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中超大型金矿床找矿远景

2018-05-14 14:58王京涛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找矿

【摘要】近年来,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中超大型金矿床找矿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找矿模式及找矿方向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超大型金矿床;找矿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超大型金矿床找矿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超大型金矿床找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成矿地质背景

2.1地层

胶东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的胶东隆起区的西部边缘地带,地貌类型为半丘岭平原地貌,矿区内地层最老的为古元古代荆山群,最新的为第四系。古元古代荆山群是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主要存在于东部及南部,岩性为中厚层状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夹长石石英岩、麻粒岩等,厚度大于700m。第四系主要由粘土类和砂类组成,一般厚约28m。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按走向分为了三组: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是由于在中生代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扭性断裂,北北东向断裂是燕山晚期发育起来的压扭性断裂,二者是属于同一区、同一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期次的产物。这两组断裂是成矿前的构造,由于受印之期及燕山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影响,其得到继承性发展,岩浆活动加剧,内生成矿作用明显,矿体系充填断裂构造中或充填交代断裂破碎带而成,并且两组或者多组不同方向断层交汇处,往往是矿体的富集处,所以成矿前的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分布和形态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矿区南部发育两条较大的东西向断裂,为成矿后的断裂构造,对矿体则起破坏作用,使矿体在该处位移、重复或消失,矿区南部发育两条较大的东西向断裂,矿体数量锐减,使该矿的产量受到影响,必须进行补充勘探。

3、胶东金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产状

矿体主要有两种:蚀变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其中蚀变岩型矿体延伸大于延长,长度一般为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延伸断续可长达千余米,平均厚度为3~9m,矿体是受断裂带严格控制的,主要产于断裂带的下盘,与断裂带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大部分呈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而石英脉型矿体的长度一般为几百米,有的沿倾向断续延伸几百米。

3.2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主要是弱片麻状细粒含石榴二长花岗岩,局部也有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透辉岩和煌斑岩等,岩石经热液交代作用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尤其是断裂带的膨胀部位发育程度最高,普通矿体顶板的蚀变围岩比底板的弱。蚀变的类型与原岩性质有紧密关系,若原岩为二长花岗岩时,蚀变主要是以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若原岩为变质地层残留体时,则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即黄铁矿化。蚀变围岩大体是以矿脉为中心呈带状分布的。

4、找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4.1地层岩性标志

层控特征是本地区金矿的显著特点,太古宙表壳岩及深成侵入体直接影响着破碎带蚀变岩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其岩性以角闪质和长英质糜棱岩系为主。

4.2岩浆岩标志

遥感解译中环形构造是本区金矿的找矿标志之一,这是通过对重力和航磁地质证明得到的。它主要是由于医巫闾山岩体与其北部的一些小岩体在其深部连为一体,因此导致本区金矿大都处于隐伏岩体的上方。此外,区内岩浆活动的频繁活动为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水源、物源以及部分热源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金属矿的形成。

4.3构造標志

本区金矿构造控矿作用明显,从成矿带的分布到矿床、矿体的形成均受各级构造控制。区域深大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控制着矿田、矿床的分布:广泛发育的次级近EW向、NW向断裂控制着矿体和矿带。前者早期为压扭性,规模较大,常形成倾向北西的叠瓦逆冲(掩)推覆构造。借助于其推覆剪切作用,区内会形成规模较大的糜棱岩化带和挤压剪切片理化带,晚期这些构造薄弱带的伸展滑脱韧—脆性活动,使其成为排山楼式、大板式正剪切带型金矿的导矿、容矿构造;后者大都为张扭性,规模较小,常形成NW向右行雁列破碎带群,为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

5、深部找矿的标志

构造和岩浆岩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区。通过对胶东金矿区内的地质特征、物理、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初步概括出了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点。

(1)NE向压扭性断裂带的主干断裂通常是沿着岩体接触带来展布的,它具有比较明显的压扭特征,因此,它与构造的相交处是定位矿床的构造标志。

(2)蚀变对于找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红化蚀变与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叠加所形成的蚀变岩带,是直接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蚀变带中含有的丰富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的共生组合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另外,蚀变带中经常含有黄铁矿,在表生作用下,黄铁矿会被氧化成褐铁矿,淋滤以后形成醒目的蜂窝状构造,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3)砂金矿以及重砂金的不正常是原生金矿床存在的间接标志。

(4)各种异常情况也是找矿的标志,比如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和低电阻带中的高电阻率异常的地球物理特点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5)矿床的主要指示元素有Au,Ag,Cu,Pb,Zn,As等,这些元素的组合异常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通过地质工作者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和发掘,胶东金矿现已成为一超大型金矿。今后研究人员应不断加强在控赋矿条件、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矿区周边地区继续寻找,争取在深部找矿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中超大型金矿床找矿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金矿床找矿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吕古贤,武际春,胡宝群,等.胶东玲珑金矿田地质与成矿规律[J].矿物学报.2017(11):60-62.

[2]张迎春,吕古贤,温桂军,等.胶东金矿集中区蚀变带划分的新探索[J].矿物学报.2017(01):115-116.

作者简介:

王京涛,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找矿
激电中梯勘查石墨矿的应用效果
关于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原则分析与方法探讨
基于“三位一体”理论的砂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探究
铀矿资源形势
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的一些相关问题研究
青海成矿单元划分
斑岩型矿床中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对华南小岩体找大矿问题的探讨