这种形式。不仅如此,从建筑物自身的设计来看,学校的实验室必须接近生活资源,比如电和水,这样才能方便师生完成实验。而一般的教室在乡镇学校的教学用房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对四周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可使用单体式大空间结构设计,而且和其他建筑物形成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于学校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可以采用园林式建筑物的形式。比如将教学楼连成一排,和第二排相对应。中心部位可设计成绿化园林或者运动场,促使教学楼和绿化相结合,不但能美化校园环境,而且也能促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最终提高学校建筑物的实用性。

4、总结与体会

教育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力量,学校属于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促使教育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必须采用合理的对策来对学校进行规划,并且合理设计校园建筑。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标准,促进学校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毅.因地制宜和谐共生——歙县紫阳学校规划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17(18):137-138.

[2]刘亦师.茂旦洋行与美国康州卢弥斯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J].建筑师,2017(03):33-42.

[3]张雪峰.浅议职业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23):67-69.

[4]荣丽华,李佳静.“有爱·无碍”——内蒙古盟市级特殊教育学校适宜性规划方法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5(07):141-142.

[5]严琴,郭宗.学校建筑的通用设计初探——以湖南某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2(12):87-89.

[6]黄海.浅析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以上海阳光建华城学校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2012,19(03):37-38.

作者简介:

杨海静,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建筑设计规划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